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德寺,原名轄寺、普德寺,位於汨羅江以北,建於康熙七年。這裏虎如兩山,碧水環繞,常見煙浪浩瀚。她曾屬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洛茲古城,靠近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的楚國大夫三閭的陵墓。可以說是山川秀美,物是人非,人傑地靈。傳說高仙飛曾贊美此地,說:“左顧右盼此脈靈。虎似兩山前門,洛江之水引大源,可引龍息入寺庭。”
靈脈是風水寶地,緣分吸引人相聚。1668年,當地人民被在睢陽戰爭“安史之亂”中英勇犧牲的睢陽太守(今河南商丘)徐苑的英雄氣概所深深折服,在屈子墓西側修建了“治廟”,祭祀“南越王頭”榮祿大夫徐苑。300多年過去了,寺廟經歷了多次戰爭的波折,民間也進行了多次修繕,香火壹直延續。十年浩劫之後,這座寺廟成了壹座荒山。從65438年到0984年,國家的改革開放迎來了宗教信仰自由。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當地信眾借機重建了“所轄寺廟”。1998年改名為“普德關”,“普澤湖滿義,德氣遮日月”。寺廟的重建和發展吸引了大恩人和信徒的幫助,加快了寺塔的建設,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特別是臺灣同胞陳誌邁先生,2002年不顧80多歲高齡,親自前往普德寺,嘔心瀝血,結下善緣,招商引資,捐資數千萬元,親自領導寺廟建設。於是,普德觀開始步入省級重點宗教活動場所的行列,並於2005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重點寺觀教堂”牌匾。2006年7月,經上級批準更名為“普德寺”。
現在,普德寺已初具規模,氣勢恢宏。占地面積1.20畝,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殿前大門高大,門樓挺拔,萬佛塔、蓮花塔高高聳立在空中,八仙宮、鐘鼓樓、管殿、吳越宮、三祖殿等佛塔古樸典雅,壹脈相承。廟裏的神是強大的,尤其是同室三祖、八仙* * *和五聖帝,是獨壹無二的,象征著三教合壹、宗教和諧。報告廳、放生池、居民樓、健康館等配套設施壹應俱全。該寺已初步建成集佛、道、儒、文化為壹體的宗教場所,也是汨羅市宗教旅遊重點景區,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和港臺地區的眾多善良信眾來此拜佛、參觀。
目前以萬裏仙橋開道九年的普德寺,已誕生三千年,在洞中加持,顯示出無窮的魔力。它生來就有“飛龍在天”的生命力,充滿光彩,不斷書寫著吉祥與吉祥和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