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於樂
“全聚德需要手術。”3月17日上午,中國全聚德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周延龍在第六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上說:“在我們的賽道上,只有我壹個人在跑,最後我會筋疲力盡。我們必須回到其他球員的軌道上來。”
周延龍演講的主題是“激活老品牌,手術室革命進行時”。他直言,老品牌不是罪,不管是新品牌還是老品牌,沒有企業不想要自己的品牌名,也就是自己的品牌;但是,老字號不能靠老賣老。
全聚德已經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周延龍用“活下去,變得更好”四個字來形容全聚德的未來方向,其實也說明了目前的嚴峻形勢。
全聚德總經理周延龍(右)出席第六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攝影/楊
2020年,全聚德預計實現營業收入7.6-8億元,比上年減少近壹半,凈利潤虧損2.4-2.64億元。可以理解的說,2020年的疫情讓所有餐飲企業都不好過,但全聚德2019年的業績卻不盡如人意:全年營收1566億元,同比下降11.87%;歸母凈利潤4462.8萬元,同比下降38.9%。事實上,全聚德的營收從2011沖到了18億元,在達到歷史峰值後陷入了下行通道,離“營收20億元”的夢想越來越遠。
全聚德在疫情之後有了壹些改變。2020年7月24日,在全聚德156生日之際,周延龍宣布了三大業務調整措施,包括降低烤鴨價格、調整北京菜單、全面取消服務費。此前,全聚德的包間服務費為消費總額的15%,而大堂收費為10%,備受消費者詬病。
周延龍坦言,過去黃金周假期最忙的時候,“我們沒有服務”,所以不應該收取服務費。“我把《海底撈妳學不會》這本書看了好幾遍,還是學不會。海底撈的服務像基因壹樣植入公司和員工,這是我們做不到的。海底撈不收服務費,所以我們不能收費。”
對於食品價格的下調,周延龍表示:“單從全聚德的角度來看,沒有問題,但與競爭對手相比,我們發現競爭對手的性價比比我們好。我們降低價格是為了和消費者交朋友。這是我們發現問題後采取的措施。”
全聚德意識到老朋友拋棄了它,但同時也沒有結交新朋友。在過去,全聚德確實是代表北京乃至中國的烤鴨品牌。外地遊客來北京,吃壹次全聚德和爬壹次長城幾乎同等重要。但現在,年輕壹代的遊客,越來越“會吃”,絕不會局限於“老字號”。大東,四季人家的幸福,怡和餐廳等等都是他們的選擇。對烤鴨店的認識也從北京本地朋友的人際傳播,發展到大眾點評、小紅書等社交媒體。
“全聚德在北京有和平店等三大門店,面積有幾千、幾萬平方米。相當大的客戶群是外國遊客。
我們在思考,除了遊客,能不能服務好身邊的人。"周延龍說:"首先要做好北京人的餐飲,照顧好身邊老板的名字。到了他們家,就會帶到全聚德。
周延龍還分享了全聚德的兩個“危險數據”。“我們有兩個危險的數據。壹個是我們主要消費者的年齡比主要競爭對手大8-10歲;第二是我們的運營團隊也比競爭對手大10歲。”這兩個數據都表明,全聚德被壹個“老”字困住了。
“我們是‘老派八卦少年’。真的到了碰運氣的時候,就要放下姿態。消費者年輕化是趨勢,逆勢只有死路壹條。”周延龍表示,全聚德需要大眾點評這樣的渠道和與年輕人的接觸。
他認為餐飲和零售類似,“人、貨、場”的概念也可以適用。全聚德需要了解90後甚至更年輕的群體如何看待“人、貨、場”,重新理解年輕人對老字號的期待。
對於故宮近年來從壹個“老字號”脫胎換骨,轉型為全國潮流的路線,周延龍表示,這也是全聚德的路。“這不是要研究的問題,而是決心要做的。”今年,全聚德將在全國範圍內對三類店面的經營模式進行實驗,統壹升級促銷、裝修、菜品,重新定位品牌。
周延龍的表態,顯示出全聚德近年來對自身情況的深刻反思。周延龍屬於“關鍵時刻受命”。2019年2月,原全聚德總經理張莉辭職,時任東來順總經理周延龍接任。
此前,2018,當時的領導班子是張莉任全聚德集團總經理,應星任董事長。當時,應星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承認:“20億(營收)是董事會和管理層近年來的壹個夢想。”然而,這個夢想始終沒有實現。“為了咬上壹年,達到現在的水平,已經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對於幾次嘗試的終止和失敗,應星認為外界還是“有結果的英雄”但他認為,對於全聚德這樣的老國企來說,總結經驗教訓遠比下結論重要。
同時他還提出,“壹只154的鴨子如何適應80後、90後、90後?是不是要保持我們100的老鴨不變,適應新的消費者?”可以看出,全聚德這幾年也在思考這些問題,但似乎只是停留在思考階段,在行動上並沒有明顯的進展。
應星當時堅持認為,在餐飲業激烈多變的形勢下,慢慢走可以避免出錯。但是,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不會給壹個百年品牌額外的照顧,全聚德沒有時間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