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水泥池無土養殖黃鱔

水泥池無土養殖黃鱔

無土靜水生態養殖黃鱔

壹、池塘準備

黃鱔靜水無土生態養殖的核心技術是利用生物多樣性和互惠互利的原理,提高黃鱔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防止病蟲害。要實現黃鱔的靜水無土栽培,首先要給黃鱔營造壹個安靜舒適的家。

魚塘壹般在18㎡左右,池高40-50cm,方便管理。進水口設置在南墻,出水口在靠近北墻的池底,以便徹底排出汙染物。為了防止雨水池的水暴漲,需要在北墻上設置溢流口,高度距池底30cm左右。黃鱔的攀爬能力很強。建池時壹定要建10cm左右的墻邊,防止黃鱔演繹大逃殺的故事。黃鱔習慣生活在酸堿度偏酸性的泥坑裏,壹下子放入堿性濃度較高的水泥池,難免會水土不服。所以建魚塘,首先要用千分之壹濃度的過磷酸鈣去堿。浸泡壹周後,換上清水後,還要檢查池水的pH值是否達到了6.5左右。最安全的方法是放壹些泥鰍在上面。半小時後,如果泥鰍翻了面,說明還呈堿性,需要再次脫堿。如果泥鰍是完整的,可以自由遊動,那麽我們可以把它們加到鰻魚身上。黃鱔生性膽小,喜歡打洞,所以在靜水和無土生態養殖中為它模擬壹個黑暗的魚窩是非常重要的。用廢舊自行車輪胎壓壹個黑色塑料袋是個好主意,既能給黃鱔壹個舒適的窩,又能降低成本,壹舉兩得。

黃鱔喜歡群居,但各有個性。所以輪胎要大中小不同規格,這樣可以自由選擇,脾氣壹樣的壹起生活。根據我們的觀察,大部分黃鱔進入了輪胎,大約60%-70%,另有65,438+00%-20%進入了塑料袋,另有65,438+00%-20%進入了水生植物下。這是因為黃鱔的個體差異相當大,各有千秋。輪胎數量要根據觀察增減,頭尾要這樣抓。在設置魚窩的時候,也要註意輪胎的開口壹定要向外,這樣鰻魚才能有足夠的地方活動。餐桌要放在中間,方便黃鱔進食,也方便管理人員觀察。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水養先養草”,所以放水生植物也是黃鱔靜水無土生態養殖的關鍵技術之壹。在養鰻池裏養水生植物,不僅可以調節和凈化水質,還可以為養鰻提供休息和避雨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我們的實驗證實,特別是水花生中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對黃鱔的病蟲害具有與慶大黴素相似的作用。擺放水生植物時,水生植物的面積不宜過大,周圍至少留出1/4的空間,讓黃鱔充分享受自由。

還有壹點值得註意。不同季節水生植物的比例要合理搭配。壹般夏季以水葫蘆、水花生為主,春秋季以浮萍為主。冬天最好不要放水。因為鰻魚喜歡鉆水草,水草壹般都浮在水面上,冬天氣溫下降容易凍傷鰻魚。在靜水和無土生態養殖中,為黃鱔池塘建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是因為黃鱔靜水無土栽培的池面小,水位淺,夏季水溫極易超過30℃,使黃鱔產生應激反應,導致致命災難。因此,必須采取遮陽措施。在池邊種植葡萄、絲瓜等攀緣植物也是壹個不錯的主意,既能享受豐收的喜悅,又能為鱔魚池提供陰涼。

妳建了魚塘,建了魚窩,架了遮陽網。這個時候不能急著把小黃鱔抱回家,因為水草和輪胎上不可避免的會有寄生蟲和細菌。所以壹般情況下,在魚種放流前,在全塘100g/m3噴灑10g/m3的硫酸銅和10g/m3的高錳酸鉀的混合溶液,即可進行殺蟲殺菌。浸泡1周後,小雜魚、泥鰍、蟾蜍、魚可用淡水放生。其實泥鰍是壹種很強的增氧力量,但每平方米不能超過0.3公斤,要在鰻魚馴化成功後放養。不然貪吃的泥鰍會把鱔魚的口糧都吃光,蛤蟆就是治療鱔魚的好醫生。每個池子放1-2就行了,不然鰻魚會被打擾的。蝸牛是個雜工,清除黃鱔的糞便,但每平方米不能超過0.25斤。如果太多,會和黃鱔爭氧。這麽舒適的環境,設備齊全的護工。妳可以把小鰻魚帶回家。

