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復習孔子名言,寫壹篇作文

復習孔子名言,寫壹篇作文

1.孔子寫過壹篇著名的文章“⒈ 1”。子曰:“學不如學,不是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無知而不滿足,不是君子嗎?”⒈ 2 ⒈有壹個孔子說:“他也是壹個孝順的兄弟,但是喜歡犯錯的人是很少的;犯錯不容易,但犯錯不容易。

君子商以基業,道而生。孝也是仁的根本!“《⒈ 3》孔子說:“巧言令色,清新仁義!”⒈ 4 ⒈曾子說:⒈我壹天救自己三次——妳對別人不忠嗎?和不相信的朋友做朋友?學不會嗎?”⒈ 5 ⒈孔子說,“壹個國家有幾千倍,敬事而信,攢錢而愛人,使民適時。”

⒈ 6 ⒈孔子說:“弟子進則孝,弟出則弟。他們是真誠的,相信的,愛很多人的人是善良的。有余力就學文學。”

⒈7⒈·夏紫說:⒈壹個有德的人會變色;父母能做到最好;為人君子,可以通其身;交朋友,說話算數。雖然沒學過,但我會稱之為學習。"

⒈ 8 ⒈孔子說:⒈君子不重則不驕;學習不紮實。主信實。

沒有朋友的人比自己還糟糕。如果妳通過了,不要害怕改變。"

⒈ 9 ⒈曾子曰:“慎之末,追之遠,民德重歸厚。”⒈ 10 ⒈秦子問子貢:至於國事,主公必聞其政,求其和。壓抑?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之。

主人的願望是什麽,別人的要求又是什麽?”“⒈ 11”孔子說:“父在,觀其誌;父親沒有,觀察他的行動;三年不改父之道,是孝。“⒈ 12 ⒈有壹位孔子說,⒈以禮為目的,和諧是珍貴的。

王之道第壹,斯裏蘭卡很美;小的大的。做事不可行,知和而和,不可客氣。"

⒈ 13 ⒈壹位孔子說:“信近義,言可答。禮貌比羞恥更接近禮貌。

因為不失去親人,還可以住在裏面。”“⒈ 14”孔子說:“君子不食足,不食安。如果他對事物敏感,對自己所說的話謹慎,他就會知道真相,並渴望學習。"

⒈ 15 ⒈子貢說:“窮而不阿諛,富而不驕呢?”子曰:“是;不窮則樂,富而善禮者也。”子貢曰:“詩中說‘若如探針般銳利,若如磨般打磨’,是什麽意思?”子曰:“若予之,則能辨過去,知來者何人。”

⒈ 16 ⒈孔子說:“不患人,不知人也。”⒉ 1 ⒉孔子說:⒉以德治國,誓北極星必居其位,群星必* * *。

⒉ 2 ⒉孔子說,“詩有三百首。壹句話,它說的是‘天真地思考’。”⒉ 3 ⒉孔子說:93道是德,是禮,是恥,是合格。"

⒉ 4 ⒉孔子說:⒉十之五,我立誌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耳,七十而隨心願,不逾矩。《⒉》卷五《孟問孝》。

子曰:“不違。”樊遲告訴他:“孫萌問我孝道,我不違。”樊遲說:“什麽事?”子曰:“生而為人,以禮待人;死了就禮葬,禮祭。”

”問孝成“6孟。子曰:“父母只憂其病。”

”7“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謂之能養。

至於狗和馬,都可以養;不敬,有何不可?""6.”孝夏問道。

子曰:“色難。如果有事,弟子會處理;有酒和食物,先生。妳有沒有想過這是孝順?”⒉ 9 ⒉孔子說,⒉我整天跟妳頂嘴,而我不違背它,就像個傻瓜壹樣。

退休,保住私生活就夠了,但回來也不傻。”“6 5438+00”孔子說:“看它是什麽,它是什麽,它的安全是為了什麽。

人怎麽樣?人怎麽樣?”“6.5438+0.1”孔子說:“回顧過去,可以學到新的東西,所以可以當老師。“⒉ 12 ⒉孔子說,⒉君子無用武之地。⒉

⑷ 13 ⑷子貢問君子。子曰:“言而後行。”

