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縣位於湘中北部紫水河畔,雪峰山以北,東臨桃江、寧鄉,南接漣源、新化,西接漵浦、沅陵,北接常德、桃源。雪峰山北部,古稱安化梅山,是梅山文化的發祥地,熙寧五年(1072)在宋神宗建立。
安化總面積4950平方公裏,是湖南省第三大縣,山區面積占82%。也是典型的山區縣、水庫縣,有林地面積536萬畝,森林覆蓋率76.5438+0%。2013年,安化轄5個鄉,18個鎮。
擴展數據:
安化古稱“眉山蠻地”,原住民多為瑤族。它是著名的梅山文化的發源地。始建於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安化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東周古村落和舊石器遺址的相繼發現,證明了1.5萬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安化是古美山的地盤,屬弋陽縣。
唐僖宗光啟二年(886),梅山洞切斷了韶州路,不與朝廷溝通。直到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朝廷收復眉山,設安化縣。
據歷史統計,從宋代到清代,安化以14余名進士通過科舉考試,考生117人。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有:清代兩江總督陶澍、雲貴總督羅饒典、著名書法家黃自元。20世紀初,解礫-何、等。最早參加華興會和同盟會,參加辛亥革命,成為當時叱咤風雲的人物。
在大革命到解放戰爭的幾十年革命鬥爭中,姚炳南、魯、劉等壹大批革命英雄前赴後繼,389人獻出了寶貴生命。偉人毛澤東分別於1917和1925在安化進行了社會調查和農民活動。
新中國成立後,安化人才濟濟。胡、譚先後被評為全國林業勞動模範,世界羽毛球冠軍唐、龔智超、龔瑞娜、黃穗從這裏走向世界。
百度百科-安化縣
安化縣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