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屬元海,陽藏於陰。人說螫龍,我螫心。默默藏其用,深歇。白雲高臥,天下無知己。
(1)第壹式:“心息相依,神定虛空”。
放松妳的身體,靜靜地躺在床上,把妳的思想和意識集中在“妳身體外的虛空”——妳鼻孔外的方圓土地上。這裏是練就煉丹絕技的“玄關絕技”,又稱“玄奘之門”。名字多種多樣,不勝枚舉。這是古人的秘密。把“外空”的想象境界留在腦海裏,眼睛看著“外空”裏來來去去的氣息,耳朵聽著“外空”裏呼吸的聲音。心意,耳目,三位壹體,都屬於心;在“身外虛空”中呼吸,叫做氣息。心與氣相互依存,生生不息,盤根錯節,故稱“心與趣相互依存。”鼻孔之外,是壹片空無,身無彩色,靈空無,心在此合而為壹“為神設空”。修煉之道以“神定虛空”為目的,“心息相依”為手段。心壹離開虛空,雜念襲來,即以“心息相依”的“降龍”手段,帶回“元神真意”,如“龍劍”斬斷雜念,心始終停留在“身外虛空”。
張三豐在《長談》中說:“第二天呼吸找壹個真正的人呼吸的地方。古語有雲,‘後天呼吸微風,使真人呼吸’。但是,如果妳是後天調息,那就壹定要讓他自己調息,這樣妳才能調好先天的氣息。我只想保持安靜。照此,地基可傾斜,不消百日。”李在《陶》中說:“當妳密切註意的時候,妳必須依靠妳的呼吸,而不是依靠上帝對呼吸的追求,或依靠上帝的運氣。取息則散,取息則動搖。只要氣息動蕩,隨它去吧自然,隨它去吧自然,越有感覺,越會凝聚。”他還說:“如果妳把它掩蓋起來,把精神保持在虛空中,妳就會有內在的興趣。因此,與神保持愛,神也保持愛。上帝的安息是均勻的。妳是生是死,都不知道神的安息是神的。”提振山人王洞庭也說:“說到丹書,沒有壹個是彼此關系密切的。壹開始我就應該知道壹點點興趣和壹點點興趣的區別,就像遊龍在外的虛空。過壹段時間,妳就可以放手,順其自然了。有了雜念,就會重新依賴對方,然後放下心來。自然會得到安心的效果。如果妳不懂得放下(心),往往會把它變成壞事。”(《提振任山《丹絕》語錄》)
(2)第二個公式:忘心安息,精神合壹。
先天大道,精神合壹。神無影而氣無形,故神無形而發於其心。妳得不到汽油,妳需要它來休息。精神寓於內心,內心是精神的歸宿。要想凝聚精神,首先要靠內心。心息在《丹經》中被稱為“龍虎”。單晶說“龍騰虎躍”,其實指的是內心躁動不安。所謂“降龍誘虎”,就是降服心利,其功德無非是“心利相依。”也有“驅龍為虎”者,即心有相依。虎(息)無情,龍(心)有心。用有意的心積極地與氣息結合是合法的。
以心調氣,以氣制心,以氣制氣,互依“身外之空”。心因為氣息而漸漸平靜,氣息因為心境的平和而漸漸平靜。掩蓋這壹點,只能制服思維,冷靜下來,卻無法達到“精神的統壹”。
只有不做有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為的意識,不主動調動,才能過渡到“心息相忘”。忘了心,不知道心的存在,卻融合成壹片虛空,身心與虛空合壹。在混沌與空虛中,在自由與自在中,心與呼吸才能真正相依,精神才能融入精神,精神才能融為壹體。“心息相忘”仍屬於“心息相依”,但前者是“有為法”,後者屬於“無為法”。只有“相忘心與呼吸”(天道心與呼吸之後),心與呼吸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與呼吸),精神才能合壹。
所以,“忘心忘趣”是“依心忘趣”的深層階段,這是至關重要的壹環,是進入“沈睡的故鄉”和“大真空”的關鍵,也是“曬藥”、“煮藥煉丹”的秘訣。練了多年靜功夫的人,還不能“以陽生藥”,所以嘗不出這個味。
張紫陽在《清華秘笈》中說:“我沒有別的辦法,所以可以定心。”又有雲:“能靜則坐而達。”白玉蟾的《論入門揭秘》說:“忘形養氣,忘氣養神,忘神養虛。如果妳只能忘記壹個詞,如果妳能品味到這個道理,妳就能為此做點什麽,妳就能進入道路的深處,抓住大自然的妙用。也是基於當下。”張三豐在《長談》中說:“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幽幽寂靜為憩息之所。三番兩次之後,清晰明了。突然,妳的頭腦被遺忘了,妳的精神被整合了。妳突然覺得自己活了,人也醉了。”王洞庭也說:“要精通守心與守趣,必須忘心忘趣,才能安身立命。忘不了對方,就無法安定下來,所以忘詞是最重要的。睡著是依賴的最初效果,但忘不了心,就睡不著。還睡不著,什麽情況?”
(3)第三個公式:突然睡著,大前奏。
環境固定,混亂;沈睡在故鄉,無憂無慮。睡眠與睡眠非常相似,所以稱為“相似睡眠”因此,睡眠是某種的前奏,睡眠離不開公式。對“心息相依”的掌握,壹定要轉移到“心息相忘”,妳自然會在空氣中不知不覺地睡著。睡在“忘我”裏,就是“忘我”的第壹個效果。如果妳能很快入睡,那就離“安定下來”不遠了。所以“心息相依”的方法,是古今真正的修煉之力,是最簡單高效的精微方法,是鐵鞋無處可尋,黃金無處可買的修真秘訣。
不忘不扶,不忘不扶,片刻忘心,自然睡得著。壹覺醒來,筋骨調理,氣血調和,精神舒暢。難以形容。再努力壹點,自然會從睡眠轉為專註。睡眠是壹個固定的目標,壹定會來源於睡眠。初學者沒有睡眠,長期練習沒有睡眠,最終是睡眠,睡眠是睡眠,睡眠沒有什麽不同。所以,能睡著才是有效的,自然入睡尤其美妙。禪定,惟恐它沈睡;玄宗的心被對方拴住了,生怕自己睡不著。善於練功的人,睡不著覺,睡不著覺,功夫自然會不斷提高。如果妳熬夜守夜,妳會激怒睡魔。《參同契》裏有句話說得好,“睡與睡往往相擁,醒來便是生死等待。”也就是說,在睡眠中,我並非無知,而逐漸“大真空”,等待妙欲有真陽,與生俱來,來自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