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溫度
芥菜喜溫和的氣候條件,生長適溫壹般在12~22℃。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壹樣,總體說,前期要求較高的溫度,器官形成期要求較低的溫度。發芽出土期,適溫為25℃左右,幼苗期為22℃左右,蓮座期為15~20℃,產品器官形成期對溫度的要求,變種之間有較大的差異。莖瘤芥的莖膨大最適溫度約為15℃以下的溫度,無論營養生長有多麽旺盛,如果溫度高於最適溫度太多,莖也不會膨大。瘤莖開始膨大後,最適於肉質莖發育的溫度為旬均溫6~10℃。關於筍子芥與抱子芥產品器官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很少有專門的研究報道,但從主產區的分布來看,筍子芥和抱子芥對溫度的要求基本上與莖瘤芥壹致。葉芥產品形成期適宜溫度為10~15℃,其中結球芥、卷心芥、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其他葉芥對溫度的要求不如結球芥和卷心芥的嚴格,且較耐高溫,故雪裏蕻、南風芥、歪尾大芥菜等可周年栽培(生長期也較短)。根芥產品形成期適宜溫度為10~18℃。結球芥品種之間對溫度的要求有很大的差異。如結球芥中的哥藶大芥菜只有在10~15℃溫度條件下才良好結球,而雞心芥的適應性強,在19℃以下的溫度條件下均結球良好。重慶市和四川省是絕大部分芥菜的最適生產區,但結球芥在這裏卻很難結球。只有在冬季溫度較高的廣東、福建和臺灣省結球良好,可見結球芥產品形成期所要求的最適溫度比較高。芥菜的生殖生長對溫度的要求與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不壹樣。芥菜不需要低溫春化。在25℃左右恒溫的人工氣候生長箱內,壹年可繁殖4~5代。
(二)光照
光對芥菜的影響的研究報道很少。郭得平(劉佩瑛等,1996)以浙桐1號莖瘤芥為材料在杭州於8月中旬播種,苗齡1個月,移栽成活後,即給以光照長短不同的3個處理,即長日照,每天以日光燈增長為16h,短日照,每天縮短光照至8h,對照為自然光照,每天約12h。結果表明,莖瘤芥植株鮮重的增加以對照為最快,重量最大,植株生長健壯;短日照下植株鮮重增加緩慢,長勢不良;長日照下,植株鮮重增加居上述兩者之間。從總的生長來看,長日照下,莖重增加最快,但偏向於伸長生長,粗度幾無增加,且於11月中旬即抽薹開花。對照在10月底開始形成瘤莖,瘤莖的增重較快、較大,且以增粗為主,特別是後期。而短日照下,雖在11月中旬即有瘤莖膨大跡象,但莖的增重緩慢,後期的增長以增粗為主。
(三)水分
芥菜喜濕,但不耐澇。要求土壤有充足的水分,並經常保持濕潤。壹般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90%,適宜空氣相對濕度為60%~70%。芥菜有壹定的抗旱能力,但土壤水分不足,不僅會影響產量,而且產品質量也會變劣。
(四)土壤與營養
芥菜對土壤有較強的適應性,但以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為好。芥菜在pH為6~7.2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據研究(周建民,1993)每生產500kg鮮莖瘤芥,需吸收純氮2.74kg,純磷0.27kg,純鉀2.68kg。養分吸收的高峰期為莖瘤膨大初期,這個時期氮的吸收占總吸收量的53.5%,磷占48.3%,鉀占52.1%。適量施氮,可以顯著增加莖瘤氨基酸總量、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含量。施磷能增加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施鉀能降低苦味氨基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