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歐陽湛故居

歐陽湛故居

歐陽湛(756-800),福建泉州人。出生於晉江盤湖(今晉江市池店鎮),跟隨母親到南安高蓋山(今獅山鎮),後定居泉州市城西街道。他年輕時聰明好學。他不愛和孩子玩,只愛讀書、背詩、作詩。當他年輕的時候,他有許多朋友。曾在泉山(清源山)與林藻、林雲兄弟“立功”。福建觀察員常滾,敢諫,被貶為泉州別家丞相蔣公輔(侍郎)。他擔任泉州刺史前後,薛博、Xi登縣官員都非常看重他,希望他能揚名立萬。於是,他逐漸意識到,科舉中的壹個官員,可能就是“教輔”,方便唐德宗在貞元二年(786年)西行長安(今陜西Xi),等考六年。貞元八年,名臣魯直參加了主考。他“五試禮部”,以優異的成績,與韓愈等人壹起晉升高中狀元,被稱為“龍虎榜”狀元。歐陽湛躍居第壹科第二名,成為泉州史上第壹秀才,福建史上第壹秀才。

此後,歐陽湛擔任國子監四校助教,“名聲盡毀於他人”,培養推薦人才;他還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詩人、作家壹起倡導“古文運動”,推動唐代散文的發展。他是壹位學識淵博的學者,著作豐富,其中有代代相傳的《歐陽四書》。當代人編纂的《歐陽星周記》收錄了歐陽星的詩、詞、筆記、傳記、題詞、頌詞、論述、序和書籍65,438+040篇。他在福建文化發展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歷史地位,對後世福建的文化教育事業影響巨大。他具有開拓性的作用,被後人譽為“福建文學之祖”、“福建文學之師”。

歐陽湛英年早逝,卒於長安,享年44歲。親戚老師朋友都很難過。韓愈哀嘆自己“前無尊容”,又恐自己“後無尊容”,寫下“歐陽生之喪”,以表深切哀悼。

歐陽詹故居在泉州西街甲地巷北段西側,新建的甲地宮在詹厝山東岸。由於歷史久遠,故居早已廢棄,地方誌和歐陽氏族譜都沒有詳細記載。嘉地巷歐陽湛故居具體時間、原有面積、建築結構、室內陳設不詳。不過可以推測歐陽湛是在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遷到這裏,然後在這座小山旁邊建了壹座房子。他和他的妻子去世後,壹個兒子和孫子再次定居在這裏祭祖。後人將這條巷、這座山命名為詹厝山或歐陽山,以紀念歐陽詹破泉州開科進士、福建嘉迪進士饑荒。

歐陽湛故居遺址四周是荒涼的田野或菜園,龍眼郁郁蔥蔥,四面環抱。故居朝東,大門的石門楣上刻著“歐陽周星先生舊居”。正殿供奉歐陽湛、林夫人全身塑像,兩側懸掛朱頌南宋詞:“事業經州,渤海人才幸;文章,文是第壹。”故居後面有壹口古井,水深清澈。1958元和堂蜜餞廠成立後,歐陽湛故居完全廢棄,部分宅基地被工廠用來修建職工宿舍。

1984年6月,泉州市文管會在歐陽湛故居正門北側朝向甲地巷處豎立“歐陽湛故居遺址”石碑。2002年6月,嘉迪巷老人在其故居舊址前重建嘉迪宮,以紀念寶生大帝。後來在大殿後面建了壹座兩層小樓。

2004年,泉州歐陽氏宗親與嘉迪宮合作,在宮殿後樓修建二、三層,作為歐陽湛故居陳列館。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有1個房間。呈長方形,東西寬長,南北略窄短。它是水泥做的,石板磚鋪的,四周是四方形的石柱,屋頂是平的。東側為博物館大門,草石門上刻有“歐陽詹故居陳列館”;兩側綠草如茵,石楹聯上刻有朱題寫的贊美對聯。館名和門聯均由時任泉州市副市長的周親筆題寫,並以楷書鐫刻。

館內有壹張長桌,桌子坐南朝北,上面供著歐陽瞻的青銅泥塑。壇前兩根石柱上掛著壹副歐陽宗所書、北宋南安秀才劉長燕所寫的行書對聯:“壹舉登龍虎榜第壹;十年鳳凰池。”南墻正中上方掛著壹面楷書黑字白底的長木匾。明代泉州人、二品秀才、禮部尚書黃鳳祥,在長板木匾下用兩側掛有石碑的行書寫了壹副對聯:“文章道德先起,煙雲成豹;書的聲音和容量都在,壹個小生就像壹只螢火蟲”,白字黑底;南墻東側掛著壹幅畫框,上面有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湘瑤的楷書:“唐代文宗,與劉漢稱五友;閩、疆為先,遼、劉同為三賢。”館內還有1櫃,陳列歐陽湛著作《歐陽四門集》、歐陽氏族譜、現代學等。

展廳四面墻上掛著介紹歐陽詹生平事跡的連環畫和文物照片,並配有文字說明。20幅連環畫掛在東、南、西三面墻上。題目分別是:泉州進士歐陽湛,晉江盤湖人,就讀於高蓋山白雲書屋,早年寫下精彩詩篇,為高蓋山紫府醫院題寫匾額,才華橫溢,誌向遠大,冒雨服藥為我母親治病,到深山道觀求道,在清源山求學,向山宣誓,與九日山名士交往,在蓮花峰築室攻書,在富平山遇林八妹,揚名立萬。北墻上掛著文物圖片,分兩部分。壹部分是歐陽湛出生地盤瓠的歷史遺跡,即後殿舊宅、後殿龕、重建的鄱陽湖祠堂、保護碑、盤瓠塔、小銀橋、歐陽湛讀書處和重建的紫府醫院。另壹部分是歐陽湛故居高蓋山的部分古跡,即歐陽祖瑪墓地、高蓋巖碑、殘缺碑、朱稱高蓋山為“詩山”、高蓋山頂石刻和“石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