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顆行星圍繞著。迄今為止,太陽系由太陽、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205顆衛星、至少50萬顆小行星、矮行星和少數彗星組成。
太陽系模型的圖片我們已經很熟悉了,但是妳知道嗎?這些模型圖片中行星的大小和位置比例壹直都不準確。為什麽會這樣?由於太陽系的範圍如此之大,人們很難按照真實的比例來制作。而我們在課本上看到的圖片,只是為了讓課本作者直觀地了解行星。
科學家們從未對太陽半徑有過精確的數字定義。原因是什麽?宇宙萬物都是神秘無邊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對太陽系邊界的認知不斷刷新記錄。壹開始人們以為邊界到了土星,後來1781發現了天王星,於是擴展到了天王星的軌道。然後在1846年,人們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認為邊界是海王星,直徑90億公裏,壹光年。
後來,科學家在海星外發現了壹些小的星體帶,稱為柯伊伯帶,太陽系的邊界再次擴大。也有科學家指出,柯伊伯帶外有壹個叫奧爾特星雲的地方,是太陽系真正的盡頭。它的距離是1光年。1光年是什麽意思?指光在壹年內傳播的距離。光可以在壹秒鐘內傳播30萬公裏。也就是說,光在1年裏走過的距離。
除了行星,有人說太陽系的邊界是以太陽風的範圍為依據的:日光層。其半徑距離為100AU(AU指天文單位,壹個天文的距離約為150萬公裏)。
我們先來看看太陽的直徑和太陽系中的行星與太陽的距離。
太陽:直徑654.38+0.4萬公裏。
水星:直徑4878公裏,距離太陽5791000公裏。
金星:直徑12103公裏,距離太陽108.2萬公裏。
地球:直徑12756公裏,距離太陽65438+4.96億公裏。
火星:直徑6794公裏,距離太陽2.28億公裏。
土星:直徑120536公裏,距離太陽14294萬公裏。
天王星:直徑51120公裏,距離太陽287099萬公裏。
海王星:直徑49528公裏,距離太陽4504000萬公裏。
柯伊伯帶:矮行星直徑約為1000-2000公裏,距離太陽約80億公裏。
奧爾特星雲:太陽系邊緣外的雲團,距離太陽約5000億公裏。
看到這裏有沒有感覺到整個太陽系是如此的浩瀚和空曠?從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水星相對來說離太陽最近,但是我們也發現水星本身的直徑比太陽小,所以質量最大的太陽可以忽略。
如果假設壹個邊長為100m的正方形場代表整個太陽系,那麽太陽占據的空間小於1mm。眾所周知,太陽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質量占太陽系的99.86%,剩下0.14%,木星只占70%,更不用說地球所占的空間了,非常小,不到千分之壹。
雖然地球是太陽系中“微不足道”的壹員,但我們在小小的地球上創造了偉大的人類文明。
太陽系的真實比例壹直是許多天文愛好者的話題。其中兩人開始探索真實模型中行星與太陽的比例。
首先,他們事先在平面上畫出太陽系的精確比例,然後開始制作各種行星模型。之後,又花了36個小時,在美國黑石沙漠畫了壹個等比例的太陽系模型。在這個模型中,直徑為11 km,太陽直徑為1.5 m,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176 m,相當於壹個玻璃球的大小。木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是0.92公裏。最大的土星離太陽的距離只有壹個大柚子那麽遠。
人類發射的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據說已經到達了太陽系的邊界,但還沒有穿越太陽系。
所以隨著對太陽系的研究,太陽系的大小可能會超出我們的想象,而且會無限膨脹。
太陽在整個太陽系中占據主要位置。但太陽只是整個星系中的壹顆普通恒星,與宇宙中的其他天體相比,顯得非常渺小。地球甚至更小。
我們每壹次仰望星空,都要站在宇宙中進行比較,思考自己的渺小,也要探索自己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