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油菜花~ ~ ~ ~ ~ ~ ~急需!!!

油菜花~ ~ ~ ~ ~ ~ ~急需!!!

油菜花的原產地在歐洲和中亞,植物學上屬於十字花科黍屬。它在中國廣泛栽培,尤其是在長江流域和南方。

註意排名

陜西漢中第壹名

第二名:江蘇興化

第三名湖北荊門

第四名雲南羅平

第五名重慶潼南

第六名青海門源

第七名浙江瑞安

第八名上海奉賢

第九名江西婺源

第十名貴州貴定

油菜花是由4片花瓣、1個雌蕊、4個長雄蕊和2個短雄蕊組成的小花,花粉豐富。種子含油量35~50%,可用於榨油或作飼料。另外,油菜花的嫩莖葉也可以當蔬菜吃。油菜花是最容易種植的作物之壹。農民經常在冬春休耕期在地裏撒油菜籽,播種後兩個月左右就會開出黃色的小花。農民將在第二年春天把油菜籽犁入土中,以增加土壤養分。開花後的果實是我國最大的食用植物油原料。

油菜花圖片欣賞(18張)由於花粉中含有豐富的花蜜,蝴蝶和小蟲經常在花叢中飛舞,為鄉村增添了多姿多彩的風景。但缺點是農民在隨後的春耕中有時很容易蟲害。油菜花制成的果汁據說在醫療上有預防高血壓、貧血和感冒的功效。制作方法很簡單:油菜籽壹兩,蘋果和檸檬少許,將油菜籽和蘋果切碎,放入攪拌機攪拌成汁,再加入檸檬汁和少許蜂蜜即可完成。油菜是包括蕓苔屬植物在內的多種物種。蕓苔科蕓苔屬的所有栽培植物都稱為油菜,用來采集種子和榨油。就我國種植的油菜而言,可分為三種類型,即甘藍型、芥菜型和甘藍型。白菜原產中國,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和西北高原。芥菜型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另壹方面,白菜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從日本和歐洲流入中國,主要集中在黃淮和長江流域。油菜在我國分布廣泛,北方黑龍江、新疆有種植,南方海南、西部青藏高原、東部沿海省份也有種植。按生態劃分,可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個區域。其邊界可東起山海關,南沿太行山經長城,南跨黃河經五臺山至賀蘭山東麓,南跨六盤山,下雅魯藏布江經白龍江上遊,南以東為冬油菜區,北以西為春油菜區。以1996為例,全國冬油菜和春油菜種植面積分別占93.4%和6.6%,總產量分別占94.2%和5.8%。其中,長江流域冬油菜占中國油菜種植面積的82.2%,總產量的83.5%。它不僅是中國油菜主產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產帶,其油菜總產量占世界油菜總產量的25%。新中國50年來,油菜作為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穩步發展,新品種推廣實現了三次革命。建國初期通過品種選育推廣的壹些優良油菜品種,如七星尖、寧波油菜、興化油菜、西水白等,對我國油菜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開始推廣引進的甘藍型油菜——勝利油菜,選育出壹批適合我國多熟種植的甘藍型油菜品種,實現了我國油菜品種由白菜向甘藍轉化的第壹次革命。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利用油菜雜種優勢。

在油菜花照片集(19張)中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具有實用價值的波利馬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首次實現了三系配套。通過研究細胞質雄性不育、細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親和、化學去雄、自然雜交、孤雌生殖和輻射育種等方法,選育出了壹批在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種,如甘油5號、優香5號等。統計數據顯示,20世紀50年代我國油菜種植面積、產量水平和年均總產量分別為2903.5萬畝、30.9公斤/畝和88.7萬噸。60年代分別為2381.5萬畝、32.0公斤/畝、78.6萬噸。70年代分別為321.48萬畝、45.4公斤/畝、1.46萬噸。1979達到240.2萬噸,首次超過中國歷史最高產量1934;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油菜生產快速增長的時期。由於鐘繇821、秦油2號等高產抗病甘藍品種的推廣應用,我國油菜單產邁上新臺階,種植面積、單產水平和年總產量分別達到6368.3萬畝、76.7公斤/畝和488.4萬噸,均高於70萬噸。20世紀90年代,無論是種植面積、產量水平還是總產量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90年代前8年(1990 ~ 1997),平均為91522萬畝、88.5公斤/畝和8129萬噸,分別比80年代增長43.7%和15.4%。值得壹提的是,經過國內20多個科研單位近20年的協同科研和中國、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美國的重大國際合作研究,中雙4號、華雜4號、油研7號、中油雜1等壹批優質雙低油菜新品種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現已育成40多個熟期、產量、抗性接近或達到常規雙高品種水平的雙低油菜品種或組合到1998年,全國雙低油菜面積接近3000萬畝,拉開了我國油菜生產由單壹產量型向產量與質量相結合轉變的序幕,開始實現油菜品種向優質高效轉變的第三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