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想問有壹種地方美食,有很多食材煮成糊狀的,街邊賣壹碗壹碗的東西,叫什麽。。

想問有壹種地方美食,有很多食材煮成糊狀的,街邊賣壹碗壹碗的東西,叫什麽。。

臨沂的糝(sa)很好喝糝湯

求助編輯百科名片

糝湯

糝(sa)湯,又名“肉粥”,壹種傳統名吃,流行於魯、豫、蘇、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現為當地百姓的平常早餐。

中文名: 糝湯

英文名: Santang

主要食材: 肉,麥米

目錄

簡介

起源

臨沂糝

食用須知

編輯本段

簡介

糝(sa)湯,又名“肉粥”,壹種傳統名吃,流行於魯、豫、蘇、皖四省交界的很多地方,現為當地百姓的平常早餐。

與糝兒湯有著本質的區別,詳情請在百科中搜索“糝兒湯”

它的歷史悠久,《說苑·雜言》中就有“七日不食,藜羹不糝”的記載,春秋時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載:“孔子窮於陳蔡,藜羹不糝”。《禮記·內則》稱:“糝,取牛、羊之肉,三如壹,小切之。與稻米二,肉壹,合以為餌,煎之。”這裏所說的“糝”,頗類今糝。清康熙年間《沂州誌·秩》所列16種品中有“糝食”。相傳糝是古代西域人的早餐飲料,唐朝傳入內地。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古蘭陵嶧縣(今棗莊嶧城)時,喝了此湯大加贊賞,問當地人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當地人也叫它“啥”湯。糝湯尤其以棗莊、臨沂、濟寧、徐州、濟南等地為佳。

制作方法糝湯的做法

主要以肥牛羊肉、母雞肉為原料,配以大麥麥仁、大料、蔥、姜、辣椒、胡椒、味精、食鹽熬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頭壹天晚上將白條雞、牛羊肉洗凈,濾去血水,放入套在鍋上的木筒內,再將水燒開,然後放入大麥麥仁、蔥、姜、大料(包括花椒、元茴、丁香、草果、草蔻、三代、桂皮、良姜等,裝入袋內)、辣椒(另裝入袋內),煮4小時後,改文火再煮1-2小時,燜緊蓋嚴,不能跑氣。第二天早上再將煮好的湯鍋燒開,兌入適量開水及芡汁,滾鍋後放味精、胡椒即成。

編輯本段

起源

在鄆城,有壹種名吃叫“sa湯”,是曾做過雍正皇帝老師的魏希徵創造發明的。魏希徵(1646-1715)字子相,號山翁。鄆城縣城關鎮魏路口人。其家境貧困,但天資聰穎,幼年受到母親和外祖父的教誨,學習勤奮。12歲入庠為生員,20歲中解元,30歲中進士,清康熙殿試二甲第壹,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侍講、充東宮日講官、順天大主考。。60歲時告老還鄉,在鄆城開壹飯鋪,首創鄆城名吃“糝湯”。此湯是以牛肉、麥仁為主,內放姜、蔥等作料制作而成,上面是牛肉稀湯,下面是麥仁稠粥,他將稀湯賣給有錢人喝,稠粥施舍給窮人吃。

編輯本段

臨沂糝

現在臨沂做糝更加講究,清末由濟寧傳至臨沂。臨沂糝對火候、時間、攪拌、工具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壹般是頭壹天選料,夜裏制湯,次日早晨才成糝。原料主要以肉、麥米、蔥、姜、五香粉、鹽、面粉等為主,有的加進砂仁、公丁香、陳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香、小茴香、玉果、廣桂、白芷、良姜、花椒等中草藥,以增加溫脾健胃功能。有的糝鋪用料多達40多種。做糝用的鍋也不同於壹般的鍋,它比壹般的鍋要大幾倍,和普通鍋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它有頸,所謂的頸就是在鍋的上面用不銹鋼圈出壹個高50厘米的“脖子”,據說這是為了防止跑香味。

其實,做糝的學問主要在湯上,許多糝鋪都是世代相傳,湯料都是百年老湯,可謂老湯裏面加新湯“湯湯不息”。另外,煮湯用的鍋蓋和柴火都有講究。做糝用的鍋蓋必須要用柏樹木做;燒湯的柴火也要用果樹木,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原汁原味的臨沂糝來。

編輯本段

食用須知

食用時,用長把勺盛入碗內,淋上香油,湯面上撒壹把韭黃或蒜苗花。此湯經反復煮熬,不腥不膻,鮮美可口,香味俱佳。它吃肉不見肉,原湯原味,濃香誘人。由於此湯以多種肉類為主,又加以數種配料,熱量高,味道全,冬季特別受人歡迎。糝的用肉,古代僅用牛、羊肉,傳入內地後兼用雞、鴨肉,後來漢族人又制作了豬肉糝。其中以雞肉糝味道最佳。喝糝有四大講究,即熱辣香肥,壹碗熱糝配以油條、燒餅、油餅、蒸餃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糝不僅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而且有祛風驅寒、開胃、利尿、止嘔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