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點有很多證據。前段時間有個學者在加拿大多倫多做講座,引用了壹句中國流行的打油詩:幹部不怕喝酒,千杯不醉。鴛鴦火鍋興風作浪,王八拿魚丸。來說明大陸官員腐敗的壹個方面。這首詩在中國放在壹邊並不是什麽大事,但卻激起了加拿大愛國學生的憤慨,被指責為“反華”事件。在他們慷慨激昂的鬥爭下,“漢奸”“賣國賊”的專家課還沒上完,在愛國人士的叫罵聲中,他壹個耳光走了。這讓我們的“愛國青年”揚眉吐氣,反華事業被塗上了濃重的色彩。
我相信,幾個月前在加拿大被黑幫槍殺的那兩個留學生是死忠的“愛國者”。他們在汽車上懸掛紅旗,在日記中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愛國者都出國了或者出國了就成了愛國者。表面上看,這種情況是意料之外的,但仔細研究,還是合理的。
分析這兩個加拿大學生的身份很有意思:壹個父親是富商,壹個父親是中石油中層幹部。在中國,他們壹般被稱為既得利益者。需要提到的是,這兩位既得利益者的家庭經濟條件相當不錯,足以支撐兩兄弟開寶馬,跑奔馳,泡酒吧,玩小妞,喝洋酒,吃西方國家的大餐。另外,從這幾年國內流行的“留學垃圾”壹詞也可以看出,像這樣的留學人士絕不在少數。我們也知道,國內有些權力的人送孩子出國留學是很常見的。他們怎麽可能支付幾十萬元的留學費用?別告訴我都是勞動所得。真正靠真才實學出國留學的人在整個留學生隊伍中占多大比例?對此我並不樂觀。
說到這裏,有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聖人說:生命之始,固有之惡。維護自身利益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像雷鋒這樣“自私自利,壹心為公”的人,像叢飛這樣“不要錢,樂於助人”的人,只是零星地出現在媒體上,擔負著在廣袤的中國樹立道德標準的責任,並不具有普遍意義。既得利益的學生,在情操上沒有壹個能比得上這些道德名人。他們要維護的只是自己的物質利益和政治利益,但如何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害?如何維持自己家族的力量,讓財富永不枯竭?壹句話:他們必須維持“穩定至上”的現有體系。當然,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得太直接有點令人震驚,於是“愛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
對於這些人來說,“愛國”永遠只是壹個幌子,只是壹個可以擺上臺面的借口。他們真的熱愛這個古老而美麗的國家嗎?不,他們只是愛這個能給家人帶來特權和財富的政權。“愛國”,多麽光輝燦爛的詞,多麽自然正義的詞,就像“牌坊”壹樣,是婊子純潔高尚的詞,多麽美好純潔的詞。“愛國是流氓最後的避難所。”多麽精彩的評論。
愛國,我所理解的,絕不是“愛國青年”們口口聲聲說的“臺灣省和平統壹”、“占領東京”。也不是既得利益者口中的“兒子不覺得媽媽醜”或者“狗不覺得自己家窮”。而是愛這片壯麗的山河之地,愛每壹個黃皮膚黑眼睛的老鄉,愛在這片土地上成長的兄弟姐妹。消滅祖國肌體上的有害病菌,聲討壹切醜惡現象,使我們的國家政治清明、制度民主、人民富裕、文化繁榮。否則,我不把他們歸入“愛國”的範疇。
這年頭,但凡說些反對“愛國青年”的話,總能引來壹陣與生殖器有關的叫罵。我已經厭倦了這些不熟練的詛咒,所以很久以來我壹直想著欣賞風景。但是這些“貪官子弟愛國”看了很多黑色幽默,總想笑,所以才有了這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