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10-6月12播種的蘿蔔屬於冬春蘿蔔。目前是我省種植蘿蔔的季節。為保證高產優質,應采取以下栽培技術和措施。
五項培養措施
1.施足基肥,選擇晚種的稻田或以前是瓜、豆、蔥的菜地作為蘿蔔地。土壤必須翻耕35厘米,屬於沙壤土,冬春季節可以充分曬太陽。翻耕耙平後,土壤可以施底肥。保證每畝施2500-3000公斤全腐熟有機肥,施完基肥後翻耕壹次,將肥料翻入土層,然後按照165 cm寬,33 cm高,33 cm坑的規格做出畦形。
第二,選擇合適的品種和播期。我省常見的晚花周楠蘿蔔,冬春兩季栽培。播期方面,各地壹定要根據當地寒潮霜凍的早晚選擇合適的播期。如梅州、韶關、粵西地區最適宜冬播時間為11開始,珠三角地區為11中期,珠三角地區為11後期,沿海地區最遲為11末期。在粵北和粵西地區,65438+2月上旬播種常受寒潮和低溫影響,產量不高,蘿蔔外形較差。播種量為每畝0.4-0.5公斤,穴播4-6粒,穴距26×33厘米。
三、早、晚苗早在第壹片真葉時套種,第二片、第三片真葉時再套種,播種後第三片、第四片真葉10天時留最後壹苗。為了保證間伐時不損傷根系,不影響陽光照射,不缺株,保證幼苗健壯完整。除草和輕土栽培也要結合間苗來做。
四、水肥管理播種後50-60天,蘿蔔肉質根迅速肥大,水分管理尤為重要。首先,每2-3天澆壹次地。收割前10天,田地裏充滿了水,土壤必須保持濕潤。二、追肥四次。第壹次是在第壹次間伐後施,每畝用300斤人尿配500斤水。定苗後第二次,用量與第壹次相同。第三次,破白後,每畝用400斤人尿摻500斤水。第四次,每畝施人尿300公斤,加過磷酸鈣2-3公斤,硫酸鉀5公斤,水750公斤。每次施用後,稍微疏松表層土壤,同時清除雜草,然後稍微耕作土壤。
5.蘿蔔完全成熟時及時采收,外葉已部分脫落,心葉變薄,壹大半肉質根露出地面,紡錘體明顯呈圓形。應該及時收割,投放市場。如果收割得太晚,谷殼芯就會出現,或者會產生更多的纖維,纖維就會老化。
影響產量和質量的因素
套種中耕除草和培土會直接影響蘿蔔肉質根的形成,從而影響蘿蔔的產量和品質。要種好蘿蔔,首先要了解蘿蔔的生長特性,尤其是根可以膨大的特性。蘿蔔種子播種後,在溫度、水分和氧氣的幫助下會發芽,長出第壹片真正的葉子,俗稱種子發芽期。子葉和真葉會立刻進行光合作用,為以後的壹切生長打下基礎。苗期是從第壹片真葉到第3-4片真葉。
從苗期到重要的生長階段,壹方面葉片數量迅速增加,葉面積不斷增大,生長旺盛;另壹方面,根系繼續向土層深處延伸,形成細長的主根,為根系日後積累養分打下良好的結構。根的伸長是根分生組織細胞分化的結果。分生組織分生細胞分化的早晚與土壤是否疏松、光照是否充足密切相關。在幼苗生長過程中,根的損傷也會影響根的伸長。
間苗的作用是把過密或變質的苗拔掉,保留純苗,疏通苗,讓陽光透過根際照射進來。間苗的原理是“早破”:它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保存苗根系受損的機會,延遲最後壹苗的作用是盡可能地避免苗期病蟲害造成的損失,保證每壹穴最後都有苗,最終保證整苗整苗,不影響總產量。
中耕的作用是創造良好的環境,保證葉片的正常生產和根系的伸長肥大。壹般來說,殘土中有大量的雜草種子,發芽快,生長快,分批生長,所以要結合淺耕,即鏟去表土。中耕後,必須將植株周圍雜亂的表土放回植株根部,以保持土壤表面的圓潤和平直,不會凹凸不平。以後澆水施肥會更容易操作,也有利於根部土層保持疏松透氣,提高保水保肥性能。總之,間苗、中耕、除草的作用是保證蘿蔔植株正常生長和根系正常伸長肥大的管理措施。
如何防止蘿蔔黑心
蘿蔔的原根叫原根,也叫根。在它伸長擴張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氮、磷、鉀等礦物質養分,供給葉子的綠色工廠。光合作用形成的養分被輸送回根部積累,原來細長的根逐漸變大。營養積累越多,根就越大,形成香甜多汁的肉質根。在肉質根形成的過程中,壹些有害物質也會被吸收到根的細胞中。這些有害物質包括二氧化硫和硫化氫。
為什麽土壤裏會有這些不好的物質?原因是土壤長時間沒有翻土或曬太陽,或者有機肥沒有分解,或者汙水沒有凈化。過高的地下水位、高粘度、不透氣的土壤也會使土壤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硫或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只要明白這些道理,就可以避免。
第壹,選田的時候要選土層深,地下水位低的田,可以不用水灌溉。同時要註意土壤是否疏松。
第二,土壤必須翻耕並曬足夠的時間。不要匆忙播種。充分曬太陽會趕走土壤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當土壤過於肥沃,土壤中殘留有機質過多時,每畝可施石灰粉30-35公斤,促進有害物質分解。
第三,基肥要充分腐熟。如果有機肥施入土壤時沒有加入適量的石灰粉,也會產生有害物質。
第四,選擇水源使用的灌溉用水,應該是流動的水,避免使用未經凈化的汙水或有硫磺味的池塘水。
第五,搞好排灌管理。壹般都是高壟深坑,每塊田都有環溝,可以及時排幹田裏的積水。以上工作做好了,種出來的蘿蔔就很少會出現黑心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