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1
制作配料
凈肥小母雞1只(體重0.8 ~ 1.2公斤左右為佳)。
洋蔥120g,
生姜40克,
植物油120g,
鹽15g。
香菜:100克
調味做法:
廣州人吃白切雞的時候,大多配以姜蔥做成的調料,比較清淡,容易接受,所以很容易有白切雞只是蘸了姜蔥汁的感覺。其實有很多可以蘸白切雞的調味品,比如蔥油汁、醬,都很有特色,很有紀念意義。現在介紹幾款。
姜、蒜和洋蔥調料
材料:姜末、蒜末、洋蔥末、香菜末各1勺,醬油2勺,鹽、香油適量。
練習:
1,姜末,高良姜,蒜末,蔥花,香菜碎,拌勻。
2.將熱芝麻油倒入姜末、蒜末、蔥花和香菜末中,然後加入醬油和鹽。
姜蒜調味料
材料:1大勺姜末蒜末,適量鹽,2大勺花生油。
做法:將姜蒜末混合均勻,花生油加熱後倒入。香味飄出後,加入鹽。
蔥油醬
材料:大蔥30g,香油20ml,水少許,精鹽,味精。
做法:蔥花切碎,澆上熱香油,拌入香味,加少許水、精鹽、味精即可。
蒜泥香菜
材料:蒜末30g,香菜(芫荽)5g,醬油、醋、香油、味精少許。
做法:將蒜末和香菜(芫荽)混合均勻,然後加入醬油、醋、香油和味精。
小貼士:也可以不加芫荽(香菜)粉做純蒜蓉醬。
大蒜醬風味
材料:蒜泥2湯匙、生抽(或老抽)、蔥白、醋、胡椒粉、糖、香油、姜汁、味精。
做法:在蒜泥中加入生抽(或老抽)、蔥白、醋、胡椒粉、糖、香油、姜汁、味精。
小貼士:醬料的成分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口味和喜好進行調整和增減。
白切雞的佐料,除了少數地方材料和特殊原料外,可以多種多樣,主要是因為佐料的不同,形成了獨特的味道。調味料搭配得當,不僅有特殊的香氣,還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氣味,使白切雞更受歡迎。
生產方法
1.將雞肉放入沸騰的湯鍋中浸泡至熟(不宜過熟,壹般約15分鐘),取出冷卻,切塊(冷卻後雞肉不會散),放入盤中;
註意:為了使雞皮光滑,生雞要用熱水燙過,然後用冷水淋。在煮雞的過程中,為了使雞肉受熱均勻,需要多次控制雞肚子裏的水。泡雞時,要將雞提離水面兩次,即每5分鐘壹次。起鍋後立即將雞腔內的水倒掉,放回鍋內,保持腔內外溫度壹致,使其均勻煮熟。然後用鐵鉤鉤住,立即浸入涼開水中,迅速冷卻,使皮涼肉滑,絨毛黃衣被洗去。(如果可能的話,最好用冷凍開水。提前將冷卻的開水放入冰箱冷凍。溫度越低越好,只要不結冰就行。)
2、蔥、姜切成末;分別裝在小碗裏,碗內加少許鹽(姜和蔥壹起調味,只有壹道風味菜,姜和蔥也可以加壹點香菜,味道更好)。
3.將油倒入煎鍋,大火燒開,澆在蔥花和姜末上。制作兩種粘性材料。
4.所有切好的雞肉和黏糊糊的材料都端上來了。
練習2
1.幼雞宰殺、掏膛、洗凈備用;
2.生姜去皮,剁成泥;
3.蔥去根,洗凈,取蔥切成絲;
4.姜、蔥、鹽拌勻,分兩小盤;
5.中火加熱炒鍋,放入油至微沸,取出50g,分別倒入兩個小盤中,剩下10g備用;
6.將宰殺後的雞浸入微沸的鍋中,每隔5分鐘用鐵鉤(夾子)將雞吊出,倒出腔內的水,保持雞腔內外溫度壹致;
7.將雞浸泡約15分鐘,用鐵鉤勾住,迅速將雞浸入涼開水中冷卻;
8.然後倒入涼開水,擦幹雞皮,在雞皮上塗上剩余的10g熟花生油;
9.把整只雞切成小塊,盛在盤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