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湖北菜和淮揚菜的區別。

湖北菜和淮揚菜的區別。

湖北美食

作為中國十大菜系之壹,以水產品為主,以魚為主,汁濃味亮,味鮮微辣,講究本色,菜肴豐富,宴席眾多。擅長蒸、燉、煎、烤、炸等烹飪方法。民間菜肴主要是煨湯、蒸菜、肉餅、魚丸和米飯小吃。

【清蒸武昌魚】

“清蒸武昌魚”是以孫藝程縣梁紫湖產的團頭魴(即團頭魴)為原料,配以各種調料清蒸而成。魚肥嫩,湯鮮香。毛主席在武漢多次品嘗此菜,並寫下“只喝長沙水,吃武昌魚”的名句,使“清蒸武昌魚”名揚海內外,成為武漢的主要名菜。

制作方法如下:將魚收拾幹凈,兩面鋪上蘭草花刀,用開水焯壹下,放入魚塘中,將香菇片、熟火腿、竹筍交替擺放,撒上豬肥肉丁、四季豆、蔥、姜片、精鹽、紹酒、清湯,放入抽屜中蒸10分鐘左右,取出即可。

【紅燒[魚背]魚】

“紅燒魚”是上海傳統風味名菜,在省內外都很有名。

選用長江石首至五常金口鎮的鱖魚,洗凈,剁成丁,放入油勺中,加入紹酒、蔥白、姜片,加清水煮至九成熟,加入醬油、精鹽、味精,再小火煨至湯汁濃稠,用澱粉勾芡。

其特點是色澤金黃,魚肉嫩滑,味道鮮美。

[清蒸珍珠丸子]

這道菜是用豬肥肉和瘦肉、【腥】魚肉和荸薺丁,配以鹽、胡椒粉、蔥花、姜末、紹興酒和餡料,擠成小丸子,卷上泡過、過濾過的糯米,放在抽屜裏蒸。

色澤潔白,米粒晶瑩如珠,丸子軟糯可口。

[三合壹燃燒]

“燒三合”是湖北省黃陂縣的傳統菜肴,在民間已流行了近百年。

這道菜是用精制的魚丸、肉餅、肉丸,配以玉蘭花片、黑木耳、醬油、味精、豬油等配料制成。三樣菜,色澤鮮艷,口味各異,軟嫩。魚丸是用【腥】魚肉,加蔥姜末、味精、精鹽、蛋清、澱粉,水煮而成;肉餅由肉丁、魚糜、鹽水、蔥姜末、精鹽、白糖、味精、澱粉、勻漿制成,鋪在豆腐皮上蒸熟。丸子是魚糜肉丁、荸薺丁、蔥姜末、胡椒粉、精鹽、味精、大米,炒芝麻。

【凈油八寶雞腿】

這道菜是湖北沙市的傳統名菜,歷史悠久,在荊沙口碑很好。將雞胸肉丁、豬肉丁、香菇丁、魷魚丁、冬筍丁、臘腸丁用蝦仁、蝦皮、精鹽、醬油、味精、蔥姜末炒成餡,加入雞蛋、澱粉、漿糊,用豬油網裹在雞大腿骨上,用芝麻炒熟。

其特點是色澤淡黃油潤,形似雞腿,外松內脆,軟嫩可口。

[紅燒野鴨]

這道菜是湖北洪湖傳統名菜之壹。烹飪方法精細,講究火力,肉質肥嫩酥脆,鮮甜。

制作方法如下:選取綠頭野鴨,拔毛去毛,去內臟、頭、尾、爪、脊,切碎,用香油、紹興酒、鹽水炒熟,加入調料燉至湯汁粘稠,再撒上蔥花、胡麻辣粉。

【八寶飯】

蒸八寶飯是湖北荊州的傳統菜肴,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相傳這道菜是清代禦廚馬岱流放荊州時所創。這道菜的制作方法很獨特。當地出產的糯米,蓮子,薏米,蜜瓜條,桂圓肉,紅棗,瓜子,先蒸成八寶飯,再用白糖水和熟豬油燉,再撒上紅櫻桃。植物油軟糯,堅果香甜,是荊沙地區宴席上不可或缺的甜菜。

