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黃帝內經》時代的數學成就
壹般認為《黃帝內經》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作,成書於漢代。它的內容不是壹個人壹次做出來的。與此同時,同壹時期的數學著作是《周篇》。該書成書於漢代,有人認為成書於西漢時的周朝,也有學者認為成書於公元前1000年。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認為它是《黃帝內經》的當代作品。《周快suan經》實際上不是壹部數學著作,而是壹部天文學著作。這是壹本側重於天文學的書。其中重要的數學主題是勾股定理、比例度量和分數的四則運算。
真正能稱得上數學專著的是《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中期。它是第壹部總結中國古代數學知識的專著。涉及的數學知識非常廣泛,比當時的西方數學要先進得多。正是因為當時豐富的數學知識,才誕生了不朽的《黃帝內經》。
二、《黃帝內經》中的計量單位和計量方法
進行數學計算,首先要有數的基本概念,還要對具體的事物進行量化。不同的交易在量化時應有不同的計量單位,其計算方法也不同。
1.數字
《黃帝內經》采用十進制。比如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等。《靈樞九針》壹書說:“壹、用法於天;第二,用法律落地;第三,用規律來計時;第五,用法律發聲;第六,用法律來造星;第八,用法擋風;第九,用法律來場”。“蘇文。《論陰陽之分》說:“陰和以十計,以百推,以千計,以萬推”。
2.長度
《黃帝內經》中壹般用寸、尺、尺來表示長短。長度采用十進制,壹英尺等於十英尺,壹英尺等於十英寸。如《靈樞脈度》說:“脈自足至目七尺五寸”。長度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名稱,如深度、寬度、直徑(直徑)和周長(周長)。如《靈樞·胃腸》曰:“胃屈而伸,長二尺六寸,長壹尺五寸,徑五寸”。
3.重量
《黃帝內經》的重量單位是斤和兩。壹公斤等於十六兩。如《靈樞壽藥剛柔》說:“幹姜壹斤,川椒壹斤”;“靈魂支點。胃和胃》說:“舌重十二兩”。
4.卷
《黃帝內經》的體積單位是鬥、升、合。體積采用十進制。如《靈樞·任平絕古》說:“寬腸……九升之谷三合壹、八合壹之壹”。
5.時機
《黃帝內經》采用的計時方法是雕壺滴法。商朝末年,壹天(二十四小時)的滴數必須是壹百分鐘。如《靈舒威奇星》說:“壹日壹夜,水下百分鐘。”唯壹不同的是《靈樞五十營》的計時標準定為每天200分鐘,由此可知這篇文章的年代早於商代末年。《黃帝內經》也采用十二時辰制。如《靈舒靜別》說:“六法築十二月,陰陽合十二辰”。西周時期就已經使用十二小時制了。漢代命名為子夜、烏鴉、平旦、日出、食時、角、日中、日晷、日落、黃昏、人定。也用十二地支表示,子夜23時至1時為子時,1時至3時為醜時,3時至5時為印石時,依次遞歸。
6.數數日子、月份和年份
《黃帝內經》壹年有十二個月,三百六十五天。比如“靈樞。《惡客》說:“有三百六十五天”。《黃帝內經》運氣論也用另壹種歷法。壹年三百六十日,五日為候,三候為壹息,六氣為壹息,四季為壹歲。
7.角
角度的概念常用於研究占星術。如《靈樞五十營》說:“壹日二十八夜,三十六夜,壹周人氣,壹千八分。”28*36=1008 。相當於把180度分成1008份。
三、《黃帝內經》常用的數學方法
1.四則操作
四則運算是《黃帝內經》中常見的數學方法,其中記載了大量的乘法公式。如《靈樞脈度》說:“督脈、任脈分別為四尺五寸、二百四十八尺、二百五十壹尺。萬物十六尺,二尺合壹。”
2.分數的概念
《黃帝內經》中有壹些關於分數的記載。如《靈樞·任平絕古》說:“寬腸……九升之谷三合壹、八合壹之壹”。
相乘
在《黃帝內經》中,有幾處記載了乘法的內容。如《靈樞九針論》中說:“九為九,九為八十壹,以數黃鈴。”這是關於氣質的計算方法。當時類似的計算有三種四次法。如《關元》說:“凡有五聲,第壹聲三聲,第四聲九聲。”
4.十點比率法
現在我們通常使用百分比法。但在《黃帝內經》中,用的是十點比較法。例如,在《蘇文》中。《五常政大論》上說:“大毒治病,十除六;往往毒藥治病,十之八九;小毒治百病,十進八出;無毒處理,十之八九。”
5.統計數字
《黃帝內經》中,醫生的治愈率也是用十分法來統計的。比如“靈樞。《惡宅病》說:“上工圓滿……中工圓滿……下工圓滿。”
安排和組合
《黃帝內經》中多次使用排列組合。比如古琴上的二十五個音的排列,五個音的名字就是排列組合;靈樞五音五味中的雙音療法也是由排列組合產生的。排列組合法在五運六氣理論中應用廣泛。比如年號的幹支排列,五音健運。可以說,五運六氣理論是壹個與天文、地理、人密切相關的龐大排列組合。
7.模糊數學的概念
最近有人認為《黃帝內經》陰陽是現代模糊數學的最初表述。例如,“蘇文。《論陰陽之分》說:“陰和以十計,以百推,以千計,以萬推”。
四、《黃帝內經》數學的現實意義
1.說明古代中醫沒有使用數學方法,進而反駁中醫偽科學理論。
2.鼓勵中醫在臨床、科研和教學中運用數學方法,特別是現代數學方法(包括高等數學和統計學)。
3.為了提高中醫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