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39a98a94acd
?從站樁開始,我的目的就很明確:保持身體處於可用狀態,盡量不給別人帶來麻煩,也不給自己的練習帶來障礙。沒想到通過站樁成為武林高手,還特意在《》裏說了:不學武功,不收徒弟,心安理得很久,好好學習。
因為站在壹堆東西上,我做過幾次“開悟”的夢。那些年,南老讀了太多的書。有幾次,他夢見巖石破碎,虛空粉碎。他呆在那裏不敢動,仿佛壹下子失去了這種“覺悟”。
南老的功德無量,在壹個沒有修行基礎的外行人心中,深深種下了開悟的種子。我記得很清楚,當我在2017年的第壹個月拜訪趙文竹先生時,我的問題是我是否能開悟。結果得到了趙老師的壹笑:開悟本身就是壹種大妄想!
別忘了,會有後果的。站在樁上並沒有開導我,而是因為站在樁上的緣分,在2065438+2008年3月遇到了改變我人生軌跡的秦老師。通過站樁的物理通透和感知,秦老師第壹次帶我去體驗自然,我立刻明白道在自身,外求不假。之前學的都是腦子裏的知識。原來我們所有人都有東西要學。原來佛說:“我們應該這樣生活,所以要降服自己的心。”
只要妳有夢想,遲早會實現的。修身養性帶來的緣分壹直引領著我前行。我不愛武術,因為它不是練武的材料!因為妳根本不會練武,美其名曰不愛武!我不愛武術,但現在各種樁功都來自武術,那麽有專門養生的樁功嗎?換句話說,站樁健康需要哪些要素?這些問題以後要整理。
我與佛教徒提倡的“前八後二”站立法結緣,也有了修身養性的影子。先是壹個學長跟我說,站成八字形比較舒服。去年6月165438+10月17去寧波,旅行中壹般都會帶上《虛雲老僧年譜》這本書。晚上看書的時候,突然翻到老和尚說車站如松的那壹段,“前八後二。”那天還有壹個小情節,就是從朋友圈看到趙文竹老師出家了,法名開悟了。開悟老師“前八後二”站立的方法莊嚴、挺拔,他看著就像。我非常信任許雲老僧和趙文竹老師,我有壹種特殊的親近感。為什麽不點擊這裏進入下壹站呢?
我的思維總是跑得更快。我很佩服倪夏海老師說過的壹句話。學中醫要膚淺,不能太死板。站在樁上修身打坐,本身就是壹種實踐示範。多嘗試有什麽壞處?
我想通了“堅持到後面翻桶”是因為有個朋友問我怎麽解決生氣的問題。我當時就想,憤怒的起伏有什麽關系,鳥是靠什麽飛的,為什麽能飛?只是翅膀而已。既然鳥類可以通過翅膀來調節氣的上下,那麽我們也有壹對隱形的翅膀。難道我們不能用好這些翅膀來調整氣的上下嗎?有了這個想法,我看《內功真經》裏的“貼背翻鬥”壹下子就明白了。
當我的想法和老古人壹致的時候,靈魂伴侶的感覺超級愉悅。堅持背翻鬥絕對體現了前人的智慧,就像我們要把壹個箱子橫著豎著綁牢壹樣。橫繩和豎繩應該鉸接在壹起嗎?是不是水平方向收緊,垂直方向的繩子就會收緊?貼背就是將肩井水平拉下,這也是《內功經典》中“肩井穴崩”的意思。
第壹站165438+10月18。那天晚上,我在臺州,那天晚上只站了壹個小時,但是第二天早上發生了壹件事:腰疼得下不了床。終於下床了,過壹會兒就好了。趕緊去查資料,突然看到“高技能不用”寫著:“太生氣,有人腰疼;過了玉枕,會有人聽到水開的聲音。”大概壹個月後我也證明了後壹種。薛顛和李忠選真的配得上每個人!後來中宇哥也有這種經歷。這種站姿的效果和武林前輩的說法是壹致的,我心裏壹下子就有底了。
這種“貼背翻鬥”只是壹個小小的動作,但壹個人的身體大到可以壹舉動全身,稍加調整就會拉起全身的筋膜,引起整個樁形格局和氣血運行的變化。這壹點,《佛法洗髓易筋經》說:筋系周身,血氣流轉。放棄不是什麽都不做,也沒有錯。《內功真經》雲:伸筋拔力,真氣自充。現代西方筋膜理論也證實了行氣筋膜,這與我們的經絡理論並無不同。
貼背翻鬥後,拉起筋膜,拉起兩個太陽經,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小腸經和心經為表裏,膀胱經和腎經為表裏。心主火,腎主水,水火既濟,整個氣機運行,當然有利於睡眠和消化吸收。空調壹啟動,我的第壹反應就是驅寒。
說起這次感冒,我是在去年國慶遇到銀川的張哥的。她是艾灸大師。當時我對她艾灸的體驗是把之前的體驗都幹掉了,因為她是穴位艾灸,艾灸上去繞著全身走,艾灸太舒服了。艾灸後她說了壹句話,傷到我了。她說:石老師,妳是我灸過的最冷的壹個。呵呵,我練了很多年功夫了,真可惜。
我搞清楚“貼背翻鬥”之後,生活中隨時可以用到。尤其是開車的時候,效果超級好。我是個急性子,剛開始不想開車,但是用了這招之後,開車的時候,只要兩個太陽適度收緊,脊柱保持直立,腳底就開始排寒了。專心開車,邊開車邊練,開車成了壹件有趣的事。這冷排了壹個多月,我專程去銀川找張哥證明我的改變。她壹看到我的面色,施灸,馬上就感覺到了變化。
我用的就是這種立樁的方法。首先,我是結緣廣東的。我在廣東的兄弟很有趣。我跟他們說了我對堆形的理解和調整,說堆沒堆積。他們馬上打斷我說,我們不在乎這些東西,不管英雄的出處,只要能強身健體就好。其他的我們都不在乎。
不是說別人不關心其他的,我在這裏就好了。別人越信任,自己越要紮紮實實做事。我覺得有壹點是不可行的。理、法、物必須統壹,可以大膽假設,但要多方證明。最終做到道理透徹,法律簡單,效果顯著。
