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寒衣節又叫秋節、鬼頭節、十月朝、祭祖節、焚衣節、授衣節等。每年農歷十月初壹,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中國三大鬼節。這壹天,人們會祭奠祖先,用各種方式表達哀思。寒衣節的起源有什麽傳說?作為三大鬼節之壹,寒衣節有哪些禁忌?
寒衣節也叫鬼節。這壹天特別註意祭奠先死的人,叫做送寒衣。與春天的清明節和秋天的中秋節並稱為壹年中的三個“鬼節”。為了防止祖先在陰間受涼,這壹天,人們會燒五色紙,給他們送去禦寒的衣服,給他們送去溫暖,壹個鬼。十月初壹,燒寒衣寄托著老人們的記憶,承載著生者對死者的憐憫。同時,這壹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和愛人給關心的人送去溫暖衣物的日子。
社會風俗習慣
農歷十月初壹,稱為“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在新的收獲時節祭奠祖先的習俗,以示孝順,不忘自己的根。古代人也在農歷十月初壹祭祀祖先小米。農歷十月初壹,有家祭,有墓祭,南北方都有。今天,在長江以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在十月的第壹天獻新墳的習俗。
農歷十月初壹也是冬天的第壹天。此後天氣越來越冷,人們害怕祖先在陰間的靈魂缺衣少服。因此,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壹般供品外,還有壹種不可或缺的供品——壽衣。祭祀時,人們將鬼衣焚化給祖先,稱為“送寒衣”。
後來有些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變了。人們沒有燒冷衣服,而是在壹個紙袋裏燒了很多鬼紙,上面寫著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名字以及他們對應的名字。這叫“包袱”。有寒衣之名,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黑社會和死人壹樣,可以用錢買到很多東西。
二、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定在每年的65438+10月31。那壹夜可以說是壹年中最鬧鬼的壹夜。萬聖節起源於古代的凱爾特人。十月的最後壹天,各種亡魂、妖魔鬼怪在世界各地遊蕩。為了嚇跑這些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各種醜陋的面具。當天,凱爾特人認為是夏末冬初,感謝太陽神的豐收;用食物祭奠死者,用精神好的時刻祈禱平安,熬過嚴冬。
萬聖節的起源
1,名字的由來:關於萬聖節的起源有很多版本,最流行的是:基督誕生前的古代西歐國家,主要包括愛爾蘭、蘇格蘭和威爾士。這些地方的古代西歐人被稱為德魯特人。德魯特的新年是10月11日。除夕之夜,德魯特人讓年輕人三五成群,戴著各種怪異的面具,提著雕刻好的蘿蔔燈籠(南瓜燈是壹種較晚的習俗,最早在古代西歐還沒有南瓜),在村子裏遊蕩。當時其實是慶祝秋收;也有人說是“鬼節”。據說那壹年死去的人的靈魂會在萬聖節前夕造訪這個世界。據說,人們應該讓來訪的鬼魂看到豐收,並對他們表現出豐富的熱情。所有的篝火和燈光,為了嚇跑鬼魂,也為鬼魂照亮路線,引導他們返回。
2.南瓜燈的起源:南瓜燈起源於古代愛爾蘭。傳說有個叫傑克的人是個酒鬼,愛搞惡作劇。有壹天,傑克騙魔鬼爬上壹棵樹,然後在樹樁上刻了壹個十字架,威脅魔鬼讓他不敢下來。然後傑克和魔鬼達成了壹個協議,讓他從樹上下來,條件是魔鬼答應施壹個咒語,讓傑克永遠不犯罪。傑克死後,他的靈魂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他的亡靈只好靠著壹根小蠟燭在天地間遊蕩。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中,這種小蠟燭被放在壹個挖空的蘿蔔中,被稱為“傑克燈”,而古代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它是由南瓜燈制成的。據說愛爾蘭人到達美洲後不久,就發現南瓜在來源和雕刻上都優於蘿蔔,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物。
萬聖節的習俗
1,敲門要糖果:
萬聖節之夜是壹年中最“鬧鬼”的時候。那天晚上的習俗是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穿著各種模仿妖魔鬼怪的服裝去敲門,喊著“不給糖就搗蛋!”(意為不給糖就搗蛋),主人家(可能也會穿嚇人的衣服)會送出壹些糖果、巧克力或小禮物;如果妳不給糖,孩子們就會玩各種惡作劇,比如往妳家倒垃圾等等。
2、“咬蘋果”遊戲:
萬聖節的另壹個習俗是最受歡迎的“咬蘋果”遊戲。在遊戲中,人們讓蘋果漂浮在裝滿水的盆中,然後讓參與者用嘴咬蘋果,而不使用手。誰先咬誰就贏了。
3.戰普遊戲:
在愛爾蘭,有壹種傳統的占蔔遊戲,參與者蒙住眼睛,從桌子上選擇壹個。例如,如果被觸摸的圓盤含有汙垢,就意味著與參與者有關的人將在來年死去,例如,如果有水,就意味著他們將遠行,如果有硬幣,就意味著他們將富有,如果有豆子,就意味著他們將貧窮。在19世紀的愛爾蘭,女孩會把鼻涕蟲放在撒有面粉的盤子裏,鼻涕蟲爬行的痕跡會是女孩未來丈夫的樣子。
4.幽靈嘉年華:
紐約還在萬聖節之夜舉行遊行,讓壹群吸血鬼、僵屍、女巫、弗蘭肯斯坦等異口同聲地出現。也歡迎市民前來參觀。與會者不限年齡、性別、階級或國籍。就算妳是個膽小鬼,妳也可以加入他們,來壹場熱鬧的人鬼狂歡。其實這些鬼都是人裝扮的,所以並不可怕。反而有些小臉更可愛,讓人呆在裏面,就像參加大型化裝舞會壹樣。
在古代,歐洲人認為戴上醜陋的面具可以嚇跑遊蕩在村莊之間的惡靈和鬼魂;在第四世界,因為基督教的流行,這壹天被改為上帝死亡的日子,相信上帝會幫助趕走這些惡靈和鬼魂。後來演變成小孩子穿各種鬼衣服,按門鈴要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