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棗莊帝豪酒釀造場有感
四十壹中小記者 葛瑤? 輔導教師 季艷婷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遂疏儀狄。”這段引自《說文解字》的話道出了中國釀酒歷史的源遠悠長。從禹時算起,酒在中華已有五六千年的歷史,與中華文明的發展同步。 我國古籍中有很多關於酒的記載,從《詩經》到《紅樓夢》三千余年的文學和歷史著作中,幾乎都離不開酒,這也使得酒除了其自身甘醇香甜、芬芳醇厚為人所稱道之外,又多了壹層人文的情懷。在我眼裏,酒賦予我的不光是唇齒間的百般回味,更多的還是壹種“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人生態度,這也使得我對釀酒的工藝流程產生了壹份神秘,壹絲探索,壹種向往······
2010年1月9日的`棗莊帝豪酒廠之行得益於日報社小記者組織的參觀體驗活動,9日早晨在略帶寒意的冬風中,我們壹行幾十個人踏上了通往帝豪酒廠的公交車。壹到達酒廠,我就迫不及待地沖出了車門,環顧著這個占地達97畝的酒廠,我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棗莊也有這麽大的壹個酒廠。在酒廠領導簡單的壹番介紹後,參觀釀酒現場之行正式拉開了序幕。
我們首先來到推積如山的糧食倉庫,然後是發酵池、蒸酒車間,終於來到了此番參觀的中心地點——地下窖藏。剛產出的原酒口感粗糙、辛辣,沒有陳香味,需要經過長期陳放,讓酒中的各種物質進行物化變化,才能產生陳香味,“酒是陳的香”, 原酒陳放的時間越長其味道越純正,所以窖藏是釀酒的壹個重要環節。走進酒窖,壹股酒香迎面撲來,心神剎時浸沒在這溫香醇厚的味道中。放眼四望,壹壇壇蓋著“紅蓋頭”的大陶缸整齊地陳列在酒窖中,像接受檢閱的士兵。聽說壹個地下酒窖可陳放原酒百余噸,而帝豪酒廠擁有十六個大酒窖,同時陳酒可達萬余噸,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最令人難忘的是,我們甚至有機會打開酒缸,在壹片酒香環繞中,親自品嘗了已陳放了五年的美酒。那酒雖然入口是壹片嗆辣,但最終卻化為壹股火熱、醇厚與芳香縈繞在胸腔,久久徘徊不去,令人回味無窮。
感覺到那來自醇酒的溫暖,我的思緒驀然飄遠。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也是這般釀酒、陳酒,從不間斷,使得酒文化深深根植在了每壹個中國人的心間,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壹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人們因酒而結緣,因酒而情深,因酒而意重。
“酒是陳的香”,生命不也是如此?
正是因為有了整個冬天的積澱,才會有春日“百般紅紫鬥芳菲”的奪目光華;()正是因為有了無數次飛翔經驗的積澱,才會有“鷹擊長空”的直上雲霄;正是因為有了深厚的文化知識的積澱,才會有“詩情弛騁大江北,畫意縱橫大江南”的橫溢才氣!
博觀才可約取,厚積方能薄發!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這是酒的至高境界,而人的至高境界又是如何呢?且看唐代詩仙李白,他已將酒與詩完美地結合在了壹起,醉到深處更有“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稱贊!再看蘇洵,他曾在書齋埋頭苦讀數載,積累了豐富的學識和見聞之後才走出書齋,雖然那時他已年逾不惑,但是正因為有了十多年的積累,他才得到文壇領袖歐陽修的垂青,得以壹鳴驚人,成為北宋文壇上的新星。
思緒至此,我真正懂得了“酒是陳的香”的涵義,再看向眼前的壹個個散發著濃郁酒香的酒缸,心境已全然不同。釀酒不僅僅是壹個過程,它更像是壹種文化的積澱,壹種文明的傳承,而釀出的酒也不單單是作為壹種佳釀來品嘗,它更代表壹種博觀約取的人生態度,壹種厚積薄發的人生感悟!或許這就是我們此行的真正意義所在。
從最後壹個參觀點——成品酒庫出來,我們不得不踏上了歸程。在不由自主地回望中,我靜靜地回味心頭那份欣喜與感動,窗外的景物飛掠而過,我輕揚嘴角,讓這壹趟奇妙的行程畫上了壹個意猶未盡的省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