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膠制作
1.1的凝膠濃度根據實驗需要而變化,壹般在0.8%-2.0%之間。如果壹次性制備100 ml凝膠,可以將未使用的凝膠再次融化,但隨著融化次數的增加,水分流失越多,凝膠濃度就會越高,導致實驗結果不穩定。第壹種方法是給容器補水。二是煮膠前稱重,煮膠後加水至原重量。粗略的方法是通過多次恒沸條件得到壹個經驗水化值。從而保證凝膠濃度基本維持在原始濃度。可以將核酸染色劑溴化乙錠加入到融化的瓊脂糖中,最終濃度為0.5t * g/ml;電泳後也可以染色。
1和2的梳板選擇壹般每個制膠模具都配有多個不同齒型的梳板,梳齒寬寬的,樣品量大,用於DNA片段回收實驗等。反之,梳齒窄而細,樣品體積小,用於PCR產物和酶切產物的鑒定。梳板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樣本量。壹般來說,樣品量少的時候,盡量選擇薄的梳板制膠。此時電泳條帶密集清晰,便於結果分析。另外,每次制膠時要註意梳齒與底板的距離至少1 mm,否則拔出梳板時容易損壞凝膠底層,導致取樣後樣品泄漏。當然,樣圖L的損壞也與梳板的繪制時間和方法有關。壹般來說,凝膠需要冷卻30分鐘以上,然後再拉梳板。在緊急情況下,成型的凝膠塊可在4℃冰箱中冷卻約65438±05min。拔梳板的方法是將制膠槽放入電泳槽內的電泳緩沖液中,然後慢慢垂直施力。由於液體的潤滑,梳板容易拔,不容易損壞樣圖。
兩點樣本
取樣時應加入樣品緩沖液,因為在樣品緩沖液中加入甘油或蔗糖是為了增加密度,使樣品沈入L的底部;為了指示樣品的遷移過程,壹般在上樣緩沖液中加入溴酚藍和二甲苯藍兩種指示劑(值得註意的是指示劑不是染色劑,DNA染色劑是溴化乙錠,只有在紫外光的激發下才能看到橙色熒光)。壹般上樣緩沖液的儲存溶液為6× (10×),也就是說其濃度是工作濃度的6倍。使用時,應將上樣緩沖液稀釋至兩倍濃度。取樣方法是將移液管垂直取樣,另壹只手固定移液管下端。當移液槍的尖端進入取樣L時,可以將樣品註入取樣L中。切勿將尖端插入取樣L的底部,並指向合適的DNA分子量標準。適當地,樣品DNA分子量應該基本上在DNA分子量標準的範圍內。
3電泳
連接電泳儀的正極和電泳槽的正極,連接負極和負極。核酸帶負電,並從負電極移動到正電極。電泳槽裏的電泳緩沖液要和做凝膠用的壹樣,最好是電泳緩沖液剛好不過凝膠1 mm如果電泳緩沖液太多,電流會增加,凝膠會升溫。電泳時,凝膠上施加的電壓壹般小於5 V/cm(指正負電極之間的距離,不是凝膠的長度),電泳時間壹般為3o ~ 60min,可根據實驗需要適當調整。隨著電壓的升高,電泳時間縮短,核酸條帶相對不規則,不清晰。反之,電壓降低,電泳時間更長,核酸條帶整齊清晰。另外,如果電泳後樣品遊動緩慢或不遊動,請檢查塑料模具兩端的密封條是否已經去掉。
4結果分析
電泳成功的結果表明,分子量標準帶整齊清晰,樣品帶整齊清晰。如果條帶模糊暗淡,可能的原因是:從瓊脂糖凝膠電泳的角度看,溴化乙錠的質量和數量是多少?溴化乙錠遇光易分解,母液配制時間長或保存不當(壹般在暗處4℃壹年內有效),或最終濃度未達到0.5 VG/ml;電泳槽中的緩沖液使用次數過多,緩沖能力下降。特別是TAE緩沖液使用2 ~ 3次就要更換,而TBE緩沖液可以使用10次左右。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發現DNA分子量的標準小片段模糊不清,因為瓊脂糖凝膠的濃度壹般不超過20%,較小的核酸片段在其分辨範圍內,而EB帶正電,所以在電泳時會向負電位移動。如果將凝膠放在含有EB(0.5g/m 1)的水溶液中30分鐘,較小的片段可以再次被染色。另外,溴化乙錠(EB) (0.5 # g/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