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味精過量食用危害1。它會幹擾神經系統。在消化的過程中,谷氨酸單鈉可以分解谷氨酸,谷氨酸在腦組織中通過酶催化轉化為壹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如果攝入過多,就會幹擾神經系統的自然規律。
2、頭暈、頭痛、嗜睡,所以有些體質敏感的人吃了太多味精後會出現頭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甚至休克,有的人會焦慮、心慌。
3、影響骨骼發育當味精攝入過多時,過多的抑制性神經遞質也會抑制人體下丘腦促甲狀腺素的分泌,從而阻礙骨骼發育,尤其是對兒童。
4.研究人員建議,每道菜不要超過0.5毫克。味精副作用的嚴重程度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不宜過量長期食用。
百科:過量食用味精還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加,限制鈣、鎂、銅等人體必需礦物質的使用。
炒菜時註意味精的加入量,避免過多!5、親子禁食味精,尤其是谷氨酸,能與血液中的鋅結合,不能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鋅是嬰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
百科:嬰幼兒和乳母要禁食或少吃味精。
6.對老年人不好。味精吃多了,經常會覺得口渴。這是因為味精中含有鈉,但是味精容易吃多了而不被察覺。60歲以上的人對鈉的攝入特別敏感。
百科: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尤其應該少吃味精。
延伸閱讀:寶寶吃鹽的9條建議和註意事項
延伸閱讀:健康吃火鍋,低熱量負擔減肥
二、如何處理食用味精1,味精掩蓋菜肴。用高湯煮的菜,味精就不用了。因為高湯本身鮮香清澈,味精的使用會掩蓋原本的味道,菜品的味道不倫不類。
2、酸性的菜鮮味差。對於酸度較強的菜肴,如糖醋、醋焗菜等。,味精不宜使用。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下不易溶解,酸度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
百科:味精不宜用於含有堿性原料的菜肴中,因為味精遇堿會合成谷氨酸二鈉,產生氨臭味。
3、味精產生毒素用味精做菜,要在食物快炒的時候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成焦谷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僅無味,還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
4、防止依賴,註意適量,不必每天每道菜都用,防止依賴。每天允許攝入量(原食物除外)為每公斤120毫克,即允許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吃6克。
延伸閱讀:吃火鍋要健康,小細節不能馬虎。
延伸閱讀:秋季養生之道:飲食和滋補是第壹要務
三、如何鑒別真假味精1、小心纖維結晶味精,它是壹種長圓柱形的均勻結晶顆粒,明亮、潔白、透明。如果發現纖維狀晶體,可能會混入石膏。
百科:消費者可以不打開味精的包裝袋,而是把袋子平放在桌子上,平行過篩。如果袋底有白色啞光粉,可能是鹽或硫酸鎂過量。
2、添加不同口味優質味精,鮮味濃郁。摻鹽味精是鹹味重、鮮味差的那種,摻蔗糖味精是鮮鹹味差的那種,硫酸鎂是苦鮮味重的那種。
3,真假摸不壹樣。優質味精用手摸起來有澀澀的感覺,假味精有黏黏的或者滑滑的感覺。
延伸閱讀:保持健康和保持健康的飲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