⒉ 14 ⒉孔子說,⒉君子不能與人比,小人不能與人比。⒉ ⒉ 15 ⒉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⒉ 16 ⒉孔子說:“如果妳攻擊異端,妳會傷害妳自己。”⒉ 17 ⒉孔子說,⒉靠!教妳女兒認識!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而知之。"

⑷ 18 ⑷張學幹路。子曰:“多聽疑,慎思其餘,則難得也。

如果妳看到更多的危險,如果妳對其他的保持謹慎,妳會後悔的。如果妳什麽都不說,妳會後悔的,魯也在其中。"

⒉19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⒉孔子對他說:“直截了當地回答壹切是非,* * *服從;* * *不服錯誤。”⒉ 20嵇康子問:“⒉怎樣使人們尊敬、忠誠和勤奮呢?”?⒉子曰:“近莊者,必恭;孝順就是忠誠;行善不能教,則勤。”

⒉ 21 ⒉或孔子說,⒉子Xi不是政治家嗎?⒉子曰:“書上說:‘孝只是孝,與兄弟為友,掌政。’是不是也是政府,而且是政府?”“22”孔子說,“人們不相信,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

沒有大車(car),也沒有小車(yue4),那它能幹什麽?”張子問:“妳知道第十個嗎?”子曰,“殷得而失,因,故能知;很明顯,周的得與失都是因為。其後繼者,雖不朽,可名。"

⒉ 24 ⒉孔子說,⒉供奉它是擡舉,除非它是鬼。見義勇為不為,無勇無謀。"

13.1】孔子稱姬氏。〕 〕 〕 〕 〕 〕 〕 〕 〕 〕 〕 〕 〕 〕 〕 〕 〕 〕 13.2 〕三家和睦。子曰:“相視而見眾,天子而見之。”[13]孔子曰:“不仁之禮何在?”無情有什麽樂趣?”“4”方林問這個禮物。

子曰:“好大的問題!李,與戚奢侈也,頗為節儉;哀,和齊壹也,寧齊。”13.5 〕子曰:“夷地有君,不如夏亡。”

[13] 6.嵇遊泰山。子說說:“女人能救妳嗎?”是:“不是。”

子曰:“唉!我曾經說過泰山不如方林?”【13】7《子曰》君子無爭。也會開槍!放棄,喝下去。

其爭也是君子。”[13] 8“夏紫問道,”我微笑著期待著它,但我總覺得它美極了。

這是什麽?子曰:“畫馬後炮。”說:“儀式結束後?”子曰:“施者,亦商也!可以從詩詞入手。”

13.9 〕孔子說:『李霞,我能說,但不能證;李因,我所能說的,在宋朝是不夠的。文獻不足。

夠了,那我就可以征收了。""13.10”子曰:“(夷狄)自暴自棄者,是我。

2.關於孔子名言的作文2500年前,泰山刮來的北風,吹動了壹位倚坐打坐的老人的衣襟,但在風中,魯護國公依舊壹絲不茍。這種莊嚴與鄰近的泰山在多風的晚霞中輝映,多少星辰動了起來迎接朝陽。他就是孔子,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每壹個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降之前的磨煉和洗禮。孔子的壹生無疑是人間苦行僧。他出身名門,卻不得不面對家道中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仁愛的理念,但他不得不應對勾心鬥角的世界。青春的貧窮沒有摧毀他的遠大誌向,中年的失意沒有動搖他的鬥誌,晚年的喪事沒有阻擋他思想的升華!30歲開始辦教育和私塾,讓窮苦百姓進入了知識殿堂。他的“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身和階級的鴻溝,他的“因材施教”的思想是知識起飛了,使之進入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壹個“眾所周知”的民族。他在2500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過了當時任何壹個由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若幹年後中華民族在各個盛世的快速發展積累了強大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了他的學生和他身後成千上萬的千千中華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也給了世界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可以治國平天下,小的方面可以修身養性。他以義禮開導世人闡述仁的思想,以智信傳播仁的理念。學習方法應該是“溫故而知新”、“舉壹反三”,在細節中體現偉人不朽的智慧和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的。魯老人孔子,壹位為推行教育、傳播正氣、展示治國方略而辛勤勞動的偉大哲學家,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閃耀著耀眼的光芒,並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義。當今世界,“文明的沖突”隨處可見,局部戰爭硝煙彌漫,混亂動蕩,苦難深重。中國社會轉型帶來的問題也亟待解決。當今時代最需要的是什麽?需要“和諧”!孔子的理想不就是壹個關註民生,守成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子曰:“不可寡而患不均,不可貧而患憂。”這是符合中國目前追求縮小貧富差距,走社會主義富裕道路的!2500多年過去了,孔子的思想卻始終屹立在東方,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壹個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

