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隊。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進入入侵部位,包圍、吞噬、消滅細菌,因此白細胞被稱為人體的“白衛兵”。可見,白細胞數量減少會削弱人體的抗菌能力,使其容易感染。
然而,白細胞減少癥並不需要治療。第壹,要看還原程度;第二,要看減少的原因。?正常白細胞計數為(4 ~ 10) × 109/L,即每立方毫米4000 ~ 10000,平均7000。如果在4000-7000之間,說明正常水平低,不需要治療;如果低於4000,可以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癥。即便如此,也不壹定需要治療。比如,如果只是輕微下降或壹過性下降,復查時沒有繼續下降,沒有任何癥狀或不適,那麽就不需要緊張,也不需要治療。
當然,以下情況的白細胞需要註意,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幹預措施。
1,白細胞數量嚴重減少,急需治療。白細胞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組成。壹般來說,白細胞減少癥是指粒細胞減少癥。如果降低程度太明顯,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失去抵抗力時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癥,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查的白細胞減少癥應根據原因進行治療。白細胞減少癥有三種常見原因:
壹是藥物,如解熱鎮痛藥、磺胺類等。,如果此時白細胞減少太明顯,應停藥或換藥;
二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感染等。,此時壹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壹方面可酌情服用升高白細胞的藥物;
第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此時也應進行同樣的幹預,選擇能升高白細胞的藥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需要進壹步診斷和治療。當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的另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出現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了。首先需要進壹步檢查,最常見的是骨髓檢查排除其他血液疾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白血球
白細胞是壹種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正常成人的白細胞總數為(4.0 ~ 10.0) x 109/L,因壹天中不同的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可在壹定範圍內變化。白細胞不是同質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態、功能和來源可分為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三大類,其中粒細胞根據胞漿內顆粒的染色性質不同可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
白細胞通常具有活躍的流動性。它們可以從血管遷移到血管,或從血管外組織遷移到血管。因此,白細胞不僅存在於血液和淋巴中,還廣泛存在於血管和淋巴管以外的組織中。
血小板
血小板,簡稱PLT。它是哺乳動物血液中有形成分之壹,是從骨髓中成熟巨核細胞的細胞質中斷裂出來的壹小片具有生物活性的細胞質。體積小,無細胞核,形狀不規則,(100 ~ 300) × 10 9個/L,直徑2-3微米。長期以來,血小板被認為是血液中無功能的細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具有相對恒定的數量(如人體血小板數量為每立方毫米10000 ~ 300000個),在止血、傷口愈合、炎癥反應、血栓形成、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於哺乳動物的血液中。沒有核結構,也就是沒有染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