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夏,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應以行氣開胃、健脾祛濕的食物為主。既然短期內沒有辦法改掉熬夜和吃宵夜的習慣,不如在飲食上做出改變,邁出養生的第壹步。
山藥作為壹味藥材,既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作為菜肴。《綱要》中記載,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止瀉,祛痰生津,潤澤皮毛。可以說是健康人必備!
山藥怎麽吃?有哪些禁忌?這是給大家介紹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能補脾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厭食,久瀉肺虛,氣喘咳嗽,腎虛遺精,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胃。用於脾虛,厭食,腹瀉,便溏,白帶過多。
據山東省農科院對山藥的檢測結果,在人體所需的20種氨基酸中,山藥含有16種。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山藥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消化功能、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延緩衰老、抗腫瘤、抗突變、促進腎臟再生修復、調節酸堿平衡等藥理作用。
山藥有這麽多好處,日常生活中怎麽吃呢?嘗試以下組合。
1,炒山藥黑木耳——補中益肺
材料準備:
山藥400g、水發木耳150g、植物油40g、精鹽1茶匙、味精1茶匙、料酒1茶匙、蠔油0.5茶匙、水澱粉適量、蔥姜絲適量。
練習:
山藥用火去須根,用工具去表皮,洗凈,切成梯形段,焯水30秒,取出冷卻,切成菱形塊,焯水30秒,冷卻備用。
將泡好的黑木耳挑洗幹凈,撕成小塊,焯水1分鐘,取出晾涼備用。
鍋中加入植物油,炒香蔥姜絲,倒入蠔油,翻炒山藥和木耳,煮料酒,撒上精鹽和味精,翻炒均勻,勾芡,倒入油,出鍋裝盤。
2、山藥炒雞——滋補強身
材料準備:
雞肉,山藥,綠豆,玉米,料酒,雞精。
練習:
先將四季豆、玉米煮熟,雞肉切段或塊,山藥切段。
鍋裏放油,放入蔥花,擠出蔥花油,放入雞精,加鹽、糖、料酒、十三香調味。
加入山藥。最後加入煮好的四季豆和玉米,翻炒裝盤。
3、山藥飯——健脾補藥
材料準備:
山藥30克,蓮子30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粳米300克。
練習:
將山藥、粳米、薏米、扁豆洗凈切碎,蓮子去皮,放入鍋中煮熟,再與粳米壹起放入鍋中煮熟。量著吃。
適合脾虛泄瀉,食欲不振的人食用。
4、山藥黨參茶——健脾和胃
材料準備:山藥9克,黨參9克,茯苓9克,白扁豆12克,陳皮6克,砂仁6克,白術(炒)6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煮成茶水。
中醫認為,濕重或邪實郁結的人禁用山藥。
1,便秘不宜多吃。
山藥性熱,屬於溫補類食物,富含澱粉。便秘的人如果吃太多山藥,容易造成大便幹燥,增加排便的難度。建議容易便秘的患者盡量少吃山藥。
2.吃火鍋不宜多吃。
現代人喜歡吃火鍋,但是山藥本身是熱的,辛辣成分容易上火,導致咽幹咽痛,長痘痘。
3.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山藥本身富含澱粉,糖尿病患者過量食用山藥容易引起血糖波動。糖尿病人飲食要均衡,盡量做到谷類、肉、蛋、奶、蔬菜、水果種類齊全,在保證總熱量的同時攝入均衡的營養。
4、前列腺癌患者和乳腺癌患者不宜食用。
山藥中含有薯蕷皂苷,可促進人體合成激素,如睪酮、雌激素等,但不適合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和乳腺癌的女性。
最後給大家分享壹個冷知識:山藥這個名字的來源就是山藥。到了時期,李煜皇帝將“山藥”二字與“玉”字讀音相同,為避諱,改為“薯藥”。到了宋代,的“薯”字聽起來和“蜀”字壹樣,薯藥改名為山藥,這個名字壹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