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其實這句話所包含的原理來自中醫的壹個養生理論,即《黃帝內經》中提到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而這壹理論的結論,又與我們體內隱藏的陰陽消長規律息息相關。
春夏萬物復蘇,花木從萌芽到旺盛生長,氣溫從暖到熱,都是陽氣旺盛的表現。
中醫強調天人合壹,“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人體的陰陽之氣也會隨著自然規律的變化而變化。此時,人體內的陽氣也向外升起,溫暖了人體,所以人會更加精力充沛,在自然的春夏季節享受戶外活動。此時,殷琦隱藏在身體內部,保護和滋養身體,並確保其不受太熱的外來氣體的傷害。
秋冬季節,氣溫慢慢開始下降,直到冬天寒冷,花木也調整葉子或落下,自然界的冷空氣開始上升,人體內的陰氣也支配著人體,所以我們也變得更喜歡早睡,減少戶外活動。這個時候太陽的精氣就會藏在裏面溫暖我們的身體,避免冷空氣對我們身體的傷害太大。
然後春夏陽氣盛,自然體內的陽氣就會弱。但任何事物都要平衡,陰陽也要平衡。如果此時體內殷琦過量,或者春夏吃太多冷飲助長殷琦,不僅起不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反而會導致身體壹系列不適,比如腹瀉。另壹方面,在秋冬季節,體內的陰氣會比較弱。此時由於怕冷,會過分保暖,助長體內的陽氣,可能會出現身體幹燥、小便大便幹燥、幹咳等癥狀。因此,前人提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重要原則。
生姜性溫味辛,能解表散寒止嘔化痰止咳。生姜性溫,但也可以溫中。夏季,外陽過盛,體內陽氣虛弱,正好可以起到溫補陽氣的作用。而蘿蔔味甘性寒,能降氣消食,利尿潤肺化痰,解毒生津。因其性寒,在冬季陰在外,陽在體弱的情況下,適量食用蘿蔔還能促使陰抗陽。所以“冬吃蘿蔔夏吃姜”這句話是《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典型體現。
夏天吃姜的好處
殺菌消炎
發現生姜的揮發油中含有壹些殺菌成分,可以殺死沙門氏菌等細菌。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被汙染變質,食用後可能引發腸胃炎。適當食用生姜或喝姜湯,可以起到預防腸胃炎的作用。
空調病的預防
炎炎夏日,酷暑難耐,人們喜歡長時間待在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外溫差大。有的人身體調節不過來,壹不小心就會感冒。有些人的肩、腰、腿受到冷空氣襲擊,引起肩周炎、關節炎或腰膝酸痛不適。這些都是空調病。夏天吃生姜或喝姜茶姜湯,可以幫助我們擺脫體寒,避免空調病上門,防治因攝入過多寒性食物而引起的腹瀉、腹痛等癥狀。
促進排汗
生姜性味辛溫,所含的姜酚能刺激心臟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使毛孔張開發汗,能排除體內多余的熱量,有解表發汗的作用,有壹定的降溫防暑作用。
健脾胃
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往往會吃很多生冷的食物,寒氣進入體內,導致脾胃虛寒,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生姜能溫補脾胃,能治療脾胃虛寒。
刺激食欲
夏季天氣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引起食欲不振。生姜中所含的姜酚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促進腸胃,增強消化功能,刺激食欲,健脾開胃,所以民間有“飯不香,吃姜”的說法。
祛風散寒
夏天人們更喜歡生冷的食物,平時喝水也是涼開水。久而久之會使脾胃受寒,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而生姜辛溫,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以預防上述癥狀的發生。
所以要理性看待“冬吃蘿蔔夏吃姜”這句老話。因為老祖宗的話,夏天不能吃蘿蔔和生姜。我們要註意的是這句話背後的真相。只有了解了具體的原理,才能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保健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生活中什麽時候該吃,什麽時候想吃,都是可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