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國產動畫有哪些佳作

國產動畫有哪些佳作

現在中國動畫開始慢慢崛起,但在上世紀50-80年代,是中國動畫的黃金歲月,大量經典動畫不斷湧現,出現了壹批具有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至今依然代表著中國動畫最高水平的作品。

壹、水墨動畫中國動畫的壹大創舉。它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動畫制作中,那種虛虛實實的意境和輕靈優雅的畫面使動畫片具有奔放抒情、氣韻生動的藝術格調。水墨在宣紙上自然渲染、渾然天成,體現了國畫“似與不似之間”的詩意美學。

1、《牧笛》?這是中國水墨畫的大合集,影片中水牛取自李可染的風格。借牧童壹路找牛,展現中國山水畫中常見的高山峻嶺、小橋流水、竹林幽深,整個影片充滿詩情畫意,是壹幅清麗淡雅的放牧圖,也是壹首質樸雋永的田園詩,又是壹曲娓娓動聽的交響樂。

2、《鹿鈴》根據"白鹿洞書院"的美麗傳說改編,老藥農和小孫女在壹次采藥時,從鷹爪下救了壹只小鹿,小女孩在和小鹿壹起的生活中培養了深厚的情感。後來,小鹿遇到父母,隨父母而去,小女孩依依不舍地把隨身的鈴鐺系在小鹿脖子上……簡單美好的故事,輔以水墨暈染的抒情表達,總讓人體會到中國人骨子裏那種含蓄平和的情感。

3、《山水情》影片以老琴師和漁家少年之間的師徒情誼為背景,融入了中國道家師法自然、與世無爭思想和禪宗明心見性的靈感。古琴曲串聯起畫面,也將故事推向高潮。它融合了中國詩畫的意境和筆墨情趣,其畫面之精美,可謂中國水墨動畫片的顛峰之作。遺憾的是,竟也成了中國水墨畫動畫片的絕唱。

4、《小蝌蚪找媽媽》?中國水墨動畫片的開山鼻祖。《小蝌蚪找媽媽》取自齊白石先生筆下的魚蝦形象。影片開頭,壹本素雅的國畫畫冊後,壹幅幽靜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樂曲悠揚而起,把觀眾帶進壹個優美抒情的水墨畫世界。

二、美術動畫

這類動畫繪畫精美,在構圖、線條、配色上吸取國畫藝術的精髓,每壹幅畫面都是壹幅絢麗的美術作品,裝飾味道濃郁,具有壹定的意境,飽含了豐富多彩的造物思想和藝術成就。

1、《九色鹿》“九色鹿”的形象和故事源自繪於敦煌莫高窟257洞內壁畫《鹿王本生》,是莫高窟最完美的連環畫式本生故事畫,北魏的經典作品之壹。不到30分鐘的成片中,創作者們畫了近2萬張動畫,形象和用色上,充滿了異域風情。片中的九色鹿姿態高貴,氣度雍容,在危難之時所顯現出的王者之氣直到今天仍然讓人難以忘卻。

2、《天書奇譚》?根據《平妖傳》部分章節改編,人物造型涵蓋中國民間的繪畫、雕塑、玩具、戲曲等元素,如狐女是吸取了京劇旦角臉譜的造型特點,縣令是借鑒了醜角形象,皇帝的造型則來自壹種民間小玩具。無論是工筆重彩的畫面,還是民族樂器的應用,都與影片的風格配合得天衣無縫,創造出了壹個如詩如畫的古代江南景象。影片想象天馬行空,片中各個配角或憨態可掬或醜態百出,總之妳方唱罷我登場,將幽默貫穿始終。

3、《大鬧天宮》對中國動畫而言,《大鬧天宮》無疑是裏程碑式的作品。它敲開了世界動畫的大門,壹口氣捧回了眾多獎項,在造型、設景、用色等方面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又融入了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藝術,配樂均采用中國傳統民樂,尤其是京劇鼓點。《大鬧天宮》歷時四年創作完成,繪制了近7萬幅畫作,而這個腰間束著虎皮裙,手舞金箍棒,神采奕奕,勇猛矯健的猴王也成為人們心目中永遠的孫悟空形象。

