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秋季養生主要是養肺,“防肺燥護陰護津液”是關鍵。

秋季養生主要是養肺,“防肺燥護陰護津液”是關鍵。

"如果妳在春天種下壹粒谷子,妳將在秋天收獲壹萬粒種子."(沈李《古風二首》)秋天是壹個收獲的季節,總是讓我們感受到秋收的喜悅。但秋季也要註意謹防“燥邪”。

中醫認為秋季氣候以燥為主。其實自然界萬物的成熟恰恰需要這樣的幹燥。但這種特殊的氣候容易滋生“燥”,人體感受“燥”而引發的疾病統稱為“秋燥”。“秋燥”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壹個是熱的,壹個是冷的。前者見於初秋,進入深秋後,秋意更濃,“涼燥”更盛,最易傷肺。

肺是人體最脆弱的器官。中醫認為,肺濕惡燥,秋季天氣又剛好幹燥,很容易傷肺,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因為“秋燥”傷了肺,要麽馬上生病,要麽在冬天感染很多肺部疾病。那麽,人體感受到“燥邪”會出現哪些癥狀呢?

秋季感覺幹燥後可發生秋咳,主要表現為咳嗽、幹咳無痰或粘痰等。咽喉和咽是肺的門戶,是肺氣的通道。秋燥來襲時,會導致咽幹、口幹、聲音嘶啞等不適,而人體因秋燥傷肺時,會引起鼻子幹燥不適,甚至流涕。

秋季養生主要是養肺,“防肺燥護陰護津液”是關鍵。

1.“早上鹽水,晚上蜂蜜湯”是指秋季要註意適當飲水和補水,可以選擇潤肺茶,如清巖茶、桔梗甘草茶、桑菊枇杷茶等。

2.適當調肺、調肺、宣肺,內服中藥或選擇穴位貼敷、艾灸療法、平衡拔罐等中醫外治法治療秋季咳嗽。穴位貼敷選擇天突、鐘山、定川、舒菲等穴位。艾灸選取風門、舒菲、大椎等穴位祛寒。

3.如果秋季便秘,可以選擇中藥通便。可通過艾灸或腹部按摩緩解癥狀。

4.適當補補養肺潤燥之品,如芹菜、菠菜、百合、杏仁、山藥、蜂蜜、烏梅、梨、香蕉、火龍果等。

食療推薦:

1.蓮子百合煮瘦肉(做法:選取半斤左右的瘦豬肉,然後加入10g蓮子百合和適量的水,隔水燉,調味)。

2.銀耳冰糖湯(做法:選擇銀耳10至20g,用冷開水浸泡約1小時,然後將銀耳和適量冰糖放入碗中,加入適量冷開水,壹起燉2至3小時)。

“三月秋,這叫氣度,天氣急,氣氛爽。早睡早起,與雞同歡。”平靜心態,才能延緩秋天的懲罰。“——黃帝內經。早睡可以更好的收集精氣,而早起可以盡可能的舒展肺氣。其實壹天中養肺的最佳時間是早上7點到9點,這時候肺功能應該是最強的,所以慢跑、打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都可以起到壹定的加強肺功能的作用。同時,可以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多出去走走,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保持心情的舒適,應對“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