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看待湖北獻血大王去世,年僅48歲,獻血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如何看待湖北獻血大王去世,年僅48歲,獻血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妳獻過血嗎?

說到獻血,就不得不提壹個人——汪炎平。

11年間,他無償獻血106次,73600毫升,相當於15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被人們稱為“獻血大王”。然而,命運並沒有優待這樣壹個好人。壹個噩耗傳來:汪炎平於不幸去世,年僅48歲。消息壹出,便上了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留言哀悼,表達惋惜之情。與此同時,不少人對其獻血的行為產生了質疑,認為其死亡可能和經常獻血有關。

更有人直言獻血對身體傷害大,連醫生都不願意去獻。

網上隨手壹搜,也都能看到不少類似的“獻血危害”說法:獻血會傷元氣、引起貧血,獻血會造成血管破裂,變胖,獻血容易感染艾滋、乙肝,經常獻血,容易得白血病......

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獻血對身體傷害大,所以醫生從不獻血?

此前,壹篇標題為《為什麽醫生都不獻血?看了之後,我震驚了!》的文章在網絡上被瘋傳。文章說獻血百害而無壹利,醫生護士從不會獻血。

這讓不少人對“獻血”產生了懼怕心理,有心而無膽。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醫務人員不僅獻血,而且還是獻血主力軍。國家官方數據表明,高校學生、公務員和醫務人員三類人群獻血率最高,是獻血的主力軍。

不少醫務人員也都紛紛現身說法,力駁“醫生從不獻血”這壹謠言。事實上,所謂的獻血傷身說法,其實也都是站不住腳的。咱壹個壹個來看~

獻血會傷元氣、引起貧血?

根據我國規定,壹次全血的獻血量為200~400毫升,獻血間隔為6個月。而壹個健康成年人的總血量為4000~5000毫升,約占體重的8%。壹次獻血200~400毫升,只相當於總量的5%~10%。可見,量並不大。

而且,人體內並非所有血液都在心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維持正常生理機能,還有20%左右的血液貯存在肝、脾等臟器內,專業上稱之為“儲備血量”。獻血後,缺失的血量會通過儲備血量馬上補充上來,不會影響正常生理機能。

另外,身體本身就有強大的造血功能,獻出的血也會立馬再生出來。所以說,壹個健康的人按規定獻血,不會傷元氣,也不會貧血。

但如果獻血太頻繁,量太大,以致連儲備血量都跟不上,那就另當別論了。那麽,汪炎平的離世,是否和獻血過度有關呢?

11年間,無償獻血106次,73600毫升,算下來相當於每次獻694ml,每年獻10次左右。而按照規定,壹次全血的獻血量為200~400毫升,獻血間隔為6個月。所以,很多人認為汪炎平屬於過度輸血。

其實不然。獻血有兩種類型:全血捐獻和獻成分血。獻成分血,通常講的就是單獻血小板。根據《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規定,單采血小板獻血間隔應不少於2周,不大於24次/年。壹次可以捐獻血小板1~2個治療量,每個治療量按照全血800ml計算。

這樣壹算,11年間無償獻血106次,73600毫升就完全說得通了。實際上,根據我國《獻血法》規定,即使妳想過度獻血,也是不被允許的。而且獻血也對身體素質有要求,並不是妳想獻就能獻的。

汪炎平的離世其實另有原因,汪炎平意外摔傷頸椎導致高位截癱,此後幾年壹直在與病魔做抗爭,直到因並發癥而不幸去世。

獻血會造成血管破裂,變胖?

有說法稱獻血會造成血管破裂,終身無法修復。這種說法就有點無稽之談了。要真是如此,誰還敢去做查血的項目?誰還敢打針輸液?

其實,這種小小的血管破裂,正常人體都能自動修復,完全不用擔心。至於說獻血會變胖,也是不科學的。獻血後,身體造的是血,而不是脂肪,所以獻血不會直接引起肥胖。變胖,是因為獻血後放縱自己大吃大喝導致營養過剩引起的

所以,提醒獻血的朋友,補充營養時註意搭配,可適當提高蛋白質比例,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就要適當控制了。

經常獻血,容易得白血病?

有人說獻血後,血小板少了,所以會導致白血病。這真是倒果為因了。白血病患者確實會出現血小板減少,但這是疾病導致的結果,而非疾病的起因。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白血病患者過往獻血的比例比普通人更高。

對健康成年人來說,獻血後血小板有所減少,並不是大問題。因為在人體裏,血小板的壽命才10天左右,人體本來就要源源不斷地“制造”血小板。壹個健康的成人獻血後,2~3天內血小板就可以恢復到捐獻前的水平。

獻血容易感染艾滋、乙肝?

前面咱已經講過了,獻血有兩種類型:全血捐獻和單獻血小板。有人擔心,獻血小板容易感染乙肝、艾滋病。因為獻血小板,得先把血液抽出來,經過血液分離機分離出血小板後,再把剩余的血液回輸到獻血者體內。

這壹進壹出的,很多人擔心不安全。這個顧慮其實完全沒有必要,不管是獻全血還是獻血小板,都是安全的。采血所用的針頭、血袋等都是壹次全新耗材,且經過高壓消毒,並不會因為獻血而相互感染疾病。

獻血小板的過程中,血液始終都是在經過嚴格滅菌的密封管道套材中循環和分離,血液不與機器直接接觸,不可能感染病菌。綜上所述,按規定正常獻血是不會有什麽危害的。相反,還會有好處: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正常獻血後,血液黏稠度會下降,進而減輕了動脈硬化的隱患。

獻血是無償的,那為什麽用血要花錢?

其實,不管是異體血還是自體血,血液本身是不收費的。獻血時所支付的費用,其實是血液制備的成本費,包括檢測、制備、儲存等。獻血前,血站工作人員都要先進行初查,包括檢測血紅蛋白、轉氨酶、乙肝病毒等。

采集到血液後,血站還要進壹步做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梅毒等檢測,且至少要檢測兩遍。血液經檢驗合格後,還得分離出不同成分,低溫儲存在特定容器內,通過冷鏈運輸送到各個醫院。實際上,用血收費還遠遠不夠維持血站的運作成本,很多時候還需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