3.用孔子的名言寫壹篇400字左右的作文。謝謝妳。每當我在溜冰場自由自在地跳舞時,我都會想起拿破侖的名言:“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離成功不遠的那壹天。”

那是壹年前的事了。第壹次來溜冰場,看到的都是和我同齡的孩子。他們有的在跳天鵝舞,有的在跳芭蕾,有的在冰上跳華爾茲。我想和他們壹樣自由自在地滑冰,心裏卻不如行動——我穿上溜冰鞋,搖搖晃晃地站起來,走進溜冰場,但剛邁出壹步,就“砰”的壹聲摔倒在地。“第壹次摔跤難免,多練幾次就好了。”我暗暗鼓勵自己。但是我滑了幾步又摔倒了。臺下的人都看著我,我的臉都紅了。我轉身走出溜冰場,坐在休息椅上,看著腿上的傷,想著剛才的醜,我失去了信心,就像壹只醜小鴨。

回頭看看場上的孩子們。他們仍然在悠揚的音樂中展示著美麗的舞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時,我想起了拿破侖的壹句話,“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離成功不遠的那壹天。”還有徐飛的歌曲《我想飛》。想到這裏,我又站了起來,向溜冰場走去。和上次很不壹樣,這次我心裏有了堅定的信心,絕不向困難低頭。即使我跌倒了,我也會爬起來。即使失敗也要堅持下去;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氣餒。我壹次又壹次地跌倒,壹次又壹次地站起來,終於,我可以自由地滑冰了!醜小鴨最終會變成美麗的天鵝!

直到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最困難的時候就是離成功不遠的那壹天”這句名言就會浮現在我的耳邊,激勵著我克服困難,不斷前進。

4.用孔子名言寫壹篇600字的議論文:“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知之為也。”這段語錄講的是孔子對學習的態度,當然還有其他的東西。孔子認為,對待任何事情都應該謙虛、真誠、誠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假裝知道,欺騙自己。

是的,如果壹個人把自己不懂的東西藏起來,不向別人請教,還在別人面前裝懂,那他就是“不懂事”,虛偽。人們不理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不裝懂。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天生具有天文、地理和過去的人。人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不斷的豐富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不恥下問,才能不斷進步。實事求是壹直是我們黨倡導的壹貫作風。古老的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只有當我們面對現實,我們才能趕上它,我們才能在歷史上領先。否則,如果我們像南郭先生壹樣,只會被後人恥笑,最終被社會淘汰。

加油!讓我們壹起努力學習,老老實實學習,踏踏實實做事,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

5.找兩篇孔子名言寫的散文。第壹個:欲速則不達。

有這樣壹個寓言:壹個想盡快成名的少年拜壹個劍手為師。他迫不及待地問師傅要多久才能學會。大師回答:“十年。”男孩又問,如果全力以赴,他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日夜工作。大師回答道:“那要三十年。”少年還是不死心,拼命問還要練多久。大師回答:“七十年。”

少年可以說是不惜壹切代價想要盡快成功,但是為什麽在高手眼裏,越努力,離目標越遠?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它的內心完全被想出名想成功的想法占據了,沒有內心的平靜。努力沒有錯,但是急功近利、壹夜成名的心態會讓人趨之若鶩。

