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營養評估方法有:營養評估是對患者營養狀況的綜合評估。通過營養評估,可以判斷機體的營養狀況,確定營養不良的類型和程度。我們來看看營養評估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營養評估方法有1。1.SGA。
主觀整體評估是最常見的營養評估方法,涉及六個方面,操作簡單。
A級越多說明營養狀況越好,B級和C級越多說明營養不良。壓力表示發燒等身體癥狀。
二、微觀營養評價法(MNA)
MNA是專為老年人設計的,但不適合中青年人。MNA-SF是MNA的簡化版,標題簡單。
得分為12-14,表示營養狀況良好;
得分為8-11,表示有營養不良的風險;
分數為0-7,表示營養不良。
營養評價方法
(1)臨床檢查:①病史采集;②體檢。
(2)人體測量:①體重;②身高;③體重指數;④皮褶厚度和臂圍。
(3)生化及實驗室檢查:①血漿蛋白;②氮平衡和凈氮利用率;③肌酐身高指數;④3-甲基組氨酸;⑤免疫功能。
(4)營養不良的診斷:①營養不良型;②營養不良的診斷標準。
(5)人體成分的測定:①生物電阻抗分析;②雙能X射線吸收法;③全液體滴定;④總鉀含量法。
(6)綜合營養評價指標:①預後營養指數;②主觀綜合評價;③微觀營養評估;④營養評價指標;⑤營養風險指數;⑥住院患者的預後指標。
常用的營養評估方法包括營養狀況評估的2項內容。
(壹)病史詢問
(2)營養調查
1.全面營養調查
應包括:
①膳食調查;
②體格檢查和體格發育評價;
③實驗室檢查。
只有正確完成這三項內容,才能對受檢兒童的營養狀況做出可靠、全面的評價。
2.飲食調查
兒童膳食調整是從每天所吃食物的種類和數量計算出各種營養素的量,然後根據國家規定的相應年齡兒童推薦膳食供給量標準,分析其膳食平衡。
(1)調查方法:
①稱重法;②記賬法;③詢問法。
(2)膳食調查結果的評價:
無論采用何種調節方式,都是從總能量供給、蛋白質攝入與動物蛋白的比例、三大生產物質的比例來評價的。壹般要求全天攝入食物的總能量和蛋白質應達到同齡兒童推薦供給量的80%以上,動物蛋白和大豆蛋白應占總蛋白質的50%,至少不低於30%;三大生產物質的比例應為蛋白質10% ~ 15%,脂肪25% ~ 30%,糖50% ~ 60%。
常用的營養評估方法有3種。營養評估是對營養狀況的定量評估。全面的營養評估包括六個部分:
1,飲食史,並與推薦攝入量比較。
2、病史和用藥史
3.身體檢查
4.生長和人體測量
5.實驗室檢查
6.幹預和監測
營養評估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1.體重:體重的變化可直接反映營養狀況,但應排除脫水或水腫等影響因素。標準體重與性別、身高、體型有關。
2.肱三頭肌皮褶厚度。
3.上臂肌圍(AMC)。
4、握力。
5.內臟白蛋白的測定。
6.淋巴細胞計數。
7.氮平衡的測定。
8.肌酐/身高指數。
營養不良的分類:
營養不良又稱蛋白熱營養不良,是壹種以組織消耗、生長發育停滯、免疫功能低下、器官萎縮為特征的營養不良。
1,能量缺乏型以能量不足為主,表現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明顯消耗,內臟器官萎縮,稱為消瘦營養不良,又稱消瘦綜合征。
2、低蛋白營養不良蛋白缺乏而能量正常的稱為水腫性營養不良,也稱為惡性營養不良綜合征,惡性(蛋白)營養不良。以血漿蛋白水平降低、水腫、皮膚病、免疫功能受損為特征。後期可出現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可合並神經系統癥狀。
3.混合性營養不良。那些同時缺乏能量和蛋白質的人被稱為混合營養不良,這是最常見的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