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是指遵循天地四時的規律,調配適當的飲食,達到滋補調理全身的目的。其實養生就是調理五臟,延年益壽。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養生觀念,與“治未病”的治療主張和“道法自然,天人合壹”的養生方法是壹致的。“養生”壹詞最早出現在養生大師莊子身上,意思是保護生命。漢代名醫華佗創立的“五禽戲”,模仿飛禽走獸的動作舒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強身健體,治療疾病。
到了宋代,養生觀念更為推崇,清淡飲食和氣功練習作為養生方法流行開來。傳統養生觀念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要建立預防保健,防患於未然。同時,只有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遵循天地規律,才能達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古代社會很多人是落後保守的,但是古代社會很多先進的制度和思想,所以今天我們終於繼承了古代文化批判的精髓,強調革除它的改革。在宋代社會,其對個人生命價值存在和養生保健的認識,在很多方面都值得借鑒和思考。眾所周知,宋代的文官政治是文人統治的,所以宋代的文人社會地位很高,不僅衣食無憂,工資也很高。在宋朝穩定的統治下,宋代的文人醫生也非常重視自身的保養,開始註重養生和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