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速公路養護工作?
高速公路作為壹種流量大、設施齊全、現代科技含量高的交通運輸載體,與普通公路有很大不同。隨著高速公路建設的不斷發展,交通行業對高速公路的運營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做好高速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已成為壹項重要工作。只有做好養護管理,高速公路才能全天候、大流量、大噸位、完好、完整、連續、快速、高質量地投入運營,真正發揮路網運輸的龍頭作用。摘要:簡要介紹了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特點、養護技術措施、日常病害處理對策和日常養護工程原則,並進行了簡單的探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後,由於車輪的磨損和沖擊,暴雨、洪水、沙塵暴、冰雪、日曬、融冰等自然力量的侵蝕和風化,以及人為的破壞和施工遺留的壹些缺陷,公路使用質量會逐漸降低。因此,建成通車後,必須采取養護措施,不斷更新和改善道路。如何做好公路養護工作,是我們養護人員必須考慮的重要課題。公路養護按照國家統壹劃分為四類:日常養護、定期養護、專項養護和改善性養護。我們目前從事的日常養護是每年根據需要對公路組成部分(包括附屬設施)進行頻繁的日常作業,目的是保持公路的良好狀態和服務水平。日常養護項目主要包括:清掃路面等部位,修復輕微損壞及更換設施,修剪樹枝,冬季除雪除冰,二元性中斷交通。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高速公路的日常養護工作:第壹,加強路面的預防性養護和維修,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加強公路的預防性養護,是延長公路使用壽命,保持路面良好使用功能的前提條件。在日常養護工作中,應在路面尚未損壞或剛有病害跡象時,按照“準確預判,損壞前預修”的原則采取預防性養護措施,把病害消滅在萌芽狀態。針對路面裂縫,按照“有裂縫必須灌水,灌水必須達標”的原則,采取技術措施,防止雨水侵入路面,破壞路基結構。在炎熱的夏季,路面溫度超過壹定限值後,主動灑水降溫,可以有效減緩路面車轍的發生,保持良好的路面性能,延長路面使用壽命,降低養護成本。通過對路面的預防性養護,實現了高速公路無橋頭跳車、無坑窪、無裸露接縫的良好路況,為駕乘人員提供了舒適的交通環境。第二,保持路基的良好狀態,減少路基病害的發生頻率。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礎,與路面共同承受車輛荷載。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結構穩定和良好路用性能的基本條件。大多數路基病害都與水的作用有關,所以路基病害的防治主要是做好排水、防水和治水工作。在日常維護工作中,對堵塞的排水槽和邊溝要及時疏通和清理,保證其充分利用。汛期前,認真檢查沿線路基、排水設施薄弱路段,及時發現各類不安全隱患並進行處理;加強汛期巡查,及時修復水毀、排水槽損壞、擋水帶縫隙等路基病害。加強對擋水帶、取水口、排水槽、邊溝等集中排水設施的維護,是降低路基病害發生頻率,做好路基預防性養護的壹項具體工作。三、做好橋涵日常維護,確保橋梁暢通安全。公路橋梁是連接公路的重要設施。為了保證橋梁結構始終處於良好的技術狀態,滿足承載能力和通行能力的要求,日常維護中必須對橋梁進行定期檢查和定期檢測。在平時的日常養護中,要保持橋面清潔,排水孔暢通,排水設施良好,支座完好無空洞,及時修復損壞的橋梁欄桿和伸縮縫,清除錐形坡上的雜草,清理涵洞進出口的垃圾和堆積物,確保橋梁暢通安全。四。保持設施功能齊全,操作規範,保障運行順暢;保持沿線設施的充分運行是日常維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護欄板、護欄的維修工作,必須嚴格按照維修時限進行操作,嚴格控制維修質量,確保維修後恢復其原有功能。防眩板設施應保持完整和完好,隨損隨補,整體視覺效果應統壹。要定期擦洗主線和立交區的標線,保持其良好的反光效果,加強夜間巡查,對反光效果差的路段增加清掃頻次,及時修復老化或損壞的標線。標誌、標線應齊全、醒目、清晰、完整,充分發揮公路各部分和設施的作用。5.加強綠化管理和保護,保持道路的美觀和綠色,是高速公路養護的重要內容之壹。是防止水土流失、穩定路基、降低噪音、保護環境、創造優美舒適的行車環境的重要因素。也是高速公路中壹道亮麗的風景。根據樹木生產的需要和公路交通的特殊要求,及時采取澆水、施肥、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使綠化物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養護綠化植物,清除雜物,防止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壞,及時補缺,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實現其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不及物動詞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系,健全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系是做好養護管理工作的基礎。制度是規範壹切工作和人的行為的準則。壹套好的規章制度可以使各部門的工作正常銜接,避免相互扯皮、推諉和工作疏漏,事半功倍。目前我們的管理和養護都是分包的,沒有很好的對養路人員的約束制度。原因是維修人員大多是當地農民,工資低,導致懶惰,沒有責任感。我們養護院每周都會對養護人員的養護道路進行檢查,通過評比對表現好的進行獎勵,從而保證良好的、必要的道路面貌,提高養護人員的積極性。七、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必須貫徹“預防性養護、機械化養護、防止交通中斷”的原則,這比壹般公路養護管理要求更高,管理更嚴格。高速公路的養護主要是保持或恢復公路原有的技術狀況和標準,改善和提高不能滿足要求的設施,增強公路的抗災能力,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保證公路暢通。高速公路養護根據其工程性質、規模和技術復雜程度分為小修、中修、大修和改善四類。除不可預見的自然災害和交通事故外,高速公路及其設施的養護應在嚴重損壞失效和重大故障發生之前進行,以提高其服務質量、可靠性和穩定性。加強高速公路養護機械的配備、保修和使用,以加強養護維修作業的及時性和機動性。八、維修管理要科學規範。高速公路交通負荷大,路況不斷變化,養護作業多樣,技術復雜。要走科學規範的養護之路。科學的養護管理,就是從決策到施工過程,依靠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手段,達到最佳的效益。在科學決策時,應根據現有公路標準、質量、實際路況、交通量等經濟技術參數確定養護對策,避免主觀臆斷,偏離實際決策。這就要求決策者壹方面要深入調查研究,另壹方面要善於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為決策服務。加強預防性養護和定期養護,促進公路良性循環。需要調查路況,分析公路技術狀況的演變,確定合理的路面使用周期,並據此安排定期養護工程計劃。在日常養護工作中,既要保證標準化施工、安全施工,執行標準化標準,嚴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標準,又要保證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的安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駕乘人員保駕護航。有效維持交通,確保安全。提前在作業現場設置“施工中”、“慢行”等施工標誌,夜間安裝紅色警示燈,確認不會對正常操作人員或正常行駛的車輛造成危險後,方可施工;工人必須穿橙色反光安全標誌制服,用於維修的車輛和機械必須噴塗橙色並安裝黃色警示燈。此外,在養護工程管理上,要高、精、尖,建立公路養護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堅持質量“壹票否決”制,確保工程質量和工作質量。發展高速公路必須堅持建設、管理、養護並重的原則,不能因為等級高、質量好就放松正常的養護管理。實踐證明,只有科學嚴格的養護管理,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運營質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