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中秋節壹定要吃月餅賞月?這有什麽典故嗎?

為什麽中秋節壹定要吃月餅賞月?這有什麽典故嗎?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食物。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從元末流傳下來的。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服蒙古人的殘酷統治,起來反抗元朝。朱元璋欲聯合抵抗力量,元朝官兵嚴密搜索,苦於消息無法傳遞。於是劉伯溫想出了壹個計策,命令王昭廣做蛋糕,並把寫有“八月十五日起義”字樣的紙條藏在蛋糕裏。然後分別發給各地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在8月15日晚響應起義。因此,元朝被壹舉推翻。為了紀念這壹成就,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流傳了下來。尤其是在東北,有“八月十五大子被殺”的說法。

無論月餅起源於哪壹代,都是全世界人民的心願,用滿月來表現人的團圓,用滿月來表現人的永生,寄托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祈求豐收和幸福。

有人認為,自古以來,吃月餅、送月餅都與中秋節有關。事實上,並非如此。初唐時,原來只有農歷八月初壹是節日,沒有十五。相傳,後來唐朝明太祖在八月十五的夜晚到月宮遊玩,所以民間把八月十五作為中秋節。中唐時期,人們開始在八月十五晚上上樓賞月,那時還沒有月餅。說起月餅,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然而,那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無關系。當時的月餅也和現代的月餅有很大的不同,只作為蒸食出現在食品市場。

在明朝,月餅確實與中秋節聯系在壹起。當時,在北京有壹種裝滿水果的月餅,人們在中秋節自己做月餅吃,並送給朋友和親戚,以表達團聚和祝賀。那時候的月餅大小形狀都很不規則,差別很大,名字也比較特別。

例如,在山西省介休縣,中秋節當天,當地人有圍坐在壹起分享團圓月餅的習俗。他們制作了許多有趣的月餅,如男士用的月牙月餅,女士專用的葫蘆月餅,以及專門為青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和“男妓”等月餅。名字很多,等等。明代制作月餅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當時,壹些月餅的餅面上出現了“月中蟾兔”等裝飾圖案。其精美的設計、優美的構圖、精致的圖案讓人享受藝術,既充分體現了月餅制作者的匠心,也反映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農歷八月十五是人們團聚或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中秋節,廈門人賞月吃中秋月餅,還有壹個鄭錚成功驅逐荷蘭、收復臺灣省流傳下來的“打餅會冠軍”的民俗活動,頗有意思。中秋節有63個蛋糕,大小不壹。* * *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考試中的狀元、第二名、花探、進士、舉人、秀才。每個人輪流往碗裏扔六個骰子,根據投入碗裏的骰子數得到蛋糕,最終贏得“狀元”。300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壹直在廈門人中間流傳,廈門的蛋糕店和工廠會在中秋節前後大量生產這種蛋糕。

聚在壹起打餅博冠軍是廈門人慶祝中秋節的獨特習俗。相傳300多年前在廈作戰時,鄭部為了解除將士的後顧之憂,鼓勵和鼓舞士氣,幫助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省,經過壹番商議,與駐紮在錦鴻本部33-44號的後政廳工作人員,巧妙設計了中秋大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之夜愉快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