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中藥沒有效果。是醫生的鍋嗎?學會提前反省自己。

中藥沒有效果。是醫生的鍋嗎?學會提前反省自己。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藥是“無”或“少”副作用的代表,所以我們在中藥的使用上放松了警惕。無論是疑難雜癥,還是壹些小傷小痛,我們都想通過開幾副中藥來緩解治療。我壹直覺得即使對治療沒有很大的療效,但至少能對身體有好處,不會傷害身體。其實中醫也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使用不當不僅難以達到療效,而且對身體有害。神農本草經大致將不同中藥的方劑功效分為單線、互促、互畏、互惡、對立等七種。其中“相互為惡”和“相反”兩種搭配效應,是指服用不同種類的中藥,可能會降低彼此的藥效,甚至對身體產生毒副作用。如果將具有溫肺作用的黃岑與具有清肺作用的生姜混合,會導致藥物相互作用,削弱治療效果;延胡索和馬錢子混合使用會增強馬錢子的毒性,甚至可能威脅生命。所以不管是西藥還是中藥,都要自己小心服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這些藥不要混用,小心副作用:1。舒肝丸與甲氧氯普胺中成藥舒肝丸中含有芍藥,具有鎮痛、解痙作用,而西藥甲氧氯普胺會加重胃收縮,導致胃部不適加重。2.川貝枇杷、益心丹與咖啡因、阿托品中成藥川貝枇杷、益心丹均含有生物堿,與咖啡因混合易增強藥物毒性,引起藥物中毒。3.丹參片和胃舒平丹參片中所含的丹酚酸和丹參酮會與胃舒平中所含的氫氧化鋁反應生成鋁結合物,不易被腸道消化吸收,從而降低療效。4.蛇膽貝母液中所含的苦杏仁苷與嗎啡、杜冷丁、可待因蛇膽貝母液及後面的西藥都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兩者合用會增強毒性,容易導致呼吸衰竭。5.壯骨酒、國公酒、阿司匹林壹起服用,會導致酒精中的乙醇加重消化道癥狀,增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癥狀,甚至導致消化道出血。6.葛根、華山參與硝酸酯類藥物。華山參與硝酸鹽類藥物會相互削弱藥效,而葛根和硝酸鹽類藥物可能會產生毒副作用,導致血壓下降,危及生命。不能混用的藥物有很多,很難壹壹解釋,但需要知道的是,即使是中藥也要遵醫囑服用,避免自行判斷。在吃中藥的時候,還要註意以下幾點:很多人喝了中藥後感覺更難受,大多會把鍋扔給醫生,以為自己醫術不行,其實不然。吃中藥也有很多禁忌,用得好就要正確使用。以下四件事妳都做好了嗎?壹、特殊體質、特殊時期的人慎用中藥。就連中藥的使用也要辯證看待,結合患者自身體質和實際情況。中醫認為,處於生理期和妊娠期的女性,或處於手術期和恢復期的患者,應慎用中藥。否則不僅達不到預期的調理效果,還會增加身體負擔,降低身體素質。第二,避免長期服用中藥。很多人總是把中藥當成補藥,認為吃中藥可以治病強身無病。但是要知道,即使是壹些中藥,比如薏米、百合,也不適合長期過量食用,要根據個人體質適當服用。這不僅關系到個人體質的對癥下藥,更應該註意的是,所有的藥物都有可能對人體的主要器官造成負擔甚至損傷。比如市面上流行的壹些中醫美容套餐,大多是苦寒草藥,長期服用不僅損傷脾胃,還可能引起黑結腸病。第三,避免不對癥下藥。對於中醫來說,對癥下藥,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中最重要的思路。所有藥物都要結合癥狀,沒有真正的“靈丹妙藥”。即使是大多數人放在家裏養的板藍根,也不應該在沒事的時候服用。它是壹種苦寒藥,對於虛寒體質的人更容易損傷脾胃。所以中醫雖然有強身健體的功效,但前提是要對癥下藥。第四,服用期間要註意飲食。我們都知道,壹旦需要吃藥,醫生就會告訴我們要註意飲食。中醫也是如此。為了達到更好的療效,甚至避免相互沖突的性質,應該更加註意日常飲食。比如服用溫經散寒的藥物時,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服用滋補藥物時,如黃芪、人參等,應少吃有勸阻作用的食物,如蘿蔔等。此外,服用中藥期間,應避免喝濃茶和吃多肉食物,這樣會影響藥物吸收,削弱療效。參考文獻:1,邱先瑞:對中醫七情與配伍禁忌的思考,2019,中國民間療法。2.李淑珍:妳知道吃中藥的禁忌嗎?2018,農村知情者。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