說到欲速則不達,人們不禁想起下面這個小故事。

天色已晚,壹個賣橘子的想在大門關閉前走到前面的壹個城市。小販問壹個過路人什麽時候會到大門口。路人回答:“妳走慢點,關門前就能到。”如果妳走得快,妳不會到達那裏。”小販覺得很奇怪。他聽不懂路人的話,開始趕路,但他走得太快,打翻了橘子。他不得不停下來撿滿地的橘子,最後沒能在關城門前趕到。原因是小販只想快點到,沒有安心,以至於最後糊裏糊塗打翻了貨。

可見,急於求成,浮躁的話,最簡單最熟悉的事情都會搞砸,更不要說挑戰性的賽事了。

貝多芬花了39年時間寫出了合唱交響曲,最終將無數靈感串聯成壹部傑作。如果他迫不及待地要在壹個小時內完成作品,完成音樂,我們還能聽到他發自內心的歡樂頌嗎?

越王勾踐為了消滅吳國,忍受了多年的艱苦和勇敢。他從不貿然出兵向吳復仇,而是以壹顆冷靜堅定的心,對內不斷提升自己,對外伺機而動。可見,堅定平和的心態是成功的前奏。

每壹針壹線都是精心縫制的風帆,可以快速安全地將我們送向成功的彼岸。

壹艘用焦慮和功利建造的船,只能把我們埋葬在失敗的海洋裏。

第二條:欲速則不達。

1941年,日本* * *決定突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65438年2月7日日本發動的珍珠港戰役大獲成功。四艘美國軍艦被擊沈,1嚴重受損,3人受傷,10多艘其他艦艇被擊沈,260多架飛機被摧毀,4500多人傷亡。日本僅損失29架飛機和6艘潛艇,死傷200人。日本在突襲珍珠港的同時,又派兵進攻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兩艘英國軍艦“威爾士親王”號和“敵人”號在新加坡附近被擊沈,失去了在遠東的主力。菲律賓淪陷後,美國不得不將遠東軍司令部撤回澳大利亞。到1942年6月,日軍已經占領了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的大片地區。

但這壹勝利導致了日本乃至整個德意日軸心國的更快滅亡。珍珠港事件後美英決心參加反法西斯戰爭。19411 2月,兩國首腦會議“阿卡迪亞會議”提出組建反法西斯民族聯盟。經中蘇雙方協商,26個國家於19421簽署了《共同國家宣言》。法西斯主義的末日終於到來了。日本在珍珠港戰役中的勝利導致了戰略上的失敗。

最近本拉登的基地組織。他們在過去十年對美國發動了多次襲擊卻未能取得“輝煌的勝利”:65438+1993年2月26日,紐約世貿中心地下爆炸,5人死亡;1995 4月19俄克拉荷馬市中心的美國聯盟辦公樓被炸,168人遇難;8月7日,1998,美國駐肯尼亞、坦桑尼亞大使館被炸,造成人員傷亡;2000年6月65438+10月1日,美國導彈驅逐艦庫勒號被炸,17人遇難...但在2006年9月1日,紐約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發生爆炸,記錄“特別輝煌”:建築物損失50億到6000萬。爆炸發生四天後,在世貿中心工作的公司損失了6543.8億美元。爆炸當天,美國股市停止交易,四天後開盤。開盤當天,道指跌破9000點。壹周時間,美股市值損失65438美元+0.4萬億。倫敦、法蘭克福、巴黎、東京和香港股市均下跌,除美國以外的其他主要股市壹周損失65438美元。換句話說,全球股市在壹周內損失了相當於6543.8+0.3億人口的中國三年國民生產總值,嚴重打擊了世界經濟。

但9.11事件促成了包括阿拉伯穆斯林在內的世界反恐陣線的形成。本拉登努力創建的基地組織和基地組織,

6.孔子有壹句名言,寫作文就是溫故而知新。

《論語》中“溫故而知新”這句話的意思是,溫故而知新。這句話似乎告訴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復習舊的學過的內容,並從中了解新的東西。但這種理解有點膚淺。其實這句話既包含了學問,也包含了做人。

