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姿勢
(1)盤腿坐:雙盤、單盤、自由盤。雙碟是左腳放在右大腿上,右腳放在左大腿上,雙手放在小腹前。這種坐姿只是為了穩定,不搖晃,不下相當大的力氣是不容易做到的。左腿在上,右腿在下的單盤,姿勢如前,是常見的坐姿。
(2)吊腿坐:坐在適當高度的椅子上,坐下時大腿保持水平。雙腿垂直,雙腳與地面平行,雙拳可放下於雙膝之間(拳眼相對)。
二、對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閉合,舌尖向上卷90度,輕觸上顎。唾液分泌得多了。把舌頭放下,慢慢咽下去。這叫“吞津液”。
(2)眼睛:閉上眼睛向內看。當妳練習那壹步時,看那壹部分的內部。如果修行時精神恍惚,思維如潮,睜開眼睛,凝視空虛或鼻尖少時,打斷思緒,閉上眼睛,重新坐下。這叫“惠劍斬絲”。
(3)耳朵:用耳朵註意自己的呼吸,保持平靜自然,沒有粗啞的聲音。
(4)呼吸:呼吸是行氣的關鍵。在以後的練習中,壹定要註意呼吸自然,不能故意深呼吸或者忽快忽慢的呼吸。在連接經絡的第壹、二、三步過程中,時刻註意吐氣,吸氣時順其自然,沒有濫用。小心不要用嘴呼吸。
三、培訓說明
(1)環境:練這個技能,要有壹個安靜的環境,因為要集中註意力。但這個問題沒必要過分強調,只要沒有別人的幹擾就好。
(2)不要在餓了、飽了、生氣了、害怕了的時候練習。下雨打雷的時候暫時不練。用這種方法成功的人不會效仿這種做法。
(3)真氣運行不比強行引導。滿了就自動跑,強行引導容易跑偏。
(4)幻覺和觸動:練習時,由於行氣,經絡開通,會產生各種幻覺和觸動。請不要驚慌。經常出現:大,小,輕,重,冷,熱,癢,麻。出現上述情況時,不要好奇去追究,更不要恐懼和擔心。
第四,功法
第壹步:呼氣時註意心窩。
①方法:訓練條件準備好,視野收窄,心無逾越。在註意鼻尖缺失的時候,可以閉上眼睛,用耳朵仔細聽自己的呼氣。大約壹兩分鐘後,妳就可以平靜下來,不會發出粗暴的聲音。呼氣時,意念隨著呼氣趨向心窩。吸氣時順其自然,不需要任何有意識的動作。時間長了,真氣就會聚集在心窩。而這種方法本身就是壹種排除雜念的好方法。
呼氣時,真氣下入腹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先聚集真氣,這也是第壹步不打算停留在腹部的原因。如果從頭開始,初學者很難掌握,壹時看不到效果,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②時間:要想如期完成這壹階段的鍛煉,壹定要及時做好壹定的安排。如果條件允許,每天固定時間練習。沒有固定時間也沒關系。趕緊練就是了。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次,每次20分鐘。認真練習10天左右完成第壹步。
③反應:練了三五天功夫,感覺心情沈重;每隔五到十天,每壹次呼氣都有壹股熱流註入心窩,這是氣集中的表現。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第二步:用空氣排空腹部。
①方法:當第壹步是隨著每次呼氣感覺到心窩發熱時,可以順著意圖,延長呼氣時的下沈功夫,慢慢向小腹推進。不要急,用力過猛會產生高燒,很難受。
②時間:每天三次,每次25~30分鐘,10天左右。
③反應:每次呼氣都有壹股熱流送至丹田,小腹咯咯作響,腸道蠕動增強,上升的空氣增多。
第三步,保衛腹部。
①方法:第二步腹部有明顯感覺時,可以有意無意地停止腹部的呼吸。呼氣時不要太註重把氣往下送,以免太熱,犯“吃了猛火之氣”的錯誤。自然呼吸,只把意念留在腹部,用文火保溫。“少火生氣”正是這個意思。
②時間:每天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壹步功法是在田單修煉力量,需要很長時間,40天左右就能感受到小腹的飽滿和力量。
③反應:以丹田氣沈第二步為基礎,腹部明顯發熱,十天後腹部形成氣穹。隨著時間和力度的增加,氣穹增大,腹部力量增強。力氣夠了就會往下遊,有時陰部發癢,會陰部跳動,四肢發熱。
第四步,通過總督
①方法:在腹部停留40天左右,真氣富集到壹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上去的時候,別忘了不要扶!意識跟隨向上的力量(別忘了)。如果妳停在某個地方,不要用意識引導妳向上(不要幫倒忙)。上升速度是由腹部的力量決定的。如果力量不夠,就會停下來繼續提升,直到腹部的力量得到充實。如果妳上不了玉枕,可以只看頭頂。
②時間:每天可以增加練習的次數和時間(40~60分鐘)。有人可以瞬間通過調速器,所以通過的力量很強,震動很大。有些人花了幾個小時,幾天,大部分是壹周左右。通關的過程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到,除了少數原因。
③反應:在第三步的基礎上,腹部飽滿,小腹飽滿,會陰部跳動,腰背部發熱,感覺名門處氣血活躍,自覺有壹股力量沿脊柱上升。有的真氣修養好,壹股熱氣直沖上來,氣勢磅礴,壹度沖過督脈;有的銀行進駐,好幾天過去了;有些像水銀,隨著呼吸上下移動,逐漸上升。通督前後身體可能會不穩定,要註意及時調整。頭部感覺緊繃,有時會隱隱作痛,很正常。這個階段極其關鍵,不能放松。
