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非凡的健身效果得益於太極的以下五個特點。
(1)每壹個動作都是全身動作,所謂?什麽都不動?。壹般廣播體操,上肢運動輕運動上肢,下肢運動輕運動下肢,彎腰運動輕運動腰。跑步看似全身運動,但實際上運動單調,缺少扭轉動作。而太極拳則是從頭到尾的全身運動,全身的每壹塊肌肉、每壹個關節都在不斷地進行各種螺旋運動,從而使骨骼、肌肉、肉體、內臟得到充分的鍛煉。腹式深呼吸進壹步加強內臟的鍛煉和按摩。太極拳還要求保持警覺、安詳、從思考中解脫出來,全神貫註於拳擊,這反過來又讓大腦得到休息,讓神經指揮系統得到鍛煉。有壹本書叫《太極傳傳真》,是壹位已故太極大師的徒弟寫的,他在書中說:自從學了太極傳,我的小提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不覺得這不可思議,因為太極拳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使人靈敏協調。
(2)強而不猛的適度運動。運動生理學家告訴我們,超負荷運動對健康有害。當橋梁瞬間超過荷載極限,就會產生裂縫,甚至斷裂;人體也是如此。競技體育的金牌得主往往會因為過度掙紮而生病。輕度運動,如散步,有益健康,但效率低、費時、單調、不徹底。太極拳的特點是動作連續、復雜、多變,沒有激烈的運動,但從不發泄;看似緩慢柔軟,其實是壹種高效的運動。練拳擊?了解實力?之後,中等強度的拳擊,寒冷的春天早晨,穿著單衣拳擊,不覺得冷;春秋兩季,七八分鐘。
我太熱了,開始出汗。20分鐘後,我感覺很舒服,出了壹身汗。太極拳的力量主要是內功,即自拉伸、自壓縮、自彎曲、自旋轉。因為是自己用力,所以運動的強度可以自己掌握。拳架低,速度慢,呼吸深而長,註意力集中,認真用力,會導致運動量大;反之,運動量小。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確定自己的運動強度,所以適合各個年齡段,是壹種有利有弊的運動。
(3)純有氧運動。生理健康知識告訴我們,有氧運動時,人體內的動物澱粉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垃圾,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從而具有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作用。相反,劇烈運動時,人體的動物澱粉不能充分進行氧化反應,只好在無氧條件下發酵產生乳酸來提供能量;這種無氧運動造成酸性物質的堆積,加速人體衰老。大多數運動既不是純有氧運動,也不是純無氧運動,而是混合運動。
如果壹個人長期缺乏運動,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不足,新陳代謝差,機能退化。太極拳既是壹種全面的、適度的運動,又是壹種從頭到尾的深呼吸運動,所以是純有氧運動。氧氣是人體最重要的營養物質之壹。它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但不是全部。人們會喜歡的。使氧氣不僅進入肺部和血液,而且進入身體各部位的組織,滋養全身,就是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太極拳就有這樣的效果。
(4)放松,發揮自己,就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這是太極拳的另壹個特點(其他內家拳也有這個特點),大概是中國武術特有的體育文化。聽起來很神秘,其實壹點都不神秘。以上肢動作為例。在屈曲、伸展、弧形和旋轉之間,力量用於放松肩部和放下肘部,彎曲肘臂,坐在手腕上並伸展手指。這種發力方法有點類似於拉伸,是壹種自我拉伸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與?軟軟的?不矛盾,也沒那麽靈活。太極拳壹定要慢,慢到充分舒展和充分放松,才能讓自己感到舒服,甚至是美妙的享受。如果妳不慢慢移動,妳就做不到這壹點。下肢要負重,怎麽放松?用堅實的雙腳穩定承重,用虛弱的雙腳輕靈放松,雙腳從現實變為現實輪流放松。
為什麽要放松?放松,經絡暢通。這是千百年來無數氣功修煉者和內家拳練習者的實踐經驗。機理是什麽?這就涉及到對經絡本質的認識。1997 65438+2月3日,科技日報發表了中國中醫科學院李誌超先生的文章《人體經絡在哪裏?》。
文章大意是:從醫學的臨床經驗和現代物理手段的結果來看,經絡確實是存在的,只是在解剖鏡下找不到而已。發生了什麽事?作者認為,經絡是人體組織和細胞之間的縫隙,這些縫隙連成網絡,津液在其中流動,這就是經絡所在。這篇文章的作者補充道:這只是壹個推論,需要進壹步的研究來證實。我覺得這是壹個科學假說,可以解釋為什麽放松可以打通經絡。放松,當然是差距大,經脈相連。根據中醫,經絡對健康至關重要。生死,百病?的作用。
(5)太極拳是以脊柱為核心的運動。脊柱不僅是人體的機械支柱,也是中樞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等植物神經從脊柱兩側延伸到人體各個部位,指揮人體的生理活動。在穴位圖上,肺、胃、肝、腎穴也沿脊柱分布。健身首先要強化中樞神經,所以要先強化脊椎。太極拳講究技法、步法、眼神、姿勢,其中以姿勢為主。註意姿勢?體型和腰上衣?,那是?壹次五鞠躬?,弓是主體,弓是腰的頂端。
拳擊比賽中有壹首歌是關於?體型和腰上衣?宋,說:腰窮而研無止境,身段自伸,那麽什麽是終極真理呢?十年也是迷茫!?而太極要領,如虛領頂勁、胸背拉、腰為中心、尾終等,都是講姿勢的,可見姿勢的重要性。姿勢的問題,其實就是脊柱運動的問題。大宗師楊成福說?背上有氣?力來自脊柱?直接指出脊柱是動作的核心。太極拳的手勢首先要動腰部,脊柱發力帶動肩膀,肩膀再帶動手臂和手;從脊柱發力,虛實轉換,將重心移向實足,然後輕輕擡起虛足;而不是簡單的做手腳動作。這是太極和壹般體操的根本區別。打太極拳時,脊柱自始至終伸展、壓縮、左右轉動、上下摩擦、前後彎曲。更準確地說,它是壹個整合這些活動的螺旋活動。太極拳不前傾後仰,不左右彎曲。脊柱運動是微動或內動,動作細膩。外表上是積極的姿態,其實內功在於積極的姿態。
做壹個?拿麻雀的尾巴?腰部力量要換7-9次;做壹個?十字線?腰部力量要變化5次。全套85式太極拳,腰部力量變化數百次,使脊柱得到充分鍛煉。我有過很多次在晨練中故意用跑步代替拳擊的經歷,對比過自己的經歷。總覺得跑完步脊椎還是不動,所以打拳沒有那麽舒服。
從以上五點健身原則可以看出,太極拳的健身效果是可以和其他普通的田徑運動、球類運動、健身器械運動相比的。我並不貶低現代運動,但我認為,我們必須定期、適當地開展各種不同的運動,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就單項運動而言,或許只有遊泳能比得上太極拳的健身效果,但遊泳並不像太極拳那樣簡單易行,也不像太極拳那樣可以每天隨時隨地堅持。
太極拳的難點在於短時間內不容易做到?了解實力?,只?從熟悉到了解?所以剛開始健身效果並不明顯,但是只要堅持學習就會有壹定的效果。拳擊好?。太極拳是終身拳法。只要持之以恒,堅持練習壹定時間,健身效果會逐漸提高,越來越好。只要符合以上五點健身原則的要求,即使姿勢不是很標準,依然可以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只要每天打完拳後感覺舒服,身體狀況就會大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