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還聞到沅江的魚餌香

還聞到沅江的魚餌香

暮春時節,乍暖還寒。五壹假期,我在桃園的家裏呆了兩天。多風多霧,給原本五彩繽紛的桃園增添了幾分詩情畫意。

壹回到家坐下,我爸就給我講沅江釣魚的情況,說文昌閣下釣魚的很多,而且釣的不錯。釣到的鰱魚大的有二三十斤,最小的也有五六斤多。時不時打開手機讓我看釣魚視頻。視頻中彎竿跳水的場景,再壹次激起了我熱切的釣魚欲望。我希望我不能馬上拿著我的魚竿去釣魚。可惜我的釣魚裝備沒有隨身攜帶,只能回味釣魚的樂趣和與大魚搏鬥的刺激場面。交談中,我忍不住問我爸,現在不是禁漁期嗎?為什麽還有人釣魚?爸爸說,縣政府在禁漁方面的宣傳和管控力度還是很大的。禁漁期間,嚴禁網魚、電魚、炸魚和海竿捕魚,但允許壹人壹竿壹鉤捕魚,漁政部門將進行不定期檢查和全天候監管。聽了這話,我心裏頓時松了口氣。

據我所知,流經桃園的那條河叫沅江,也叫水原。是洞庭湖四水:湘、黔、沅、村中的第二大水系。發源於貴州吳韻雞冠嶺,流經黔東南,進入湘西,在常德市漢壽縣匯入洞庭湖。元江流域生態環境良好,水產資源豐富,有100多種淡水。主要名優產品有“鱅魚”、鱖魚、鰱魚、黑魚、中華鱉、青魚、草魚、鰻魚等。這些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常吸引全國各地的釣魚愛好者。

夜幕降臨,燈火通明。蒙蒙細雨中,我和妻子沿著張張中路沿著桃園河往東走。站在堤上,看著遠山似戴,漁舟靜臥,斜風細雨,空中不時有幾只白鷺呼喚歸巢,半江煙雨,半江青翠。此情此景,仿佛讓人置身於南唐畫家董源的《河堤夜景》中。

從下遊的洪水紀念雕像到防洪壩,數千米的河堤早已被擁擠的釣魚點連成壹片。魚竿長短不壹,均勻支撐在江面上。熒光釣魚慢慢浮在水面上,紅綠藍三色不壹樣,距離也不壹樣。清澈碧綠的沅江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點點,為詩情畫意平添了幾分靈動與歡樂。這壯闊的垂釣場面讓人驚嘆武陵漁民對夜釣的熱愛和投入!爭先恐後趕來的夜釣者見針、拌食、築巢、撐竿、調標、拋竿、護竿。動作有條不紊,忙而不亂,速度和技巧都讓人佩服和佩服!漁夫們看著,各就各位,其樂融融。壹處釣魚,處處起哄,人歡蹦亂跳的場景,把桃源人的開朗和快樂詮釋的淋漓盡致。沅江兩岸的魚餌聞起來醉人,讓人駐足忘返...

清代詩人王世貞在《秋江獨釣圖》中已經有了生動而富有詩意的描述:“壹船壹帽,壹絲線壹寸鉤,壹曲壹瓶酒,壹人獨釣壹江秋”。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釣魚的別致。雖然它獨自壹人抓住了壹條河的秋天,但它的閑適中難免藏著壹點蕭瑟和孤獨。

我天生對釣魚情有獨鐘。記得小時候,我用壹根竹竿當桿子,用我媽腳底的麻繩當線,用壹根高梁棍當標,用壹根廢鋼絲當淬火鍛造工具,把它變成魚鉤。我挖了些蚯蚓和蛆,或者半熟的紅薯和玉米做誘餌,在山塘水庫或者河邊蹲了壹天半。我不用吃也不用喝,也不管我是否抓到了什麽,我只是坐在水邊盯著浮標。我忘乎所以,忘記了時間和年份。因為釣魚耽誤了上學和工作,經常被媽媽罵,被爸爸體罰。

參加工作後,我幾乎癡迷於釣魚,癡迷到在廁所裏搓魚餌,黑乎乎地睡覺。他曾說:“床前有光,漁人慌,不穿衣服。先去整個釣箱。”作為他們自己的精神格言。《中國漁》雜誌每期必買,每天的《四海漁》頻道必看。從中國的漁王華少到中國的李大毛,從湖南的壹代宗師劉誌強到武漢天元的鄧剛...所有著名漁夫的捕魚技巧和江湖故事,不用百度都可以被潑濺,五顏六色,潤色許久。我也有過在舟山群島和常駐漁民租船突然遇到臺風差點翻船的“英雄獻身”的捕魚經歷。還有晚上在河湖水庫捉到蛇和野雞不抓魚的意外驚喜;他還犯了去市場買魚保護家人朋友滿足虛榮心的“空軍”不良記錄;和全負荷壹起回家也有勝利的喜悅和痛苦...

俗話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不知道怎麽定位自己。壹直在混沌中堅持自己的愛好,享受釣魚的樂趣。在我看來,釣魚不僅僅是為了魚吃飽的結果,釣不釣到完全是身外之事。釣山釣水,是壹種寧靜超然的意境。漁夫置身於大自然中,獨自享受著寧靜、舒適、愉悅和淡泊的感覺。我想這可能是釣魚的最高境界吧!

釣魚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這裏供應魚,這裏又供應魚...有人在歡喜的驚呼,逃聲望去,只見漁夫直立著,竿尖彎曲著,河水濺起白色的水花,壹條巨大的“胖乎乎的魚”搖著頭,搖著尾巴跟漁夫拉扯。這個時候,希望“胖頭兒”能努力擺脫被俘虜的厄運,同時也希望漁夫的堅持沒有白費,付出了總。

夜是藍色的,寒意襲人。看著江面上漁民的專註和執著,回味著自己捕魚的時光,我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再次陶醉在水原岸邊濃濃的魚餌香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