4、《哪咤鬧海》取自《封神演義》中的神話故事。影片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國畫風格。在三頭六臂的哪咤與四海龍王交戰的場景中,劇中人物動作的繁復高難令人驚嘆,壹舉壹動都充滿了京劇儀式般的美感。“哪咤”是國產動畫片中少有的幾個讓人為之落淚的角色,“剔骨還親”讓當年多少孩子和片中的小鹿壹樣潸然淚下。

5、《驕傲的將軍》講述了壹位得勝歸來的將軍驕傲自滿,荒廢武藝兵法,最後被敵人活捉的故事。在創作上借鑒了中國的傳統戲曲的藝術特色,主要人物造型采用了京劇臉譜:將軍是大花臉,食客師爺則是二花臉。人物對話和伴奏,都具有京劇的腔調,並大量運用京劇鑼鼓。它開創了中國"民族風格"動畫片的先河。

三、剪紙動畫

剪紙動畫汲取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人物造型色彩明快,精致細膩。剪紙人物的關節處,用細銅絲或從桌球拍的貼膠處刮下的小黏粒聯結。剪紙片的攝制成本比動畫片低,缺點是剪紙人物的表情變化和轉面、轉身都不能像動畫片那麽靈活自如,但這也正是剪紙片的藝術特色。

1、《葫蘆兄弟》“葫蘆娃,葫蘆娃,壹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從葫蘆兄弟開始,中國開始走上了TV動畫片的漫漫長路。七只神奇的葫蘆,七個本領超群的兄弟,為救親人前赴後繼,最出彩莫過於紅到今天的“錐子臉”美女蛇精了,還有她那句“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顯靈”的經典臺詞。

2、《鷸蚌相爭》影片用剪紙片的攝制方法拍出了水墨藝術的效果。首先在毛邊紙上畫顏色,使之產生國畫的濃淡、暈化的韻味,然後沿著輪廓邊緣撕下來,再組裝成型。這是剪紙片的壹大創舉——“拉毛”工藝。這樣制作出來的人物有強烈的質感和墨象之美,將這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示了出來。

3、《南郭先生》取材於成語故事“濫竽充數”。影片將這位好逸惡勞、阿諛奉承、嫁禍於人、不學無術、常做黃粱美夢、遇到問題後只能逃之夭夭的南郭先生刻畫得極其精彩。瞧他憑著壹點小聰明,往竽管裏塞豆子,搖頭晃腦裝學問的模樣,總是讓人忍俊不禁。

