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小寒節氣是冬季裏的壹個節氣,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此時的天氣已經很寒冷了,這個時候不少人們都是會註重養生的,下面分享小寒中醫養生知識。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1

  1、食療進補

 小寒天氣寒冷,進補應該以補腎驅寒為主。小寒多喝湯,具有養生療效的湯品經常食用不僅可以感覺暖暖的,還會從根本上調理體質,改善陽氣不足的情況。

 這裏推薦壹款“枸杞羊肉粥”,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對於脾腎-虛弱,氣血不足而造成的畏寒怕冷、手腳冰涼、面色暗黃無光澤,有齒痕,虛胖等情況的人群,非常適合。

  枸杞羊肉粥

 制作原料:枸杞葉250克,羊腎1個,羊肉100克,蔥白2莖,粳米100~150克,細鹽少許。

 制作方法:枸杞煎汁去渣,將新鮮羊腎剖洗幹凈,去內膜,切細;再把羊肉洗凈切碎;將羊腎、羊肉、蔥白、粳米、枸杞汁壹起煮粥。待粥成後,加入細鹽少許,稍煮。

 適宜人群:適宜於腎-虛勞損、腰脊疼痛、四肢發涼、頭暈耳鳴、陽氣虛弱者。有滋腎陽,補腎氣,壯元陽之功效。

  2、節氣艾灸

 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冬季時節,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生很重要的壹點就是“養腎防寒”,而最好的方式便是艾灸,扶正驅寒,溫補元陽。

 艾絨的陽氣可以溫補我們的能量,激發我們的經氣使氣機運行通暢。

 艾灸形式:督脈灸+扶陽灸

 因個人體質、癥狀各有不同,不便在網上說明艾灸穴位及經絡,以免誤導,引起不必要的傷害,具體治療方案須專業醫師辨證論治為準!

  3、養生功法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坐功:盤坐,右大腿壓在左小腿上,右小腿稍向前放,左手掌按在右腳掌內上方,右手極力向上托天,手心朝上,指尖朝右方向,轉頭目視上托之手。左右手足交換,動作相同,左右各十五次。

 治病:吃飯嘔吐,腹脹、厭食、心煩、大小便不通、面黃口幹、怠惰嗜睡等癥。

  4、家庭按摩

  搓腹

 小寒時節多按摩身體部位,不僅可以驅寒,還能調理身體機能。對於辦公室白領來說,可以經常練習搓腹:搓熱雙手,再用右手放在左手上,繞著肚臍順時針搓磨腹部十分鐘左右。連續堅持可以收到調理脾胃的效果,還可以有效預防便秘。

  搓腰

 對於女性白領來說,還可以選用搓腰法:用掌心上下搓磨腰部,直到腰部紅熱,可以預防長時間坐班帶來的腰肌勞損,是益腎固元,聚精會神的好方法哦!

  小寒養生攻略

  禦寒保暖可泡腳

 老人常說寒從腳底生,而中醫學上也認為血遇寒則凝,可見在小寒時節做好驅寒保暖尤其重要。隨著天氣慢慢變冷,很多人都出現了手腳冰涼的情況。手腳冰涼可以通過中藥泡腳解決,在水中加入當歸以及雞血藤等藥材煮成水,待水變溫後用於泡腳,可起到非常好的驅寒效果,同時對促進睡眠也有很大的益處。

  按摩可調理脾胃

 空閑的時候按摩腹部位置不僅可以驅寒保暖,同時也能幫助調理身體,對於每天伏案工作的都市白領來說,經常按摩腹部可幫助調理脾胃,預防便秘的發生。具體做法是將雙手搓熱後放於腹部位置,繞著肚臍按摩十分鐘,直至腹部發熱即可,當然,如果時間充沛,也可以按摩腰部,幫助緩解長時間伏案引起的腰肌勞損。

  主張養腎氣為先

 由於天氣比較嚴寒,加上冷空氣頻頻來襲,人體的腎氣很容易因此被耗傷,從而引起尿頻尿急、脫發以及健忘等癥狀,因此小寒養生主張以養腎氣為先。以當歸和生姜為主要原料的羊肉湯具有溫補血氣和驅寒的功效,尤其適合亞健康的現代人食用。

  小寒養生要吃壹些溫熱食物

 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2

  註意起居保暖

 小寒是壹年中最冷的二十四節氣之壹,此時在起居上壹定要註意保暖。

 “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病。”保暖是第壹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於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註意通風,密切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註意適當鍛煉

 民諺曰:“冬天動壹動,少鬧壹場病;冬到懶壹懶,多喝藥壹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幹冷的日子裏,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氣裏,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壹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註意飲食補腎

 小寒天氣寒冷,進補應該以補腎驅寒為主。比如以“當歸生姜”為主要原料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非常適合慢性疲勞、亞健康狀態較為嚴重的白領壹族;而有嚴重腰膝酸軟、畏寒怕冷、性功能減退癥狀的人群,則適合進補“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具體做法為:羊腎1只,紅參數克,均切成碎末,放入大米100克,熬粥。

  註意泡腳驅寒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於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後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湧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小寒中醫養生知識3

  小寒如何養生

  1、精神調養要養心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專家介紹,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小寒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上班族可在午飯後適當小睡片刻,以緩沖工作壓力。

  2、泡腳增強身體抵抗力

 入冬以後,有人經常會覺得腿腳冰涼。中醫認為,“風寒腳下生”,冬天天氣寒冷,人體容易出現氣血淤滯、寒性肌肉酸痛、神經末梢循環不良,從而導致手腳冰涼及各種不適。魏格玲建議,每天堅持用熱水泡腳,可以疏通經絡,解表散寒,緩解手腳冰涼,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腦部供血。尤其是小寒後,配合養生的各種要訣,每天堅持泡腳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但要註意熱水泡腳並非人人適用。

 但如果患有腳氣的人常用熱水泡腳,容易造成傷口感染。此外,糖尿病患者和心腦血管患者也不宜熱水泡腳,所用水溫以溫度適宜為好。

  小寒養生吃什麽

  1、當歸生姜羊肉湯

 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血虛及陽虛的人群。

  2、羊腎紅參粥

 鹿腎(或羊腎)1只,紅參3克,大米100克,調料少許。將羊腎切開,剔去內部白筋,切為碎末,紅參打為碎末,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及調料,煮1小時食用。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於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3、胡桃仁餅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許,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面粉混合在壹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幹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小寒時節飲食註意事項

  1、起居作息

 小寒時節,氣候寒冷,需要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但要講究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室內健身運動,如遊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平時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還應註意室內通風,外出註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2、精神調養

 冬季寒氣籠罩,此時調神,當以收斂、封藏為主,以保護人體陽氣,使其閉藏、內養而不被打擾,神氣不外露,以養精蓄銳。所以要保持心情舒暢,勿過喜過悲,心境平和。

  3、養生關鍵點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人體陽氣源於腎,數九寒冬,禦寒保暖,首當養腎。另外,天氣寒涼,容易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所以小寒養生要註重養腎、保胃。

  4、穿衣助手

 小寒過後,即將進入“三九天”,在應對嚴寒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實而忽視了頭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嚴冬季節,尤其要註意頭部的保暖。

  5、飲食調養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註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壹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可適當多吃,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對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者應註意緩補、少食辛辣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