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青蒿有什麽藥用價值?

青蒿有什麽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從中分離出的倍半萜γ-內酯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0-15g,雙倍鮮品;或者搗汁;還是磨吧。來源:中華本草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4200米的路旁、荒地、河漫灘、草地、幹燥山坡或林緣。

采收與貯藏:夏秋兩季采收,很少使用或紮柄晾幹。

主治:風寒濕痹、黃疸、熱痢、疥瘡、疔瘡。(1)經典:“主五臟邪氣,寒濕痹,補中焦,使發烏。治心,少吃餓。”

(2)孟瑋:“澆汁去熱黃心痛。幹葉為末,夏季腹瀉。喝米飯壹勺,空腹服用。”他還燒灰倒出來治病。"

藥材鑒定

特質識別

莖呈圓柱形,長度不等,直徑可達5毫米。綠色,表面有縱棱,枝、葉或葉基互生。上半部分密被柔毛。硬而脆,易斷,斷面呈纖維狀,中心為白色果肉。葉片皺縮或折斷,完整的葉片展平後,羽狀分裂兩三次,兩側有線形裂片和柔毛。頭狀花序多,半球形,直徑3-6mm,花梗細長,總苞葉線形,總苞2-3排,邊緣有寬的白色隔膜,背面有短柔毛;花托卵形體;邊緣為雌花,內部花兩性,管狀。成熟花序中可見倒卵形的瘦果。氣味濃烈,味微苦。顯微鑒定:莖橫切面:多邊形。表皮中的壹系列細胞覆蓋著T形毛,大多呈放射狀且較長。內皮層的凱氏點是明顯的。維管束鞘纖維壁加厚木質化。韌皮部更寬。形成層不明顯。維管束排列成環狀和導管多邊形,2-12組單列排列。木質纖維分布面積大,細胞壁厚。射線呈單排,細胞腔內有包裹體。樹脂通道散漿。髓大,周圍細胞壁加厚。

葉片橫截面

上下表皮細胞各為1排,被角質層包圍;大多數T型毛發或其殘留物是裸露的;上下表皮都有氣孔,但下表皮更多。柵欄組織1-2排細胞,海綿組織排細胞。主脈處表皮下有厚厚的角質組織。主脈維管束常為1束。樹脂道散布在柵欄組織中。

粉末特性

灰白色。

①非腺毛多,呈T形,長3-5mm,無色,表面光滑,細胞壁略厚。

②纖維多呈單個斷裂、成束或散在,直徑9-36μm,細胞壁厚度略彎曲,腔狹窄,很少或無凹坑。

③導管少見,主要為網狀導管,紅色螺紋,梯形紋,邊緣有孔,直徑12-35μ m..

④有許多不同形狀的單晶,大小為23-92μm,不溶於鹽酸。

⑤薄壁細胞多呈四邊形、多邊形或類圓形,無色,有少量凹坑。

臨床應用

取青蒿新鮮藥材兩種或青蒿幹燥藥材兩種1,水煎。分2 ~ 3次服用,每日1劑,5 ~ 7天為壹療程;或制成顆粒劑和片劑服用。* * *治療100例,顯效70例(3天內臨床治愈),有效23例(4-7天內臨床治愈),治愈率93%。據部分病例觀察,服藥後體溫恢復正常平均65438±0.35天,再恢復正常2.65,438±0.02天,腹痛消失65438±0.55天,再消失65438±0.68天。大便恢復正常和細菌轉陰的平均時間分別為3.02天和5.65天。療效似乎高於黃連、呋喃唑酮和合成黴素。顆粒劑和片劑的療效似乎不如湯劑。其莖葉可入藥,《本草綱目》記載:苦、平、微寒、無毒。主治:風邪、寒熱。熱致黃疸,久服,智健,益氣,抗衰老,面白多年。治體黃,小便不利,降頭熱,除腹腔,通關節,除瘀熱,傷寒等。附:陳印湯。除熱黃疸、傷寒疼痛、風熱瘧疾、小便;把艾草切細,煮湯吃。生吃也合適。

嫩莖和葉是可食用的。清明節來臨之際,正是油蒿盛年之際,人們絡繹不絕地前來掃墓祭祀,采集油蒿治病或解饞。艾葉的吃法有很多。首先,它被用作包子和餃子的餡料。第二種是在蒸玉米面包時加入玉米粉。也可以拌豆腐,也可以單獨蒸。

油蒿包子:將油蒿嫩莖葉洗凈,切碎,與玉米粉混合,拌勻,蒸熟。它不僅可以調節食物,還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