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壹老,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在衰退,但老年人的保健方法比較特殊,千萬不能跟不上年輕人。火箭軍特色醫療中心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長江提醒,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註意避免“五期”,即不要長時間行走、長時間站立、長時間坐著、長時間躺著、長時間尋找,為養生打好基礎。
不要久走:每天走三四千步為宜。
很多老年人認為多走路對身體好,有的人壹天走上萬步,這是不科學的。長此以往,會對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造成嚴重傷害,導致關節腫脹、行走困難、上下樓梯困難。
對於老年人,每天輕負荷運動40分鐘,比如每天走3000-4000步,不要走太快。如果妳走了壹會兒後感到又酸又累,妳應該立即停下來休息。最初的鍛煉可以從每天1000步開始,然後逐漸增加步數。行走時需要選擇平坦的道路,穿防滑性能好的布鞋或運動鞋,也可以戴護膝,避免摔倒造成的骨關節損傷。
不要站很長時間:不要站超過20分鐘
老年人站立時間過長,不利於腿部血液循環,容易導致靜脈曲張等疾病。尤其是“三高”老人,長時間站立還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容易摔倒,誘發中風。有些老年人站久了會出現腿軟、頭暈等癥狀。原因是腿部肌肉勞損、心臟病、氣血不足、退行性關節炎、局部組織缺乏營養。癥狀明顯者應及時到醫院進行骨科治療。
我們建議老年人站立時間不要超過20分鐘。如果白天長時間站立,晚上睡覺前可以用溫水泡腳。睡覺的時候可以把腳後跟擡高,讓腿高於心臟的水平線,有助於緩解長時間站立造成的血液回流不暢。
不要久坐:容易引起骨質疏松。
有的老人因為喜歡看電視、下棋、喝茶,所以坐了很久。久坐會大大降低骨骼活動的強度和頻率,加速老年人骨質疏松的進程。而且久坐會使頸部肌肉和頸椎長時間處於固定位置,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肌肉勞損,頭痛和頸椎病,對於患有頸椎病或腦部供血不足的老年人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老年人應每1小時站立行走3-5分鐘,伸腿活動腰部,活動膝蓋或用手按摩膝蓋,減少關節內外組織粘連。
不要長時間躺在床上:除非睡覺,否則不要壹直躺在床上。
有些老年人不喜歡與人交流,不喜歡運動。他們總是喜歡在沙發或床上休息。長期躺著會引起肌肉萎縮、肌無力,甚至引起關節攣縮、變形;減少胃腸蠕動,容易引起便秘;老年人血流緩慢,血液黏稠度高,可能會引起靜脈血栓和血管阻塞。
因此,老年人非睡眠時間臥床時間不超過1小時,每1小時起身活動筋骨。最好去戶外。
如果壹些老年人因身體疾病需要長期臥床,就要特別註意避免褥瘡。可以選擇氣墊床墊,防褥瘡效果好,棉質床墊透氣性差。另外,每兩個小時翻壹次身,拍拍後背,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
不要看太久:過度用眼會引起眼疾。
對於老年人來說,過度用眼會導致視力模糊、眼睛幹澀、晶狀體混濁、視神經損傷、黃斑變性等。,從而誘發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變性等眼病。
老年人要註意用眼的習慣。看書看報時,讀物距離眼睛至少30厘米,身體不要前傾太多。每隔20分鐘把目光從電視和手機上移開,或者閉上眼睛休息壹下。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眨眼,或者上下左右轉動眼睛,可以鍛煉眼部肌肉,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