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鮮白菜500克,牛肚250克,香油,魚露,味精。3片姜。
方法:將新鮮白菜、生姜洗凈;將牛肉泡軟,洗凈,切塊。在油鍋裏翻炒生姜和牛肚,加入適量的水,煮滾。加入大白菜,小火燉1小時。加入魚露和味精調味。
功效:清熱解暑,開胃和中,可治秋季濕冷,對體熱、口渴、疲倦、全身不適有食療作用,也可作為夏季家常菜。
2.荷葉
菊花薏仁湯
材料:鮮荷葉壹片(或幹荷葉12g),菊花12g,薏苡仁30g,
方法l湯裏加水,去渣後服用。
功效:此湯有很好的清熱解暑、利尿的功效。
3.芫荽
蘿蔔豆豉湯
材料:香菜15g,豆豉10g,白蘿蔔1,蔥30g,姜3片,蔥1根,芥末少許。
方法:先將白蘿蔔切塊煮熟,然後加入剩余的材料煮幾分鐘再吃。
4.化濕湯
材料:廣藿香、紫蘇葉、柴胡、黃芩、陳皮、半夏各65438±02g,薄荷、竹葉各65438±05g,葛根20g,蒼術、焦三仙各65438±00g,甘草6g。
方法:煎服,每日65438±0劑。同時與藿香正氣膠囊、衛青丸配伍。
功效:清熱祛濕,適用於濕氣過重,患寒邪的患者。
5、白芷卷魚頭湯配香菜
材料:白芷10g(中藥店有售),香菜30-40g,魚頭1g,豬肥肉10g,生姜5片。
制法:洗凈壹切,魚頭對半切至腮部,豬膘切片。先將白芷放入砂鍋中加入1500ml (6碗)水煮沸10分鐘,濾出藥液加入鐵鍋,再放入生姜煮沸,再放入魚頭和豬膘至熟,放入香菜和鹽。這個量可以供3-4人使用。
功效:中藥白芷為解表藥,性溫辛,有祛風、燥、排膿、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感冒、頭痛、鼻塞、眉骨疼痛等。其刺激性噴鼻劑,開竅止痛作用特別強。搭配收汗蘿蔔卷魚頭,辛辣噴鼻劑能祛熱斂熱,對感冒起病、鼻腔不適、流鼻涕、風熱感冒非常有效。
6、綠豆馬齒莧湯
材料:綠豆100g,馬齒莧100g,瘦豬肉100g,蒜仁4個,油和鹽適量。
方法:將藥材洗凈,馬齒莧切段。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先將綠豆煮約15分鐘,再加入其他湯料,煮約1小時,至瘦豬肉軟熟,即可品嘗。
功效:清熱解毒,燥濕止痢。
7、冬瓜海帶鯽魚湯
材料:冬瓜100克,海帶30克,蝦皮,鯽魚。
方法:冬瓜切片,海帶洗凈,蝦皮適量,精鹽適量,煮湯,每日壹次。也可以加壹條鯽魚,壹起燉湯。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寒涼,能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生津止渴;海帶性鹹性寒,能清熱利濕,滋陰止血;鯽魚味甘,能健脾和胃,利尿止渴。
8、蘋果杏肉骨湯
材料:沙骨250克,蘋果1/2個,鮮杏3個,鹽2克,料酒5克,姜3克,醬油3克,胡椒粉少許,油5克。
制法:在沙骨中加入鹽、醬油、胡椒粉腌制15分鐘;將鍋燒熱,倒油,將鹽沙骨放入鍋內炸至兩面煎熟;倒入高湯或清水,大火煮開,煮五分鐘,用勺子刮去表面的浮沫,湯就會清澈純凈。
將湯汁倒入砂鍋,轉大火再煮;加入姜片,小火燉1。5小時;將蘋果切成大塊,用鹽水浸泡,防止變色。
杏子去核,切成大塊,也用鹽水泡壹下備用;最後將蘋果、杏子倒入煮好的湯中,再煮30分鐘調味,適當調節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