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葡萄炭疽病有何特點?如何防治?

葡萄炭疽病有何特點?如何防治?

(1)炭疽病及其特點

炭疽病別名熟腐病、晚腐病。其主要危害果實和穗軸。果實受侵染,在轉色成熟期才陸續表現癥狀,病斑多見於果實中下部,初為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漬狀淡褐色或紫色小斑點,以後病斑擴大,轉為黑褐色或黑色,果實腐爛,邊緣皺縮成輪紋狀。葉處受害在葉緣部位產生近圓形或長圓形暗褐色病斑,直徑2~3厘米。病菌壹般在6月上旬幼果期即開始侵入潛伏,待轉色糖分上升後發病,危害十分嚴重。

葡萄炭疽病病菌主要以菌絲在當年的枝條(壹般是結果母枝)上越冬,病枝條與健康枝條無明顯區別。病菌壹般在枝條皮層中,靠近節、葉柄痕跡、果柄處等部分比較多。殘留在葡萄架或植株上的病果穗、穗軸、卷須、葉柄等也是病原菌越冬的場所,成為第二年病原菌的來源。帶病菌的枝條被水濕潤後,開始形成孢子;孢子的形成與溫度有關,10~35℃形成,最適溫度為25~28℃;25℃時需要9小時、20℃需要24小時、14℃需要38小時形成分生孢子;25℃條件下36小時則形成的分生孢子開始大量增加。壹般情況下,在經常發生炭疽病的葡萄園,上壹年的枝條、與枝條相連接的綠色部分(卷須、葉柄、果穗柄)、病果穗和病果粒,是第二年的侵染的病菌來源。

葡萄炭疽病有兩個侵染過程:第壹,帶病的越冬組織(枝條、卷須等)經過水(雨水)充分潤濕後,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著雨水飛濺,傳播到新梢、葉片、葉柄、卷須、果柄、果實上,並造成侵染。對於果粒而言,孢子在果粒表面萌發,芽管先端生長出附著胞,10天後附著胞上的菌絲通過角質層進入皮層細胞,直接侵入。除果實外,其他組織基本不發病,成為下壹年的病原。這種侵染壹般在春季或雨季完成。第二,被侵染的果實,在幼果期壹般不發病,出現小黑點狀病斑,等到成熟期發病;如果果實已經著色或成熟,侵入後經過6~8天的潛伏期表現癥狀。表現癥狀的葡萄粒出現小黑點,而後產生粉紅色的分生孢子團或塊,借雨水飛濺、借流出的果汁、昆蟲等傳播到健康果粒或枝條等。對於春季和初夏雨水多的地區,或晚熟品種,兩個侵染過程發生的時間不同。第壹個侵染過程發生時間早,被侵染的枝條、卷須、葉柄等成為翌年的病源,被感染的果粒成為轉色或成熟期發病基數;第二個過程是已經被侵染的果粒成熟期發病,繼續造成侵染和傳播。所以,防治的關鍵是抓住第壹個過程。第壹個過程主要發生在開花前和幼果期。對於春季和初夏幹旱但中後期雨水多的地區,或早熟、中熟品種,會造成兩個侵染過程發生的時間重疊,增加了防治炭疽病的難度。但是,開花前和開花後是最重要的防治時期。

炭疽病與雨水的多少和時間有直接的關系。每次降雨,如果枝條的濕潤時間足夠,都會造成分生孢子的產生和傳播。同時,水分是炭疽病侵入葡萄的條件。連續濕潤7~12小時,炭疽病菌能在果穗或果粒上完成侵入;連續濕潤9小時,帶菌的枝條上可以產生分生孢子。如果分生孢子傳播到果粒或果穗,高濕度也能造成病菌的侵入。炭疽病的發生和發生程度與栽培措施有關。增加濕度、增加傳播的栽培措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減少濕度、減少傳播機會的栽培措施不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設施條件下,空氣濕度相對較大,若通風不暢,植株表面上的水分不容易散發,特別是噴施農藥與葉面肥後,植株表面水分較多,環境濕度較高,極易引起炭疽病的發生。

不同的葡萄品種抗性不同:刺葡萄等較抗炭疽病;意大利、巨峰、紅富士、黑奧林等抗性中等;貴人香、長相思、無核白、白牛奶、森田尼無核、葡萄園皇後、玫瑰香、龍眼等比較敏感。

(2)炭疽病防治方法

①綜合防治。認真清園,病果病穗及時清除,增施磷鉀肥,果實成熟期保持土壤幹燥,芽萌動前用好3~5波美度石硫合劑,幼果期套袋等措施。具體做法就是把修剪下的枝條、卷須、葉片、病穗和病粒,清理出果園,統壹處理,不能讓它們遺留在田間。以減少田間的越冬的病菌數量,這是防治炭疽病的壹個關鍵。在徹底清園的基礎上,阻止炭疽病分生孢子的產生、傳播和萌發,阻止病菌侵染當年的綠色部分,包括枝條、卷須、葉柄等;炭疽病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在開花前和幼果期,開花前後有雨水的葡萄種植區需規範施用殺菌劑,對落花前、後的果穗、果粒提供特殊的保護和把傳播到果粒上的分生孢子殺滅。套袋栽培的葡萄,套袋前對果穗進行徹底處理,可有效防治。

②藥物防治。春季葡萄萌芽前,噴施晶體石硫合劑50~100倍液或52%克菌寶600倍液,防治越冬菌源。發病初期噴施75%百菌清或5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等。防治的炭疽病的特效藥還有施寶靈、福美雙、農抗、世高、杜邦抑快凈、杜邦易寶水、可殺得、新萬生、達科寧、百菌清、使百克等。日常使用保護性殺菌劑預防,如福美雙1500~2000倍液;25%凱潤乳油(25%吡唑醚菌酯乳油),這是新型的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對炭疽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和壹定的治療作用,並對霜黴病和其他壹些高等真菌有效,持效時間長,有較好的刺激生長和增產作用;25%阿米西達懸浮液1000~2000倍液是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類的殺菌劑之壹,有效成分是嘧菌酯,來源於天然產物,殺菌譜廣,幾乎對所有真菌有效,持效時間長,安全性好,可用於葡萄各個生長期,但成本較高。發病後使用內吸性殺菌劑治療。如10%美銨水劑600~800倍液,對炭疽病防治效果優異,對葡萄安全性好、對果面沒有汙染、分解快,特別適合不套袋葡萄結果期後期施用,但持效期短,壹般5天左右需要重新施用;20%苯醚甲環唑(惡醚唑、思科、世高)水分散粒劑3000~5000倍液,花後幼果期施用。97%抑黴唑或22.2%戴挫黴是炭疽病的特效藥劑,兼治灰黴病,並對汙染果面的壹些雜菌有較好的防效,套袋前97%抑黴唑用4000~5000倍液(22.2%戴挫黴用800~1200倍液)處理果穗。80%戊唑醇6000~10000倍液:有輕微的抑制生長作用,早期只能用高倍數。用於炭疽病救災時,可以施用3000倍液。咪鮮胺類是炭疽病的有效藥劑,能改變葡萄的口感和使釀酒葡萄發酵困難,采收前50天不能施用,可以在封穗前後施用1次,但濃度不宜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