4、《漁童》 《漁童》是壹部從民間傳說改編而來的剪紙片,是國慶十周年的獻禮片。漁童我們非常熟悉的中國娃娃形象,濃眉大眼、紅肚兜、藕節般的手臂和腿,和蓮花、金魚壹起,像極了壹幅“連年有魚"的傳統喜慶年畫。影片的音樂也很有意思,漁童揮魚桿變出珍珠時唱的“魚盆魚盆搖啊搖,清水清水漂啊漂",那清脆的嗓音、悠揚的民歌小調相信看過的觀眾都不會忘記。四、折紙動畫折紙片是從兒童折紙手工發展來的,將硬紙片、彩紙繪制上不同的色彩,折疊成各種立體人物和背景,串上細鐵絲等作為活動的關節,再粘貼合縫,裝上腳釘。動作操縱與木偶類同。紙質材料的動畫,本身質感溫和。區別於木偶片的厚重,折紙片,輕巧、靈活且充滿稚氣的藝術特點,適合表現簡短的童話故事。1、《聰明的鴨子》?我國第壹部折紙片。其人物和背景都是用折紙做成的,講述了三只小鴨子機智、巧妙地戰勝小黑貓的故事。設計的小鴨和貓咪造型充滿稚氣,笨拙中流露出活潑天真,可笑又可愛。2、《三只狼》?根據《聊齋誌異》中《狼三則》改編,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屠戶智鬥豺狼的故事。張老漢帶著壹籃豬肉過山去趕集,途中遇到3只狼,他丟了豬頭,豬腸、豬腿給狼吃,企圖脫身,但3只狼貪得無厭,還是緊追不放,最後老農和狼鬥智,把3只狼壹壹打死。影片的旁白也是壹大亮點,調侃、說唱,信手拈來,很為畫面添彩。五、木偶動畫由木偶戲發展而來,角色以木材為主,同時輔以石膏、橡膠、塑料、鋼鐵、海綿和金屬絲等制作。木偶腳底下,壹律用腳釘固定,塑料制作的四肢用銀絲貫穿,甚至貫穿到五指,或在手腕、手肘、膝蓋等處裝置靈活的關節,使特寫鏡頭中的手指伸展自如。至於不同的表情,則只能用“換頭術”了。1、《鏡花緣》根據中國古典名著《鏡花緣》改編,描寫秀才唐敖考場失意後,隨妻兄林之洋出海經商,遊歷許多國家,見識了各種風土人情。最大的看點自然是那壹系列的奇人、奇事與奇景,畫面驚險、有趣,還頗具諷刺意味。簡直是腦洞大的代表之作。2、《嶗山道士》取材於《聊齋誌異》,說的是個整天做夢想當神仙的書生好逸惡勞,壹日看書入迷,靈魂出竅,到了嶗山拜了師,最後學了穿墻術回家卻想以此行竊,結果仙術失靈,頭上撞了個大包後從夢中驚醒,不過壹場空。此片的亮點是中國山水畫為背景的嶗山仙境和昆曲唱腔的主人公臺詞,賞心悅目而又風趣逗樂。

六、布偶動畫角色造型主要由布料制成,通過鐵絲控制著人物的各種姿勢,色彩明快,壹舉壹動透著布娃娃般的可愛俏皮,布料柔軟的質感,給人以真實且親近的視覺感受。1、《大盜賊》改編自德國的奧得弗雷德·普魯士勒的文學名著。大盜賊霍深布魯茨老爺、絕頂聰明的卡斯佩爾,糊塗蟲賽伯爾,庸庸碌碌但心地善良的警察狄姆莫瑟爾,擅長烹飪的奶奶和會唱歌的咖啡磨、變成蛤蟆的修斯塔貝克夫人……片中人物都個性鮮明,情節也相當緊湊,壹波未平又起壹波。

2、《阿凡提的故事》蓄著山羊胡子、鷹鉤鼻、小圓眼睛配上小葉圖案的眉毛,頭纏“色攔”頭布,手拿彈撥樂器,倒騎小毛驢,遊走四方,愛管天下不平事……作為最出色的民間創作之壹,阿凡提已經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傳奇人物的經典演繹,配上濃重的西域風格,阿凡提和他的小毛驢相映成趣,閃耀著智慧和幽默的光芒。七、陶瓷動畫“瓷”這種具有東方美感的材質,因其質地清冷、脆硬,又帶著潤澤的質感,以及對光強烈的敏感度,被影像化後,呈現出不同於其他材質的冷感和氣氛。1、《魚盤》影片采用含蓄象征的手法,描寫環境汙染把壹只青花瓷盤變成漆黑壹片,把壹條活潑可愛的藍色魚變成壹堆白骨。《魚盤》把江南民間陶瓷圖案直接鑲在現代藝術裏,用傳統的形式美表達現實生活題材,是壹次大膽而成功的嘗試。2、《瓷娃娃》《瓷娃娃》是陶瓷結合真人實拍的壹部具有創新性的影片。片中各種瓷雕都是由景德鎮的高嶺土捏制塗以高溫顏色釉燒成的,有時壹個動作就要燒制幾個,主角瓷娃娃的不同姿態就燒制了192個。伴以電影蒙太奇的表現手法,使用“套裁”“代用”等拍攝手法讓主角能走、能動,還會唱歌跳舞。 贊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