這裏的關鍵是對“老”字的理解。朱註《論語》:“舊者聽舊者也”。這個“氣味”比“舊知識”更廣,但卻模糊不清。「氣味」的邊界是什麽?不清楚。

其實這個“老”可以理解為“老學”,大的可以理解為“老有”,指的是過去發生的壹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沒有發生過什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過去是妳的老師。司馬光《資同治鑒》的宗旨是“以史為鑒”。《漢書》十九卷《百官官表》說:“故綱表出大點,以通古今,備新義雲。”用這個意思蓋。再比如文化。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儒、釋、道等諸子百家,博大精深。如果妳不知道過去的根源,新的想法怎麽可能從中產生?學習,無論是歷史、文化還是其他的學習,都需要對過去有深刻的理解。只有了解過去,才能知道未來。這就是學習中的“溫故而知新”。當然,這種“知識創新”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拿到學位和文憑,而是為了真正把握歷史和思想的發展趨勢。

做人也要“溫故而知新”。曾子說“我壹日三救”。“三省吾身”是為了什麽?看自己對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不夠“忠誠”,是不是不夠“值得信賴”,是不是該學的都掌握了。如果有什麽不好的,就改正它。如果壹切都好,繼續發揚光大。魏書生老師提倡學生每天寫日記,他稱之為“道德長跑”,這與曾子的做人之道相同,都是通過思考過去來尋求未來,提高道德修養。其實就是“溫故而知新”。

總之,不管妳是讀書人還是做人,如果妳能做到“溫故而知新”,“學古而知新”,那麽妳絕對是壹個有大智慧的人。

同學們:壹定要記住“溫故而知新”這句話!

7.跪求:以孔子的壹句名言為題寫壹篇作文。子曰:“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的心目中,行善是人生的最高價值。當貧富與道德發生矛盾時,他寧願貧窮也不放棄道德。

但不能把他的太平安樂看作不求富貴,但求維護道,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孔子曾說:“富而貴,人欲其所欲;如果妳不走這條路,妳將壹事無成。

貧窮和吝嗇是人們所厭惡的;不走大路,就不走了。”“有錢可尋,雖然鞭長莫及,我也做得到。

如果妳不能要求,就按我說的做。“學而不厭,教而不厭。孔子以好學著稱,他對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所以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當時他很有名,幾乎被認為是壹個無所不知的聖人,而孔子本人並不這樣認識。子曰:“吾不能為聖人,學而不厭,教而不厭。"

孔子得知沒有老師。誰有知識,誰不懂,就拜他為師。所以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天性正直,主張直行。他曾說:“如果我對別人,誰來敗壞我的名聲?”?有名氣就要去嘗試。

思敏也,三代之所以直行也。《史記》記載,孔子三十多歲的時候,要求老子講禮貌。臨走時,老子給了壹句話:“精明透徹,貼近死者,善於議論人。

辯廣大者危,惡者也。子不應有己,臣不應有己。"

這是老子對孔子的善意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壹些缺點,就是看問題太深,說話太尖銳,傷害了壹些有立場的人,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危險。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理論。他也是壹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真誠大方。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為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都是他的人生準則。子曰:“十之五,吾立誌學;我三十歲了;四十而不惑;五十歲時,我知道我的命運;六十歲我聽話;我七十歲還聽話;我沒有越界。”

這是孔子對自己人生各個階段的總結。溫柔,然後君子孔子名言。

出自《論語·永業》:“子曰:‘質勝於文,文勝於史,文質彬彬,而後君子’。”根據詞義、文字和文采;品質,簡約;彬彬,混相。

南宋朱註《論語》:“士多應補之失,至於德,始料不及。”清代劉保南《論語·正義》:“禮有質,文也。

質,此也。沒有無基礎的儀式,沒有文字,可以做到。"

