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貓常見皮膚病(二)
十壹、狗的膿皮病
犬膿皮病是由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化膿性疾病,發病率較高,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北京犬、德國牧羊犬、大丹犬、臘腸犬、達馬奇犬易患膿皮病。
幼犬膿皮病主要出現在前後肢的無毛部位,成年犬膿皮病的部位不確定。可見皮膚上出現膿皰、膿皰、膿性分泌物,多數情況為繼發性。
十二、與維生素有關的皮膚病
維生素A缺乏:眼睛幹澀、結膜炎、角膜混濁甚至角膜潰瘍。治療期間要補充維生素A或動物性食物,尤其是貓。
維生素A中毒:貓咪長期以動物肝臟為食物主要成分時,容易造成維生素A過量,甚至中毒。表現為跛行、四肢壓痛、牙齦炎,甚至牙齒脫落。吃大量富含維生素A(動物肝臟和魚肝油)食物的狗也有同樣的癥狀。
維生素D:又稱骨維生素。缺乏維生素D導致佝僂病。但過量的維生素D可能引起肺、腎、胃等軟組織的廣泛鈣化,還可能引起牙齒和爪子的畸形,攝入量過大還可能導致犬貓死亡。
維生素E缺乏:維生素E也叫生育酚。維生素E缺乏可影響肌肉、生殖、神經和血管系統四個方面,導致母貓骨骼肌營養不良、睪丸輸精管上皮變性和妊娠失敗。狗狗維生素e缺乏也與免疫反應減弱有關;當貓吃了含有大量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導致維生素E含量低時,就會出現體脂炎癥——黃萎病。
維生素B2:也被稱為核黃素。維生素B2缺乏癥與眼疾、皮膚異常和睪丸發育不良有關。
煙酸:又稱抗癤維生素或PP因子。狗的煙酸缺乏癥稱為黑舌病,伴有口腔潰瘍和炎癥,口中淌下濃稠帶血的唾液,口氣發臭。
維生素B6:包括吡哆醛、吡哆醇和吡哆胺。高蛋白飲食加重維生素B6缺乏癥。吡哆醇缺乏導致體重減輕和貧血。因為貓需要吡哆醇將草酸鹽轉化為甘氨酸,草酸鹽晶體在腎小管中沈澱,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吡哆醇缺乏的狗偶爾會出現皮炎和脫毛。
生物素:缺乏早期主要是鱗狀皮炎。只有在使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的活動,且飲食中蛋白質含量高的情況下,犬貓才會出現生物素缺乏的癥狀。雞蛋中有抗生物素蛋白(對熱敏感)與生物素形成穩定無活性的復合物,所以雞蛋加熱後的食用營養價值更高。
與礦物元素和微量元素有關的皮膚病
錳:錳的缺乏引起生長繁殖缺陷和脂代謝紊亂,使部分泰貓出現生育力低下和部分白化病。
鋅:缺鋅的典型癥狀包括發育不良、厭食、睪丸萎縮、消瘦和皮膚缺損。鋅與皮膚和體表的特殊關系,使其在伴侶動物營養中占有重要地位。
碘:碘的作用在合成甲狀腺素,甲狀腺腫是碘缺乏的主要表現。狗碘缺乏癥包括皮膚和被毛異常、反應遲鈍、冷漠和嗜睡。給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貓餵食過量的碘會導致厭食、體重減輕和發燒。
十三。濕疹
濕疹是過敏原作用於寵物表皮細胞引起的炎癥反應。皮膚病患處出現紅斑、血疹、水皰、糜爛、鱗屑,可伴有瘙癢、疼痛、發熱。
濕疹的病因包括外因和內因。外因主要是皮膚衛生差、動物生活環境潮濕、陽光過度、外界物質刺激、蟲咬等因素。內因包括各種因素引起的過敏反應、營養不良、某些疾病等,使動物的免疫能力和機體抵抗力下降。
濕疹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表現。急性濕疹的主要表現是皮膚上出現皮疹或丘疹。病變從面部和背部開始,特別是鼻梁、眼睛和臉頰,容易向周圍擴散形成小水泡。水皰破潰後為局部糜爛,因患處瘙癢、潮濕而加重皮膚丘疹癥狀,使動物不安,咬傷患處。慢性濕疹病程長,皮膚增厚,苔蘚多,頭皮屑多;雖然皮膚濕潤有所緩解,但瘙癢癥狀依然存在,並可能加重。
最常見的濕疹是狗的濕疹鼻炎。病犬鼻子等處出現狼瘡或天皰瘡,患處結痂,有時可見漿液性、潰瘍;當系統性和盤狀狼瘡發生時,在鼻內窺鏡上出現色素脫失和潰瘍。
十四。皮炎
引起皮炎的因素很多,包括外界刺激物、灼傷、外傷、過敏原、細菌、真菌、體外寄生蟲等原因。皮炎在某些情況下是其他疾病的復雜癥狀,過敏反應在寵物皮炎中占壹定比例。
犬貓等寵物皮炎的主要癥狀之壹是皮膚瘙癢,引起病犬、貓抓撓,通常伴有繼發性皮膚感染。病變包括皮膚水腫、丘疹、水皰、滲出或結痂、鱗屑等。慢性皮炎主要是皮膚開裂,皮疹和丘疹減少。
十五、瘙癢
瘙癢是壹種癥狀而不是疾病。壹般由過敏反應、體外寄生蟲、細菌感染和壹些特發性疾病(如脂溢性皮炎)引起。
註意瘙癢是原發性和繼發性的。比如內分泌失調導致的皮膚病後,可能繼發細菌性膿皮病或脂溢性皮炎,引起皮膚繼發性瘙癢。
十六、毛囊炎
毛囊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皮膚毛囊炎癥。根據毛囊的發病範圍,犬貓的單純性散發性毛囊炎,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癤、癰、膿皮病。
