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西北山區的修水出產許多野生的果凍果,果皮綠色,種子多如白芝麻,是夏天做果凍的好原料。
修水的涼粉在周邊三省九縣都很有名,其中最著名的是黃庭堅家鄉坑口雙井的“王黃涼粉”。這種果凍是由“雙井”水制成的。放在碗裏,晶瑩剔透,波光粼粼,還有點黃糖和芝麻。它是淡黃的顏色,像透明的琥珀,吃起來涼涼的,甜甜的,很香。吃壹碗會覺得燥熱,暑熱消失,對解渴、清熱祛濕很有效。
關於“王黃果凍”這個名字還有壹個故事。相傳黃庭堅小時候愛吃果凍。壹天,他厭倦了學習和練習書法。他走出書房,到田野裏深深呼吸了壹口清新濕潤的空氣,頓時覺得視野開闊了,渾身舒坦。他看到“釣硯”旁的亭子上掛著壹串果凍藤,心想,現在正是摘果凍果的季節,何不摘下來自己做果凍呢?當他準備回去邀請壹個夥伴時,他遇到了他的妹妹黃玉蘭和壹頭水牛。壹轉念,黃庭堅停下來,對黃玉蘭說:“玉蘭姐姐,我幫妳壹起放牛。”
玉蘭比黃庭堅大兩歲。她知道這個姐夫是個神童,小學的時候他要求很多。她覺得和他壹起放牛,既能檢驗他的知識,又能從其他地方學到東西。於是他笑著說:“太好了!”
黃庭堅在前面牽著繩子,黃玉蘭在後面趕著牛。兩兄妹很快就來到了河邊的“釣魚硯”。黃庭堅把牛繩套在水牛角上,對黃玉蘭說:“讓牛自己吃草吧。我想請姐姐幫我在亭子邊摘果凍。”
玉蘭想,這個哥哥年輕,想法多。他說要幫我放牛,其實是想讓我幫他摘果凍果。於是她說:“我想問妳,這個果凍是怎麽做的?”如果妳答不上來,我就不幫妳挑了。"
黃庭堅知道玉蘭姐姐考他,眼珠子骨碌壹轉。他說:“把果凍果從殼裏拿出來,加壹點新鮮大米,用布包好,放在冷水裏揉壹揉。汁液出來後,會變成果凍。加沙糖和芝麻很好吃。”
玉蘭驚訝地看著黃庭堅,說:“咦,看妳像個書呆子,妳還知道。誰告訴妳的?”
黃庭堅得意地說:“妳看我媽幹的好事!沒有樣本,多見世面’。
說著兩人來到亭子旁邊的“釣硯”去摘果凍。不壹會兒,她摘了好多,玉蘭用自己的生布巾包了壹大包鼓。這時候牛吃飽了,兩兄妹高高興興地往回走。在路上,玉蘭幹脆讓黃庭堅騎在牛背上,走在後面。
黃庭堅騎著水牛在田埂上慢慢走著。他非常高興。看著嶽明灣的風景,他感嘆雙井村,壹個美麗的地方,人傑地靈。黃庭堅得意的時候,隨口用當地的民謠唱了壹首自己的代表作:
千村之外騎著牛,
笛風斜隔長聞;
多少長安名人,
器官衰竭不如君。
黃庭堅到家後,仍處於興奮狀態。他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就把這些在路上唱的詩,寫在了白玉蘭果凍包裹的原布巾上,並題寫:書贈方姐姐玉蘭,有自己的名字和印章。
時光飛逝,時代變了。黃庭堅長大後做了官,黃玉蘭長大後在坑口王莊嫁給了壹個叫王堅的人。據說有壹年夏天特別熱,縣城的涼粉特別好賣,尤其是雙井黃家的涼粉,比其他地方賣了壹兩倍。玉蘭也用在父母家學到的手藝做起了果凍的生意。然而,王建在第壹天就把它帶到縣城出售,但他沒有得到壹個好價錢,因為人們沒有認出他是黃家的果凍。那時候,正宗的雙井黃家涼粉只在縣城西邊王亞樵橋上的涼亭裏賣。土生土長的杭口人王建去不了,只好挑著涼粉的擔子在街上賣,但人們都不相信他是“雙井”貨。王建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妻子玉蘭拿了壹條生布巾幫他拍掉灰塵。當王健看到原布毛巾上的黃庭堅時,他立刻小心翼翼。第二天,他像以前壹樣挑著涼粉擔子,蓋著壹條黃庭堅親筆的生布巾,喊著:“買正宗的‘王黃涼粉’!壹邊拿著壹塊生布巾給別人看。原來,這塊生布巾上的字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模糊不清,尤其是“贈方玉蘭姐姐書”幾個字,隱約變成了“贈王建姐姐書”。另外,玉蘭做的涼粉,除了雙井水,顏色和味道和正宗的雙井黃家涼粉沒什麽區別。於是,王健趕緊賣了壹車果凍,賣了個好價錢。
這件事被賣涼粉的黃家知道了,並告訴了長輩。宗主去坑口找王建,知道他是黃家的女婿,看了看那塊生布巾,確認是黃庭堅的書法真跡,二話沒說就回來了。回國後對自己人說:王建的“王黃涼粉”是指黃色的王嘉良涼粉,但他沒有說自己賣的是雙井黃佳亮涼粉;原布巾上的字確實是黃庭堅送給房妹玉蘭的書法真跡,但字有點模糊,給人壹種錯覺。我們沒有理由幹涉他。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把自己的果凍做得更好,這才是合理的。從此秀水街上的雙井黃家、杭口王嘉涼粉都叫王黃涼粉,成為流傳至今的品牌。目前,許多餐館還將果凍開發成湯,即在涼的綠豆湯裏加入壹些切成小塊的果凍,作為解暑的第壹道開胃湯,很受顧客歡迎。
(目前還沒有圖片,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