比如這種“前八後二”的站姿法,我壹開始也學得很機械,死板的按照大小來挑。看了道長關於“腳跟相距兩寸,兩個大腳趾略寬於肩”的論述,我突然從理論上開竅了:我們的脊柱在身體中心的後面,兩腳相距兩寸,正好可以承受脊柱的重量,使大腿部的“脊梁”直立。重心在腳跟,符合人體物理學的自然重心。這個道理和兩根筷子分開時,力量是分散的,而兩根筷子在壹起時,力量是整體的壹樣。
關鍵是照著這個站,內功經典裏的體型格式和動作要領基本都能自動實現,這也是方法層面的驗證。在“前八後二”站,個人感覺可以發自內心的坐在臀部,臀部只是自動收緊,上身重量只是通過大腿後側落在腳後跟上,和形意拳的“全頭”壹模壹樣。
簡單易懂,簡單易懂。在脊柱直立的前提下,站樁的方法盡量簡單。我遇到過壹些樁友,每天都在糾結自己的身材對不對。壹分鐘是錯的,壹分鐘是壞的,根本靜不下心來。方法簡單,有利於冥想;心靜了,立樁的效果馬上就顯現出來了。
有個哥哥有個“特異功能”:只要他舒服了,就會笑。前段時間他讓我調整他的造型。我在幾分鐘內調整了他的形狀。他壹調,就忍不住笑了。最後他說,這樣站著太簡單了。我說,簡單,因為我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我們要由衷地感謝佛教的偉大。佛教徒從不過分強調身體。相反,他們希望我們擺脫個人經驗,致力於培養心智。但這並不代表佛教徒的這些東西沒有修身養性的作用。佛教三千威名的以下時間,包括行、住、坐、臥的標準,可能不會比武林各派的立樁短。這麽說,只是想說明這種站法自有淵源,並非虛有其表。
簡單永無止境。上面提到的某書院的師兄們在掌握了這種打樁方法後,竟然用“菩提、無私、利他、破”幾個簡單的動作,簡化了“前八後二”的打樁方法。尤其是“貼背翻鬥”,如果用動作解釋動作,就說不清楚了。他們其實是用簡單的“無我利他”把這個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了。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化幹戈為玉帛的是專家;是平庸的人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制造出壹大堆東西。
我也從這些師兄身上體會到了“利他無我”的好處。人,只有沒有自我設定的條條框框,沒有自我的局限和限制,沒有名利的考量,才能得到外界的幫助,才能繼續發展。有壹個小學和幼兒園老師。她將“無我利他”的兩種行為運用到教學中。在孩子們玩得開心的瞬間,她不經意間學會了如何保持身材挺拔,順便種下了壹顆好種子。多好的事情啊。
站樁修心的話題還沒結束。站樁,為什麽有效?我覺得事情壹定要從源頭做起,源頭是以道為本的。我理解它的效果取決於兩個方面。壹是直如木樁,直則通;二是靜如木樁。安靜的話會生氣,可以啟動生命本能或者修復系統。這是根,其他都是枝葉。然而問題是,很多人根本就靜不下心來。而站在樁上,他們腦子裏就有壹個運動會,站在樁上的效果就打了折扣,因為想法最消耗精力。
如何通過站樁打坐?因緣際會之下,我漸漸明白了,掛簾禪修的方法,就是在觀察鼻子和心的基礎上,眼睛始終溫柔而輕盈地關註著我眼睛下面的這個空間,或者說關註著我眼睛下面形成的這個白花花的灰色的簾子。這樣做,妳實際上是通過妳的眼睛系住了妳的心。這就是古人說的“機在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妳固定妳的眼睛,妳的心不會動。人的意識頭腦和攀緣心就是這樣,要麽回歸純粹自然的狀態,要麽陷入偏執的境界。當妳拉上窗簾沈思,心無雜念的時候,其實那時候我們都不傻。佛法的創始人就是這麽說的:見而知,我們死了;蓮花生大師揭示這種覺知的三個要點也是第壹步:清除過去的思想,不留痕跡。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是幹凈的,什麽都沒有,舒適的,無憂無慮的。是壹種空靈、寧靜、清凈的狀態。
這個時候,什麽病都不用想,放松放松就好,拉上窗簾就好,靜下來,靜下來,身體自然就開始修復了。
這個時候,沒有必要去琢磨什麽誤會。只不過是賊偷了半天閑,半天陽光和初心,壹閑便是菩提,不必多想。
這時候就不用擔心各種麻煩了,青山遮不住。畢竟煩惱是變化的,想抓也抓不住。現在沒事,以後也沒事。
這時候妳就不用擔心西方家庭,古人和今人了。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照顧好自己,世界就會安全。
如果說“前八後二”的站立法更有利於心境平和、冷靜,那麽我們就可以通過掛簾來實現我們自潔、自足、自蕩、能造諸法的菩提自性,有點像行中禪定、坐中禪定、靜寂。
汪洋傳統文化浩瀚無垠,水卻三千,隨便拿個瓢就能把肚子鼓起來。修身養性樣樣都有,花錢也糊塗。但是,凡事依心而行,卻能依心而安。讓我們安心久壹點,回頭看看自己的內心,身心舒暢,回歸本真。安心就是家,站著別動,我們壹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