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技術
養舍要求
清潔和消毒。選擇保溫性能好的房屋作為育雛室。將雛鵝舍的地面、墻壁、門、窗等處打掃幹凈,用熱石灰水粉刷墻壁,把洗凈的用具放入育雛室,用0.2%的百毒殺噴灑1次後,再按每立方米容積福爾馬林液30毫升加15克高錳酸鉀混合,關好門窗密閉後熏蒸24小時以上。
墊料及保溫。進鵝苗前2天,在鵝舍鋪好細木刨花、碎新鮮稻草等墊料。準備好250瓦的紅外線燈、煤爐等取暖設備,並檢查舍內有無賊風進口,在墻壁上安裝抽風機以便換氣。
備好水盤、料盤。水盤和料盤按5羽雛鵝配1個均勻擺放,調好高度。
調節溫度。在雛鵝進舍前幾小時,預開取暖設施,使地面與雛鵝背部等高處的溫度達28~30℃,並保持恒溫。
飼養
1.育雛密度及濕度。為有效利用鵝舍設施,壹般雛鵝的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為35cm的圍欄將雛鵝分群,舍內濕度控制在60%~65%,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雛鵝的體質下降,影響生長,所以應勤添墊草,換氣排濕,降低濕度。
2. 挑選雛鵝。挑選健壯的鵝苗,健鵝苗的特征是卵黃吸收好,臍部收縮完全,腹部松軟,腿部粗壯有力,體重適中,精神活潑,眼睛有神,用力壹抓感到其掙紮有力,有彈性。如發現卵黃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燈泡放在雛鵝腹部烘5~10分鐘,促進卵黃吸收。
3.雛鵝的飲水和開食。水盤中備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錳酸鉀水溶液和復合維生素水溶液,為緩解運輸過程中帶來的應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諾沙星等。鵝苗進舍後,1~2小時內應先飲水,身體弱不會飲水的,應人工馴飲;2小時後,把準備好的小鵝專用飼料、切碎的嫩黑麥草、苦蕒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對個別不會食料的雛鵝,人工馴食1~2次。
4.飼餵方法。雛鵝的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體積較小,雛鵝從食入到排出經過消化道的時間為2小時左右。因此飼餵雛鵝要做到少食多餐。1周齡前,每天可餵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餵,這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2周齡時每天可餵6~8次,其中晚上壹定要餵1~2次;3周齡起鵝舍內放入砂盤,保健砂礫以綠豆大小為宜。
5.飼料和牧草。根據雛鵝的生理特點,應選用優質小鵝專用飼料(特殊情況下可用小雞料代替),這樣不僅可以滿足雛鵝的生長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雛成活率,從而增加養鵝的經濟效益。牧草可選用嫩黑麥草、苦蕒菜等多汁青綠飼料,切碎後與精料拌和飼餵,供雛鵝自由采食,育雛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為1?2。
6.光照和溫度。觀察雛鵝的叫聲和在舍內分布情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適當調整溫度和光照。1周齡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溫28~30℃;2周齡保持晚間光照,舍溫24~28℃,以後逐步調低舍溫;4周齡前舍溫保持在20℃以上,晚上餵料時使用燈光照明。
7.分群、衛生及通風。隨著鵝體的長大,1周齡後每平方米養雛鵝20只,2周齡後每平方米養雛鵝15只,隨後視天氣情況,如果適宜可大圈飼養,但每群最好不超過200只。雛鵝在生長過程中,每天從身上抖落的皮屑、羽毛較多,可在每天中午溫度較高時抽風換氣,沒有條件的可短時間開窗開門換氣。勤掃欄舍,清除糞便,勤換墊料,保證舍內空氣新鮮,同時搞好環境清潔衛生。
8.定期消毒育雛舍。每天打掃鵝舍,經常清洗飼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殺噴灑1次。
9.嚴格執行免疫計劃。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免疫程序,及時、正確地進行免疫,加強雛鵝對疫病的抵抗力。飼養註意事項
鵝生長至4~10周齡,應離開育雛舍,轉入生長鵝舍。
壹般每日飼餵4~5次,其中晚上加餵1次。餵料時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後放在食槽內,精料和牧草的比例為1:4,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為:玉米粉粒45,米糠15,麩皮10,豆粕22,魚粉4,骨粉 1. 5,貝殼粉1.6,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添加劑0.5,食鹽0.4。
配合料用量應隨著飼養日齡逐日增加,牧草可切成1~2cm長餵鵝。如果沒有水上運動場,飲水器內要不斷清水,每天清洗2次。生長鵝舍每天打掃1次,勤換墊草,遇晴天,可在運動場上加餵牧草,吃完了就添加,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安全,讓鵝充分生長。
適當調整鵝群,將體弱幼小的鵝集中在壹起,單獨特殊照顧飼養。對鵝群抽樣稱重,分析鵝生長情況。若生長過慢,要找出原因。飼養期28~60日齡為生長高峰期,60日齡以後,生長開始減慢,70日齡可將群鵝出售上市。
飼養員必須加強巡欄,註意觀察鵝只狀態,發現早期病鵝及時隔離和治療。檢查和發現病鵝的最適時間是每天早晨天剛亮、中午、深夜及兩次餵料之間,此時鵝群正處於休息、睡眠中,病鵝容易表現出各種異常狀態,易於發現剛病或有輕微病癥的鵝。
在飲水中加入抗菌藥物,如氟哌酸、恩諾沙星等,從1日齡開始,連用1~3天。能有效地控制慢性呼吸道病、大腸桿菌病等。
仔鵝25日齡用吡喹酮10毫克/公斤體重驅絳蟲。如果仔鵝水草食得多,應全群服用驅蟲藥1次。
做好消毒工作,減少禽出敗、黃曲黴菌病的發生。壹旦發現病鵝應及時診斷,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