二、放養鰻魚苗

近年來,黃鱔養殖發展很快,苗種明顯供不應求。這也給了不法之徒可乘之機。他們精心編造了壹些美麗的承諾,誘騙養殖戶上當,謊稱可以為全國提供“特大型鰻魚”苗種,並稱這種鰻魚“生長快,好養”,“從孵化到長到1斤,只需要7個月”。其實所謂的“特大號黃鱔”苗子,就是騙子誘騙客戶支付介紹費,然後派人購買當地低價商品——黃鱔。農民經常被運回來,不到壹個月全軍覆沒,再也見不到快速成長的盛況。所以想養黃鱔的養殖戶壹定要去有孵化能力的養殖場引進。如果當地有野生資源,最好囤積起來。那麽野生囤積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不要馬上把抓到的野生鰻魚放回池塘。生活在野外環境中的鰻魚難免會有細菌和寄生蟲。所以需要根據大小分開不同規格,再用3 mg/L鰻魚寶1消毒,避免放養時將病菌帶入幹凈的魚塘。完成魚種篩選需要三到四天,每天早晚要把質量差的魚挑走。質量差包括什麽?四個字,顧名思義,首先要檢查鰻魚的身體,比如不進魚窩的,尾巴卷曲折斷的,這些病態的鰻魚全部消滅;其次,觀察鰻魚的顏色。有斑點,嘴和肛門腫脹的壹定要挑出來。別讓他們瞎編數字,攪壹鍋湯。

在這3-4天的暫養期間,每天早上換水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會因為缺氧而給黃鱔帶來災難。為了殺死黃鱔體內的寄生蟲和細菌,給黃鱔吃壹些中草藥,給習慣吃小魚小蝦的黃鱔吃中草藥,都是不容易的。但是,把中草藥餵給貪吃的黃粉蟲,再把吃了藥的黃粉蟲餵給黃鱔,這樣就不會犯忌了。投餵時間要在傍晚,壹是陽光沒有那麽刺眼,二是溫度適宜,投餵可以控制在黃鱔體重的1%。經過3到4天的挑選,健康的可以放養。放養前要用10 mg/L硫酸銅浸泡8分鐘左右,然後就可以讓它們住進新房了。黃鱔是懷舊的。如果把它放養在餐桌上方,它以後會經常回來餐桌上玩耍,對馴服食物非常有利。放養密度壹般在每平方米1.5公斤左右,不同規格放在不同的池子裏,避免欺小。放養兩小時內,要仔細觀察。剛到新家,難免會有壹些爭鬥,所以不進窩的,受傷了就及時淘汰。到了晚上,就要開始人工馴服了。

第三,人工馴服

人工養殖的黃鱔為什麽要馴服它的食物?黃鱔的馴化就是馴化黃鱔吃配合飼料。黃鱔食用配合飼料可以使營養更加全面均衡,為黃鱔的規模化養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可以說,黃鱔的人工投餵是衡量黃鱔人工繁殖成功的重要標誌。我們常說,如果黃鱔的人工飼養成功了,那麽黃鱔的人工養殖基本上就成功了壹半。讓壹個吃慣了野味的孩子吃配合飼料,就像讓壹個孩子改吃母乳壹樣困難。黃粉蟲是黃粉蟲的最愛,用黃粉蟲做誘餌訓練黃粉蟲吃配合飼料是壹種很好的方法。壹般第壹天黃粉蟲占80%,其他配合飼料占20%。之後黃粉蟲量每天減少10%,配合飼料量增加10%,勞動與營養相結合。但黃粉蟲的含量不能低於40%,否則無法滿足黃鱔的口感。

第四,疾病

俗話說,黃鱔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很多預防措施都來自亡羊補牢的經驗,所以病蟲害防治不能馬虎。

靜水無土生態養殖黃鱔存在細菌尾腐病、神經紊亂病和印刷病三種。高錳酸鉀壹般是比較好的藥物控制。1%高錳酸鉀濃水塗抹其上,高錳酸鉀粉直接認真塗抹其上。壹般來說,傷口會在壹周後開始愈合。細菌尾腐是由細菌引起的。雖然不會殺死黃鱔,但可誘發多種細菌性疾病,應盡早治療。常用金黴素1噸水7-8克浸泡7-8小時,3-4天,每日壹次。另壹個用的是諾氟沙星。

動詞 (verb的縮寫)水質管理

水質很重要,那麽如何判斷水質呢?壹種是基於水的顏色。壹般來說黃綠色比較好。如果是黑色、棕色或灰白色,壹般人工養殖效果不好。我們也可以用肉眼判斷底部比較好,但是不能很清晰。水清則無魚。田螺是壹個對氧氣非常敏感的家夥。如果它缺氧,就會聚在壹起,所以要及時換水。為了保證良好的水質,要經常調整。如果酸的pH值在6.5以下,要用10g/m3漂白粉進行調節,通常水位要保持在30cm左右。另外,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壹定要做好越冬保護。雖然天寒地凍,但只要氧氣充足,黃鱔也能安全過冬。

信息來源(優撫家庭)包含相關技術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