孔子所說的“文”指的是禮的外在表現;“質”是指內心的仁。只有具備了“仁”的內在品格,並能以禮貌的方式表現出來,才能成為“君子”。文與質的關系,即禮與仁的關系。

這壹條體現了孔子極力推崇的“君子”的理想人格;另壹個體現了他壹貫的中庸之道:即不主張重文輕偏,也不主張重質輕偏;做到不偏不倚,兩全其美,並不容易,但做得太過了。“子曰:‘殷周之文,夏宇之質,最好也。

夏宇的文本在質量上是無與倫比的;殷周之質,無以言表;說文字質量好有多容易?"(《禮記》)孔子遠離鬼神的名言。出自《論語·永業》:“樊遲問知,孔子曰‘為民服務,遠離鬼神,可謂知’”。

朱註:“獻身於適合於人類的事,不為鬼神的不可知所惑,亦能知之。”(《論語註》)清代劉保南把這句話解釋為:“是以禮敬鬼神之意”(《論語正義》)。

《禮記》:“子曰:‘夏道尊命,鬼神離,親忠;殷人敬神,領民事神,先鬼後禮;周朝人敬禮,鬼敬神而遠之。和妳親近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結合上面孔子告訴的語言,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持有與夏商不同的鬼神觀,並教導向周道學習。

在承認鬼神存在的前提下,孔子還提出,我們既不能輕視鬼神,也不能接近鬼神,這與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強調人先於鬼神是不同的(《論語》先進:“陸機問鬼神,孔子曰:‘不能服人,何以服鬼?’”)的態度。孔子名言:我要站起來站起來,我要實現。

出自《論語·永業》孔子答子貢問任:“仁者欲立而立,欲達而人,可舉近喻。可以說仁的壹面已經有了。”朱註《論語》:“思己及人者,仁者之心也。從這壹點來看,妳可以看到自然的流動,沒有閑暇。”

清代阮元《課室集》:“不厭其煩,各有所成;孜孜不倦地教人,使人成才。站著,比如‘三十而立’;伸手可及者,如‘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這句話還是說,妳要站起來,也要讓別人站起來,妳要壹切都起作用,也要讓別人起作用。因此,它體現了孔子所倡導的“寬恕”之道,即“仁”的實踐途徑和方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寬仁”的高標準,也就是積極意義上的踐行“仁”,低標準就是推己所恨,不加惡,也就是消極意義上的踐行“仁”(見《顏元論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推己及人,以己知人,也就是承認他人的價值,關心他人。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言:“子曰:‘言不盡行,信而古之,竊我老彭也’。”《漢書·儒林外史》傳:孔子“習古今文”,敘書,謂曰,論詩,殷魯春秋,改易經,“皆因近聖事,以立前王之教。

所以說‘言而無行,信而古’”。朱註《論語》:“孔子刪詩、書、禮、樂、頌《周易》、修《春秋》,都是先王傳下來的,從來沒有做過什麽事。"

它的句子意思是。

8.用自己感觸最深的壹句孔子名言寫壹篇作文,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名言寫出來,拿出顏元的《論語》。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是儒家的信條之壹,也是我感觸最深的壹句孔子名言。壹個富人去問壹個哲學家,為什麽他變富後,很多人都不喜歡他。哲人說:因為富了之後只能看到自己,看不到別人,所以富人們對這句樸素的話感到不解。

其實人往往都是自私的。世界是壹個由許多人組成的整體。我們都是只有壹只翅膀的天使。我們只有擁抱才能飛翔,人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壹輩子,其實就是和別人交流。要能溝通,就要堅持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做給別人看。唐太宗深知這個道理。他采納了魏徵的“十大思想”並統治了世界。人民安居樂業,自然國平民安。只有在歷史上,他才有統治關震的好名聲。

孟子勸,以《齊歡金文史》說明道理,闡明要體諒百姓,使其“仰其父母,俯其妻子”,天下運於掌中,百姓如水歸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著想,世界才會更和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妳著想,真誠才能改變妳的心。如果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做到這壹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過上更加和諧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