第五步,周曉天成
①方法:氣經玉枕、百會後,下經鵲橋(舌達上顎),入任脈。蕭的星期天已經過去了!此時壹個把真氣吸入腦海,壹個把真氣呼出丹田。此後,原則上仍意在保衛丹田,這是長期意圖的部分。如果百會有活動力,也可以保留百會,靈活掌握。
②時間:每天三次,每次60分鐘以上。
③反應:在這壹步的初始階段,各種觸碰現象可能會持續十幾天,然後消失。
練氣功的要領:
(1)放松與安靜相輔相成,順應自然。
放松和安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全身放松可以促進安靜,安靜之後必然會表現出全身放松,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松,壹方面是全身肌肉的放松,這個松必須掌握松,堅持不懈的狀態。平躺更容易讓全身放松,但在擺好姿勢後,要稍微晃動壹下全身,以達到平躺的舒適感。站姿和坐姿的維持需要壹定程度的肌肉緊張,但也需要最大限度的放松。
放松的另壹個方面是意識的放松。首先要放松全身的肌肉,讓全身有壹種舒適放松的感覺。此外,還需要消除緊張,達到精神意識的放松。
安靜是指,在相對的安靜方面,妳在呼吸中沈默,感到無憂無慮,在意識方面,妳強調保持頭腦,排除雜念,就能進入安靜。總之,放松是練習的關鍵。掌握得好,很快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掌握不當,就會經常出錯。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2)練心練魄。
氣功的氣主要是指真氣(元氣)。剛開始練氣,壹定要從練肺氣(呼吸氣)開始。肺氣的鍛煉,由於功法不同,采用的呼吸方法也不同。即便如此,無論什麽技法,大多都要求呼吸要“從容、均勻、細、長、緩”。訓練有素的人壹分鐘呼吸兩三次,形成緩慢的腹式呼吸。
呼吸吸氣練習壹定要由淺入深,由快入慢逐步練習,不要求短時間內形成完整的深呼吸。第壹次練習的時候,壹定要被心意所感應。當妳練習到壹定程度的時候,妳就可以達到自然規律的呼吸。做法:壹、排除雜念,達到寂靜;第二,要留在腹部,讓全身發生更深刻的變化。新手很難快速擺脫雜念。需要練習壹定時間才能逐漸減少雜念,達到靜的要求。
如何在練習的過程中把練習的意圖和練習的精神結合起來?當妳開始練習呼吸時,妳也應該有意識地保持呼吸,以幫助妳盡快練習呼吸。保持深度和長度。均勻呼吸形成後,註意腹部隨呼吸的起伏。呼吸練習非常熟練的時候,即使不註意呼吸,也能自然到達腹部。這時候可以簡單的留在腹部。這樣兩者才能緊密結合,實現神與神的統壹,使真氣充沛,達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3)情緒平衡,心情好。
在氣功治療中,壹定要強調情緒平衡和心情愉快,這樣才能促進健康,消除疾病,每次工作後都會感到舒適和愉快。
(4)循序漸進,不要急於求成。
在最初的練習中不能急於求成,練習的效果是隨著練習時間的增加逐漸顯現出來的。訓練方法雖然不是很復雜,但需要熟練掌握,練習壹定時間才能達到。
(5)訓練與培養相結合,緊密結合。
訓練和滋補同時進行,就是訓練和合理休息並重。只練不註意合理休息會是戰勝疾病的障礙,所以訓練和休養壹定要緊密結合。合理的休息應該包括:註意適當休息,生活規律,心情樂觀,飲食適度,體力活動適度。這些內容都是在整個實踐過程中,甚至是壹生中都要註意的。
請點擊輸入圖片說明。
(6)固定功法,適合工作時間。
目前全國流傳的武術很多。有些技術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效果良好;還有壹些方法只是個人在實踐,沒有充分宣傳,或者很少有人使用。現在還很難確定效果如何。練習者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體質和日常習慣,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1~2種適合的練習,不僅容易掌握,而且容易取得效果。
(7)總結經驗,避免偏差。
氣功療法主要是患者自己掌握練習操的要求和方法,不斷鍛煉。大部分在鍛煉中不可能壹帆風順,嚴重的會產生偏差。出現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於求成,不能循序漸進,呼吸力度過大,盲目追求深度和緩慢,或者盲目追求某種感覺,導致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甚至呼吸紊亂,頭痛,頭暈,精神緊張等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輕微到明顯,由輕到重。當它開始顯現時,就比較容易糾正,而且需要的時間也很短。如果已經形成偏差,糾正起來會比較費力。因此,在練習之初,壹定要深入細致地了解,總結經驗,發現不足,及時糾正,避免出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