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是降血壓、血糖的天然水果,高血糖、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均可食用。這種食物吃多了也不會上火。獼猴桃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我們有作用。比如身體上火了可以吃獼猴桃,但是因為獼猴桃果肉比較多,那麽我們吃的時候壹定要註意保證它的質量,盡量不要吃壹些腐爛的水果。獼猴桃腐敗後會滋生細菌,造成我們胃裏的細菌混亂,導致胃炎。
簡介
獼猴桃原產於中國南方。因為獼猴喜歡吃這種水果,所以取名獼猴桃。獼猴桃傳入新西蘭後,被廣泛種植。人們以新西蘭國鳥獼猴桃命名獼猴桃,並稱之為“奇異果”,是新西蘭最著名的水果之壹。[2]
***6張
獼猴桃實拍
植物學歷史
學名來源
早在先秦時期,《詩經》中就有關於獼猴桃的記載:“有壹枝獼猴桃(獼猴桃古稱)。”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描述了獼猴桃的形狀和顏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獼猴喜吃,故有各種名稱。”
獼猴桃還是獼猴桃
學習歷史
為什麽起源於中國的紀錄片《獼猴桃》在新西蘭如此受歡迎?
23,000次播放|00:59
獼猴桃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壹種野生水果。直到上世紀初,壹位新西蘭女教師把它從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武渡河帶回中國,它才發展成為壹種水果,叫獼猴桃。從野生到栽培的發展過程相當傳奇。
獼猴桃,俗稱楊桃、桃、桃、梨,是原產於中國的壹種古老的野生藤本果樹。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蕉坑村還保存著200多年前從深山移植到田間的獼猴桃植株。
在中國有很多種叫做獼猴桃的植物。據植物學家調查,我國分布的獼猴桃有52種以上,其中很多是可以食用的。現在水果市場上的獼猴桃主要是指中華獼猴桃和在1984中被某品種鑒定為新品種的美味獼猴桃。它們的野生種廣泛分布於北方的陜西、甘肅、河南,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長江中下遊各省,尤其是夷陵區的武渡河。
獼猴桃被古人食用已久。除《詩經》外,《爾雅·曹氏》中還有壹種桃,被東晉著名博物學家郭璞命名為楊桃。湖北和川東壹些地方的人還把獼猴桃叫做獼猴桃。
獼猴桃這個名字大概是唐朝才出現的。唐《本草綱目》載:“獼猴桃味鹹,性溫,無毒,可入藥。主要用於治療關節痛、癱瘓、常年白發、痔瘡等說明至少在1200年前,中國就已經在庭院中種植了獼猴桃。獼猴桃除了作為野果食用之外,在唐代還因其美麗的葉和花而作為觀賞花卉在庭院中栽培。唐代詩人岑參寫過壹首《李老舍送弟侄留太白東溪》的詩,詩中有“中庭井上有壹枝獼猴桃”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當時人們用獼猴桃美化家園的情景。同時,《本草筆記》中的記載表明,當時它被用作藥物。
北宋開寶年間(973-974)編撰的《開寶本草》曾記載:“壹藤梨,阿木子梨,壹獼猴梨。”也有人說它“形似雞蛋,皮為褐色,霜後甘甜可食。”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古人是把它當作野果來吃的。宋元豐五年(1082),唐在《證本草》中說:味酸甜,生於山谷,蔓生於樹上,葉圓多毛,果形似鴨蛋鵝蛋,皮褐色,霜後甘甜可食。”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藥理學家寇宗宣在《本草伊彥》中記載:“獼猴桃,今永興軍(在陜西)有許多南山,食之熱...10月份成熟,顏色淺綠,但剛出生時酸極了。也許正是後壹個原因使它被稱為獼猴桃。當然,當時它有很多別名。
《安徽通誌》說:“獼猴桃,出自黟縣,屬楊桃。”李時珍解釋“楊桃”之雲,葉子大如掌,上青下白,有毛,似苧麻。這是獼猴桃,不是羊桃。順帶壹提,李時珍記載的桃確實是奇異果,但他並不知道,以為奇異果是另壹種水果,所以分為“草部”和“果部”兩部分。
據相關史料記載,這種野果在山區已被人們利用,但利用方式可能與金櫻子相似,未被馴化栽培。吳《清代植物名實考辨》記載:“今見於贛、湘、豫壹帶山區,鄉民可能持之於市賣。”
從中國獼猴桃的種植面積和產量來看,陜西最為重要,陜西眉縣被譽為“獼猴桃之鄉”。2019年9月至2017年10月為世界獼猴桃大會暨第六屆中國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