淮揚菜

淮揚菜是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著名菜系。它覆蓋的區域很廣,包括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以及江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區。有“東南最好吃”、“天下最美”的美譽。

淮揚菜選材嚴謹,工藝精湛,擅長燉、燜、烤,註重湯料調配,講究原汁原味,善於造型,瓜果雕刻栩栩如生。還會做“全鱔席”。淮揚做工精細,造型美觀,口味多樣,制作精美。

淮陽餛飩

淮陽餛飩始於民國初年。當時的米業老板範浩德,以經營餛飩、包子聞名。為了創品牌,他走遍南北,吸收南北餛飩的優點,結合淮陽人的口味,創造了具有淮陽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淮揚餛飩的做法是:用肉末燉雞湯,加入面條和菜葉,然後將加工好的雞絲、紫菜幹、榨菜、紫菜、粉條、海帶、蕭聲丸、雞蛋絲煮熟,再加入適量的地油、味精、陳醋、料酒、醬油、香料等調料。根據季節,還可以添加香蒲、黃花菜、韭菜、香菜、蒜苗、荊芥等新鮮蔬菜。其味道鮮美,爽口,香而不膩。

該小吃在“文革”期間壹度絕跡,1980左右開始在市內恢復經營。它繼承了淮揚餛飩的傳統工藝,保持了當地名吃的獨特風味。現在城關的夜市裏都是餛飩攤,食客經常爆滿。

張家驢肉湯

張家驢肉湯,由驢肉清湯燉成,湯色分明,肉爛而不膩,白如牛奶,開胃十足,清香撲鼻。或配食,或配酒,口感細膩,回味悠長。從清朝道光年間到建國初期,縣城的驢肉湯都是張家獨家經營。當時,這種湯遠近聞名,過去的達官貴人、商人甚至野夫農村都以喝淮陽縣的張家驢肉湯為樂事。

此外,張家驢肉湯店還配有“驢血”,是頂級品質的產品。驢血是張家祖傳絕技,用驢血加工而成。形狀似腦,似蛋,潔白細膩,色香俱佳。這種食物營養豐富,能大大補充元氣,養血安神。老少皆宜,吃的人會說不。

烤蒲葉

烤普菜是淮陽特有的名菜,被列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壹。它是用胡成湖的特產——鋪子下端的嫩芽,配以調味料制成的。烤香蒲可以單獨烹飪,也可以和肉、魚、蛋壹起烹飪。有蝦烤傷寒,蛋黃烤傷寒,魚片烤傷寒。無論是哪種烤香蒲,都是潔白如玉,鮮嫩無比,風味獨特。夏秋時節,縣城所有的飯店都把燒普菜作為淮陽當地的壹道名菜來招徠食客,熱情好客的淮陽人也常常把燒普菜作為招待客人的頭盤。

蓋郭嘉魁

蓋郭嘉魁是清光緒末年本縣黃集鄉蓋莊蓋老店所創,傳至其子蓋常戎兩代。它的鍋盔無硫無堿,饅頭吃起來甜甜的。方法是:將面條用開水燙壹下,使酵母上升,將面條連起來兩三次,放在杠上使之變軟,然後用手反復搓,直至光滑有光澤,顏色如雪球。做壹個圓餅(或者半圓形),貼在鍋邊上,燒到壹面白壹面棕。不發黴不變質,是獨特的鍋盔,味道鮮美,內軟。

蓋郭嘉饢自問世以來,壹直深受世人喜愛。30年代在淮陽饅頭業排名第壹,在周邊幾個縣也小有名氣。現在營業廳在城關南十字街東,每天下午四點掛牌,供不應求。因為淮陽丐幫魁是眾所周知的,在歷年的太昊陵廟會期間,周圍數百裏的香客和遊客都有幸能夠帶回丐幫魁,全家品嘗。

袋裝烤雞

方不包燒雞的名字來源於現在的方嘉老人奶名字布不包。其燒雞以味濃而不膩著稱,制作工藝和配料暫時不詳。其他種類(比如符離集燒雞)不像布袋。而它的豆腐棒(薄豆腐切成條狀煮熟)就是用這種燒雞的制作程序和配料做成的。淮陽人出門多日回來都會有方包燒雞和方包豆腐的味道。家宴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