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廣西種植指天椒前景如何,目前市場價格如何,種植壹畝成本如何?求解答

廣西種植指天椒前景如何,目前市場價格如何,種植壹畝成本如何?求解答

目前情況下不適合大規模種植,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1,生產成本過高,降低了辣椒的絕對收益和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根據我們下鄉暑期實習時在龍鳴鎮采訪的當地辣椒種植戶秦紅的調查統計,具體每畝成本如下:(以“獎金”為例)

成本備註

種子:3包/畝*150元/包=450元,(上級部門免費提供的種子除外,這裏以需要購買的為例)。

化肥:(2次/畝* 50k g/次*1.6元/kg =160元),除化肥外,每畝至少要施兩到三千公斤有機肥。

農藥:(50元/次*9次=450元),每10天噴壹次農藥,辣椒生長期3個月,噴農藥24次。

塑料薄膜:(7.3元/斤*30斤= 219元),其中7.3元每斤塑料薄膜每畝需要30斤,均按平均值計算。

員工:(50元/天/人*4人* 15天= 2000元),辣椒平均每4天采摘壹次,平時高峰期雇人,高峰期至少2個月。

總計:3279元,這是最保守的估計。

手指椒種植成本如此之高,農民種植手指椒的積極性受到了打擊。雖然這裏僅以“獎金”為例,並不是所有的辣椒都是這樣種植的,但是這裏可以看出農民種植辣椒的成本。

2.缺乏抗病高產的優良品種嚴重影響了辣椒的效益。

(1)本地品種留不住,只能購買進口品種。經過30多年的種植,農民們保留了自己的種子,年復壹年地反復使用,成為天等制甜椒的主導品種。近年來,優勢品種病蟲害明顯增多,有時甚至絕收。這說明主栽品種已經明顯退化,抗性明顯減弱,病害明顯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明顯下降,已經不適合當地種植,是時候使用新品種了。然而,天等沒有任何研究人員或相關部門專門研究品種特性和種子生產。面對品種退化導致的病害多、產量低,天等沒能及時培育出適合當地種植的指天椒新品種。為了不影響椒農的種植生產和椒農的收成,只能從其他地方購買和引進更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辣椒。

(2)現在種植的品種抗病性弱,產量低。現在天等正處於品種更替期,引進的品種需要不斷篩選。目前辣椒根腐病、炭疽病、青枯病、枯萎病、白粉病嚴重。如“天驕1號”市場需求量大,價格高,但產量低,只能在部分村莊種植;比如今年推出的“紅利”白粉病就比較嚴重。

(3)缺乏適應性強的優良品種,有的地方能種,有的地方不能種。比如“天驕1號”適應當地氣候,但不能在縣內鄉鎮種植,只能在個別村種植,產量低。是當地特有品種。再比如“麻辣箭頭1”,同品種同村。有的是指泡在水裏4-5天不死的柿子椒,有的是指在排水良好的山坡上,大雨過後相繼死去的柿子椒。同壹個領域,只有壹個領域基地,但是壹方完全死了,另壹方基本沒死。

3.農業生產技術普及率低,影響辣椒產量。

(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在與農戶的交流中,我們發現有些農戶的指天椒種植技術相對落後,而有些農戶則采用了更先進的技術。為什麽在同壹個地方,農民的種植技術良莠不齊,我們認為這不僅僅是經驗的問題。壹些農民還提到,多年來種植方法沒有改變。那麽,這與農業技術的普及有關。此外,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特別是有經驗的辣椒生產專家嚴重缺乏,這也是壹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農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壹些專門人才短缺,嚴重制約了辣椒技術的推廣。據我們調查,天等農業局有60多名員工,但對誌田椒深入研究的並不多。天等科協的科研人員也很緊缺。所以辣椒生產中的很多技術問題都是由廣西大學老科協的教授來診斷的。

(3)辣椒種植者對經驗和技術的享受不足。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農民缺乏經驗交流和技術享受。

(4)農民不確定辣椒的最佳播種期。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反季節辣椒的種植上。因為避開了旺季,所以在價格上有壹定優勢。結合天等制甜辣椒的高品質,反季節辣椒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什麽時候播種最好呢?上市季能做到氣候適宜,價格好,真的不容易。目前這個問題正處於不斷探索的階段,亟待解決。

4.農民種植辣椒的積極性不夠高。

據我們調查,天等的椒農生產積極性不是很高。全縣43萬人口中,654.38+20萬人在外地工作。在影響當地農民種植辣椒積極性的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種糧的生產成本、機會成本和比較效益的比較。

(1)隨著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辣椒的生產成本增加,很多農民的收入徘徊甚至下降。

(2)對於農民來說,機會成本可以描述為農民因為種田而失去的其他工作的收入,也就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的工資。2009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農民工年均收入為17004元,而天等農民2009年年均收入僅為3620元,不到農民工收入的22%。可想而知,椒農種辣椒的機會成本有多高。

(3)相比外出打工,椒農種植指天椒肯定要冒更大的風險。辣椒容易感染病蟲害。壹旦感染了根疫病和青枯病,辣椒農將失去他們的作物。而辣椒的收獲是在夏季的6-9月,高溫高濕很容易誘發這兩種病害。此外,炭疽病、茶黃蟎和白粉病也是辣椒生產的主要危害。不僅如此,還有市場風險。芝田辣椒每年剛上市的時候價格還是不錯的,平均每斤能買到3到4塊錢。然而,當等量收獲時,尤其是豐收年,市場供過於求,誌田辣椒甚至會跌到每斤五毛錢,椒農血本無歸。

天等政府和當地企業能否用壹些優惠措施鼓勵椒農生產,也是影響椒農積極性的壹個因素。

5.種植模式不夠合理,影響了辣椒的產量。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天等縣的指天椒種植方式主要是玉米套種指天椒,套種和清種仍占種植面積的少數。由於天等特殊的自然條件,加上人多地少,農民習慣了長期間作的方式。但是玉米套種辣椒的種植方式還存在很多問題:

(1)辣椒間作的生存空間不利於產量的形成。據調查資料,在這種套種栽培方式中,栽培的辣椒苗壹般在玉米生長後期移至兩行玉米的行間。此時的玉米葉片灰暗,行間通風透光很差,行間熱交換受阻,造成光照不足、行間高溫高濕的不利條件,使得辣椒苗在這種不利的小氣候環境中壹直到7月中下旬。生長前期葉片小,株型高,生長勢弱,光合強度下降,影響1-2分枝節結果,對產量形成不利。

(2)辣椒間作的始收獲期推遲。由於玉米收獲期的限制,辣椒初收期推遲到8月中旬左右,比清種辣椒晚兩個月,收獲期相對縮短。收獲之初,晴天雨天的高溫高濕天氣正好是病害的高峰期,嚴重影響產量。

(3)大面積玉米套種辣椒,長期連作,不能實行輪作制度,導致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繁殖,導致近年來垃圾病害猖獗,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更新觀念,尋找有效的防病治病措施。玉米套種辣椒的栽培模式,造成田間光照、溫度、濕度、氣流等不利的小氣候條件,對辣椒的生長和產量形成極為不利。相反,這種缺光、高溫、高濕的條件是各種垃圾病害傳播的溫床,導致病害頻發。但在長期連作中,辣椒的殘株被農民隨意焚燒或自然分解,而腐爛在田間的殘株分泌壹些物質,其中壹些是病原菌。長期施用氮、磷、鉀肥使土壤酸化嚴重,高溫多雨的氣候加速了化學風化,導致種植辣椒的土壤缺乏營養元素Ca。加州。是辣椒中的中量元素,它的缺乏嚴重影響辣椒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