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小滿節氣與保健食品的由來

小滿節氣與保健食品的由來

小滿屬於二十四節氣之壹,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是古代先民跟隨農時觀察天體運動,認識壹年中季節、氣候、物候的變化規律而形成的知識體系。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滿節氣的由來和保健食品。希望對妳有幫助。

曉曼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奏息息相關。它是古代先民遵循農耕季節,觀察天體運動,認識壹年四季、氣候、物候變化規律而形成的知識體系。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由北鬥七星鬥柄的旋轉方向決定的,北鬥七星是循環旋轉的,與二十四節氣密切相關。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鬥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向,這也成為古代人們判斷季節和節氣變化的依據。北鬥七星鬥柄旋轉指向某個節氣,鬥柄指向A時為“小滿”。現在的“二十四節氣”來自300多年前締結的“定氣法”,“定氣法”節氣也是根據精密的天文計算推算出來的。“恒氣法”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壹個圓周為360度的“黃道”上,分成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壹個節氣。用“定氣”法劃分的節氣,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為“小滿”。

每年公歷5月20日至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滿,中國。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和物候的節律變化。

小全節氣意味著進入強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小滿和雨、谷雨、小雪、大雪壹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量的節氣。小滿體現了強降雨的氣候特征:“小滿河滿”(南)。另壹種解釋是北方夏糧種子飽滿,但不成熟,只是小而不飽滿(北方)。

二十四節氣,袁武成寫的:“四月中旬,人小則滿,物小則滿。”這是小滿節氣物候現象的總結。這意味著此時北方地區小麥等夏播作物的種子已經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大約是乳熟後期,所以稱為小滿。

小曼對“滿”有兩種定義。壹個是描述農作物的飽滿程度,壹個是描述雨水盈缺的情況。

此時北方的小麥等夏播作物種子已經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大約是乳熟後期,故稱小滿。

中國南方的農業諺語賦予了小滿新的含義:“小滿不滿斷壟”;"小滿腹不滿,不管芒果了."

用“滿”這個詞來形容雨水的多與少,並指出,如果滿的時候田裏沒有足夠的水,田埂就有可能裂開,種下的時候連水稻都種不了。

在小滿日,南方通常會有很多降雨。如果北方冷空氣能深入到我國南方地區,南方暖濕氣流也較強,就容易造成華南地區的暴雨或特大暴雨。所以小滿節氣後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小節氣保健食品

1,冬瓜

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的功效,適用於暑熱、煩渴、浮腫、小便不利、消渴、飲水、浮腫、呼吸困難等癥。

2.奧尼恩斯(姓氏)

具有和胃理氣、燥濕化痰、解毒殺蟲的功效,適用於胸悶、咳痰多、小便不利。

3.馬齒莧

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血尿、尿熱、黃疸、牙齦炎等癥。

4、鯽魚

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身體虛弱、口渴、水腫、小便不利。

5.鮑魚

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明目利濕、通痹的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血虛閉經、缺乳、陰虛陽亢、夜盲白內障、濕熱淋黃等癥。

6.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濕的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厭食等。

7.高粱

具有健脾補腎、燥濕止痢的功效,適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嘔吐泄瀉、腹瀉等癥。

8.薏苡仁

有益於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適用於小便短赤、水腫型腳氣、風濕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癥。

9、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燥濕的功效,適用於暑濕嘔吐、脾虛嘔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腹瀉水腫、白帶紅白等癥。

10,水芹

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適用於淋證、出血、帶下等癥。

小滿保健註意事項

1,少熬夜

因為節氣滿後白天長,夜晚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如果長期熬夜,會造成人的生理機體和代謝系統的紊亂,導致上火,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等上火癥狀。因此,在炎熱的夏季,預防上火的有效方法是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註意衣著

小滿後氣溫逐漸升高,所以著裝要寬松舒適,既方便活動,又通風涼爽,有利於散熱。壹般來說,衣物覆蓋的身體面積越小,體溫流失越快,但在炎熱的夏天,不要誤以為穿得越暴露就會越涼快,因為只有當外界溫度低於皮膚溫度時,暴露時才會感到涼爽。當外界空氣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暴露面積不應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否則熱輻射會侵入皮膚而變得更熱。

3.避免感冒

小全日過後,氣溫回升明顯,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日溫差仍較大,尤其是雨後,要避免受涼感冒,尤其是晚上睡覺時。否則,寒濕之邪停留在皮膚上,郁化為熱,容易引起風疹、濕疹等皮膚病;呆在關節裏容易引發各種風濕性疾病。雖然我現在壹般不睡在石頭上或者冰冷的地面上,但是空調、涼席、冷水澡、短裙帶來的寒濕可能不小。如果不小心接觸到濕冷,可以通過運動或者洗熱水澡來祛除濕邪。

5.少吃冷食

進入小滿後,氣溫上升,人們往往喜歡用冷飲降溫,但過量的冷飲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疾病。此時吃生冷飲食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和腹痛、腹瀉等癥狀。因為兒童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老年人內臟功能逐漸衰退,所以兒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在飲食上要註意避免吃太多生冷的食物。

6.不要發脾氣。

人在熱天容易出汗,但中醫壹直把汗視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消耗心陰,導致心陽更加不足,使人感到疲勞。這叫“大火食氣”,就是火太旺會把我們體內的氣消耗掉。因此,在酷暑的氣候條件下,要時刻註意心火對人體的危害。首先,就是不要發脾氣,火上澆油。在蘇文的四氣調神理論中,也提到了“使誌不怒”,即人要註意不要因易怒而發脾氣。“泄了氣,就要平和自如地泄出來,好像受了氣壹樣。”。

7.預防皮膚病

由於夏季天氣濕熱,容易滋生蚊蟲,引起皮膚瘙癢或感染,所以預防非常重要。這需要註意家庭和個人衛生。經常更換暴露的被褥和貼身衣物,鏟除濕熱天氣下病菌滋生蔓延的“溫床”。

8.註意飲食衛生

到了小滿時節,隨著天氣變熱,食物容易變質腐爛。“病從口入”,所以要特別註意飲食衛生。盡量避免吃生冷的食物,避免吃隔夜的食物,夏天也要適量停飲降溫,才能有效預防腹痛、腹瀉等疾病。

9、適合戶外運動

小滿節後早晚天氣較涼,比較適合戶外運動,而散步、做操、打太極拳最適合。此外,下棋、書法、釣魚等。也是修身養性的好方法。小滿開學後的夏天,運動不宜劇烈,以防出汗傷陰陽。

10,多吃素食

進入小滿後,氣溫持續上升,飲食以清淡爽口的素食為主。可以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蔔、番茄、西瓜、山藥、鯽魚、草魚等。

11,少吃辛辣、油膩、潮濕的食物。

小滿後,雨水越來越多,空氣濕熱,容易引發風疹、濕疹、濕性皮膚病等疾病。所以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油膩、潮濕的食物。如生蔥、生蒜、姜、芥末、花椒、辣椒、海魚、蝦、蟹、牛、羊、狗、鵝等,節後應適當攝入。

12,多吃點“苦”

大熱天吃“苦”不如進補。夏天,很多人會因為炎熱而食欲不振。苦菜不如“入心經降心火,除心火寧心”。人的味蕾對苦味比較敏感,吃苦味的食物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促進消化,正是壹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