單純散發性毛囊炎很常見,主要發生在唇周、背部、四肢內側、下腹部,壹般不會對犬貓造成很大影響。引起毛囊炎的主要原因有毛囊口堵塞(包括雜質或皮膚分泌物)、毛囊內蠕形蟎寄生、毛囊內細菌繁殖、內分泌紊亂等。毛囊炎的主要病原體是中間葡萄球菌。
常見犬毛囊炎主要由蠕形蟎和內分裂障礙引起,正確診斷是治療的前提。
17.疔瘡和癤病
癤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圍皮膚和皮下脂肪團的局部化膿性炎癥過程。大多數癤子同時發生或反復發生並持續較長時間,稱為癤病。
疔瘡、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皮膚不潔、皮膚局部摩擦損傷、外界寄生蟲入侵等因素。主要致病微生物為中間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也是高發致病菌。在某些情況下,癤也可以繼發於皮膚真菌感染。
疔瘡出現時,局部有小而硬的結節,逐漸成片出現,可有小膿皰;此後,患者部位周圍出現腫脹、疼痛,觸診時動物敏感;局部化膿可向周圍或深部組織擴散,形成小膿腫,破裂後形成小潰瘍面,出現痂皮後形成小疤痕。壹般情況下,全身癥狀不明顯。只有癤子失控,才會出現膿皮病、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甚至敗血癥。
十八、犬指(趾)囊腫
趾間囊腫是犬指(趾)間的壹種慢性炎癥性損傷。
病因復雜,多因毛囊細菌感染、皮脂腺阻塞、過敏反應、接觸性過敏、免疫缺陷、免疫復合物病、異物如沙、種子、草芒等。感染的細菌大多是金黃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等。
發病初期局部表現為小丘疹,後逐漸發展為結節,呈紫色,有光澤,起伏不定。擠壓會使殘余物破裂,滲出血液。1或更多的結節可發生在壹只或幾只腳上。異物引起的往往有1條前腿。如果發生細菌感染,可出現多發性結節。局部疼痛,走路跛行,經常舔咬患足。
十九、脫毛
脫發是寵物局部或全身被毛異常脫落的癥狀,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各種疾病的過程中以及對被毛的護理不當。導致狗、貓等小動物脫毛的疾病包括先天性脫毛、某些代謝性或中毒性疾病、內分泌失調、某些生理過程和皮膚病。
局部脫毛多由局部皮膚摩擦、持續使用刺激性過強的化學藥品等理化因素引起。局部皮膚摩擦引起的脫發常見於皮膚褶皺多的犬(如沙佩犬),或項圈不當引起的頸部脫發。除了日常生活中少見的強刺激物引起的接觸性脫發,狗狗不合理的洗頭引起的脫發更多。很多狗主人給狗狗(中性皮膚)使用人用洗發水(堿性)或者洗澡太頻繁,這是壹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犬貓的皮膚真菌感染、細菌性皮膚病、跳蚤感染、蟎性皮膚病、持續暴露於輻射、食物過敏等情況導致全身脫毛。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生長激素反應性脫發和性激素失衡是非炎性脫發的常見原因。犬只在妊娠期、哺乳期、重病期和高燒後幾周內的暫時性脫毛。
脫毛的癥狀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被毛護理不好導致的脫毛,主要是因為毛發稀少。在體外寄生蟲感染和細菌性膿皮病的過程中,癥狀主要是紅疹和膿皮病。內分泌失調時,脫毛是對稱的。真菌性皮膚病時,皮膚皮屑、鱗屑較多,脫毛呈片狀或折斷狀。
二十、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是壹種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皮膚棘細胞層色素沈著和增厚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見於寵物中的狗,尤其是德國獵犬。病因包括局部摩擦、過敏、引起瘙癢的各種皮膚病、激素紊亂等。壹些黑棘皮病是自發性的,而另壹些是遺傳性的。
主要癥狀是皮膚瘙癢和苔蘚化。病犬、貓抓撓皮膚引起紅斑、脫毛、皮膚增厚、色素沈著,皮膚表面有多種油脂或蠟狀物質。黑棘皮病的發病部位因病因不同而不確定,主要發病部位為背部、腹部、四肢前後內側和大腿後側。
反復發作的皮膚病真的很困擾,如何預防和保養?
1.定期消毒清洗為了維護家人和狗狗的健康,壹定要做好除蚤驅虱工作。家裏定期消毒清潔:地毯、沙發等狗狗經常待的地方要用吸塵器打掃幹凈;狗狗的被褥和衣服可以用熱水洗。
2.主要擊退狗的寄生蟲在夏季大量繁殖,尤其是體外寄生蟲,在夏季最容易被感染。我們家長需要做好體外驅蟲工作,比如滴劑、噴霧劑、藥領等。遛狗時,盡量避免狗狗長時間在草叢中玩耍。
3.洗凈並吹幹。洗澡後,壹定要沖洗並吹幹頭發。夏天,細菌繁殖很快。如果不吹幹,容易得皮膚病。
4.補充營養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吃藻類食物、蔬菜、瘦肉、熟蛋黃等,會讓狗狗擁有閃亮漂亮的毛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