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華說:“我們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東西。”
當生命即將逝去的時候,我們最大的感受應該是:活著真好!照顧好自己的生命,是我們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和熱愛,也是最好的修行。
子曰,食色也,人之大欲也。還說情欲貴而克制,食不飽。
說明飲食和情欲是人的正常欲望。但為了不損害健康,不失去活力,還是要克制。
被稱為半聖的曾國藩,壹生非常自律。飲食方面,他主張少吃,清淡。每餐只吃六七分飽,大部分是蔬菜之類的素食。
《曾國藩家書》寫道:“夜飯不葷,是素,亦宜養生,亦儉。”晚餐清淡,多吃素菜,是養生的好方法。那些膏藥很好吃,魚肉豐富,好吃爽口,但是容易給腸胃和身體造成負擔。久而久之,必然會侵蝕健康,造成無盡的傷害。
情欲方面,曾國藩以前經常出入劇場,風流韻事,甚至看到下屬漂亮的嬪妃,精神抖擻,念念不忘。過了這麽長時間,他覺得自己被嚴重消耗,很不合適,於是下定決心放棄色彩。
第壹種方法是寫日記。每當看到顏色,我就用文字解剖自己的頭腦,罵自己。第二種方法是讓自己忙起來。事業忙,工作忙,讀書交友忙,讓他們沒有閑暇和情欲。
節制壹開始是痛苦的。但正如曾國藩所說:“能吃天下第壹等的苦,就能做天下第壹等的人。”吃好,不要好色,保持生命的活力,才能擁有持久的健康。
老話說:“流水不腐,家徒四壁不咬人。”
流水不會腐爛,旋轉門軸不會被蟲蛀。同樣,壹個人堅持運動,就不會輕易被病毒侵蝕,永遠保持鮮活的生活底色和朝氣蓬勃的狀態。
物理學家楊振寧活了100多歲。鏡頭裏,在翁帆的幫助下,他依然眼神堅定,笑容溫暖,語言清晰,看不出明顯的衰敗。這和他壹生堅持運動有很大的關系。
從六七歲起,楊振寧就堅持每天散步壹小時。即使100多歲了,他每天也拄著拐杖走十分鐘。他說,我能感受到這十分鐘的好處,因為走了大概三四分鐘,我就能感受到小腿的溫暖,這對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很有幫助。
醫學上有壹句名言:“所有人的疾病都是因為免疫系統的失敗而導致的。”堅持運動可以激活體內的免疫細胞,提高它們的反應力和戰鬥力,保護我們的健康。
當新冠肺炎在2020年出現時,82歲的鐘南山院士參戰了。鏡頭裏的他,精神矍鑠,步履矯健,思維敏捷。充滿活力,超過年輕人。壹年後,他獲得了* * *和國家勛章,大步走上領獎臺,容光煥發。大家在為他加油的同時,也祝他身體健康。
鐘南山壹生都在鍛煉,在體育方面還是個全才。跑步,遊泳,爬山,舉重都有。各種球類比賽和比賽都有過他驚艷的身影。運動給他的壹生帶來了活力和光彩。
鍛煉和不鍛煉,十年後,差別就是壹生。堅持鍛煉會讓我們充滿精力和活力,讓我們對生活有更強的量感和掌控力。
西康在《論養生》中說:“精神至骸,猶國有君。”
精神活動作用於身體,就像壹個國家的君主。君主決定國家的運行,精神支配身體和生命的狀態。壹個灑脫、積極樂觀、神清氣爽、處於舒展愉悅狀態的人,可以激發他的活力,延年益壽。反之,不開心,悲觀是不會長久的。
在歐亨利的小說《最後壹片葉子》中,女主人公薔希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呼吸微弱。她絕望地盯著窗外壹棵被秋風掃落的樹,只剩下壹片依然翠綠的葉子。
薔希想,當這片葉子落下時,我的生命就快結束了。壹位老畫家窺探了她的心思,決定幫助她活下來。所以,在暴風雨的夜晚,當樹葉飄落時,他爬上樹枝,在適當的地方畫了壹片樹葉。
薔希沒有等樹葉落下。她看到樹葉總是翠綠如玉,生機勃勃,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她要像壹片樹葉壹樣,堅忍不拔地面對風雨,積極展現自己的活力。最後,她戰勝了疾病,被治愈了。
當妳培養了壹顆積極樂觀的心,妳就是在給自己的生活註入陽光。它可以殺死身體的病毒,驅散生活的陰霾,解除命運的詛咒,幫助我們延長壽命,到達幸福。
唐朝的柳宗元被貶柳州,終日愁悶嘆息,心靈閉塞。結果他很慘,中年去世。到了宋代,蘇軾先是被貶到黃州,後來又被貶到海南島,那是當時最艱苦的地方。他依然豁達積極,在快樂自足中達到了文學的巔峰。
擁有壹顆快樂的心,無論發生什麽,竇雲都會活得快樂,我們也會活得更久,更快樂,更精彩,更值得。
有句話說:“妳的生活方式就是妳的壽命。妳所有的病都是時間沈澱的結果。”
生命是昂貴的,請不要浪費。只有懂得節制和自律,優化生活方式,養好自己的生活,才能遠離疾病和痛苦,過上好日子。
吃好,經常鍛煉,保持樂觀,那麽健康就會持久,幸福自然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