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腸粘連的 中醫治療方法。

腸粘連的 中醫治療方法。

有人可能不太明白腸粘連是什麽意思? 簡單解釋,就是腸子和腸子,或者腸子與腹膜、或腹腔內臟器,不正常的粘在壹起。去醫院,壹般都是手術治療。那麽中醫怎麽治療腸粘連呢?舉個例子:把兩塊肉,放在冰箱裏,隔天拿出來,兩塊肉就黏在壹起了。怎麽把肉分開呢?把肉從冰箱裏拿出來,放在常溫下,兩塊肉會慢慢解凍,自動分開。所以,大多數? 腸粘連的患者,在中醫裏,都屬於 陽虛體質:舌頭比較淡白,身體容易怕冷,或者吃壹點生冷的食物,肚子就不舒服。說明什麽問題呢?患者體內陰寒比較重,就和剛剛舉例的壹樣,兩塊肉,在低溫下,容易粘連在壹起。知道了病因,治起來也比較簡單了。用熱,化掉患者體內的陰寒,就可以緩解腸粘連,甚至腸粘連就治好了。在中醫裏,艾為純陽之物,用艾灸的方法,治療腸粘連,效果很好。取穴:中脘穴、神闕穴,還有足三裏。每天至少艾灸壹次。那麽我再來和大家 ,講壹下這三個穴位的位置和組織作用。中脘穴是臨床的常用穴,隸屬於任脈,在取穴的過程中主要是位於人體上腹部,位於正中線上,肚臍往上五橫指就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病的第壹大穴,經常可以用來治療壹切脾胃之病,包括消化系統癥狀,像肚子發脹、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臨床常見的胃炎、胃潰瘍都是中脘穴的治療方向。中脘穴具有雙向調節的目的,所以,腸胃不好的人通過不停的按摩中脘穴,可以達到輔助治療疾病的目的。除此之外,中脘穴還可以治療失眠、癲癇、女性的子宮脫垂、難治性蕁麻疹、食物中毒等,都是中脘穴的治療方向,第2,神闕的位置就在我們肚臍的正中,這個定位是非常好找的。神闕這個穴位屬於任脈的穴位,主要作用是可以起到壹些補虛勞、增元氣的作用,在臨床上針對壹些虛寒性的腹瀉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在腹瀉的時候可以在這個部位鋪上壹層生姜,然後使用艾條或者是艾柱做艾灸。而在壹些體質虛弱的病人或者是長期臥床病人恢復的過程中,也可以針對這個部位使用艾灸來進行治療。對於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如果患者常年有怕冷或者是體質虛弱的癥狀,那麽也可以使用這個穴位。需要指出的是,這個穴位壹般是不使用針刺來進行治療的。另外如果這個穴位內部有壹些汙垢的話那麽也不要用手去摳,可以先滴上壹些食用油,之後使用棉棒擦幹凈就可以了。第三, 足三裏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在臨床還有日常保健當中都非常常用,它的位置按《腧穴學》書本上的說法是在犢鼻穴下三寸。犢鼻穴又叫外膝眼,是在膝關節的位置。先找到膝關節上面的膝蓋骨,也就是解剖學所說的髕骨,髕骨的下緣有壹條韌帶,叫做髕韌帶,髕韌帶的內側和外側各有壹個凹陷,髕韌帶外側的這個凹陷就叫做外膝眼,又叫犢鼻穴。以犢鼻穴為起點,向下同身寸量三寸,也就是手指頭四指並攏,不算大拇指,其余四指並攏以後,這四個指頭的寬度同身寸就是三寸,以犢鼻穴為起點向下同身寸量三寸,基本上就是足三裏的位置。當然,平時找足三裏的時候,也可以用大拇指按住下肢小腿上面的脛骨,也就是俗稱的迎面骨,按住它最高起脊的部位,由下向上推。當推到迎面骨上緣的時候會發現有壹個隆起,在這個隆起的外側也就是足三裏的位置,這樣找足三裏會更方便壹些。,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兒了,有問必答,知無不言,如果有錯別字請原諒,因為眼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