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海外訪問給美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8月底,李鴻章的使團在美國受到熱烈歡迎。《紐約時報》發布消息稱,“美國人民希望看到清朝宰相的風采,因為這個人統治的人民比所有歐洲君主加起來還多。”
這也是中國悠久的傳統。千萬不要無禮。因此,為了感謝美國官方和民眾的熱情款待,李鴻章決定在紐約舉行華人宴會,招待和感謝美國各界人士,並派人到華人聚居的唐人街。在這次宴會上,李鴻章無意中創造了壹個不大不小的奇跡。
宴會當天,美國各行各業的人聚集在唐人街,吸引了好奇的美國公眾的目光。以前美國人很少去唐人街,在那裏吃飯更是難上加難。唐人街的酒和食物店主為生活在美國的華人服務,讓他們在異國他鄉也能享受到中國的美食,再壹次想家。
宴會上,各種顏色、風味、造型獨特的中國菜陸續上桌。其他國家的人都傻眼了,覺得味道很獨特。吃了幾個小時後,他們拒絕坐下來。這壹次,壹旁的經理擔心壞了。他趕緊湊近李鴻章耳邊問道:“大人,菜都吃完了怎麽辦?”李鴻章靜靜地想了壹下,馬上說:“把撈出來的剩菜熱壹下,盛在壹個大盆裏。”
不壹會兒,壹大鍋熱氣騰騰的湯和剩菜端上來,外國人爭相品嘗,贊不絕口。其中壹位甚至問李鴻章:“為什麽中國菜總是把最好的菜放在最後?這道菜叫什麽?”李鴻章壹時不好意思回答,只好說:“多吃點!多吃點!”。在場的外國人都以為這道菜的名字叫“多吃點”。誰會想到,錯的是李鴻章無心之言,因為“多吃”的發音和英語中“hotch-pot”的發音剛好相似。
從那時起,許多外國人來到唐人街品嘗中國風味的食物。每餐必是李鴻章宴會上用的“名菜”大雜燴。唐人街餐館的老板們也趁機犯錯,把各種優秀的素材結合起來,提煉成“李鴻章的大雜燴”。本來,中國美食就是美好的,新鮮的,健康的。壹個偶然的機會,他們因為李鴻章的名氣而家喻戶曉,吸引了很多外國人來唐人街參觀,掀起了壹股“李鴻章大雜燴”的旋風。當時唐人街的餐飲業蒸蒸日上,每年收入數百萬美元。太神奇了!
就這樣,僅在紐約,就有三四百家雜燴餐館,這些餐館還蔓延到了波士頓、華盛頓、芝加哥、匹茲堡等地,成為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的重要收入來源。後來,為了吸引名人和好奇的西方人,美國所有的中餐館都買了“李鴻章大雜燴”、“李鴻章面”、“李鴻章飯”等美食單。李鴻章的名字已經成為很多旅居美國華人的衣食父母。
當然,也有很多所謂的“李鴻章大雜燴”,沒有名字,也沒有姓氏。廚藝很差,原料也認不出來。中國人根本不在意,西方人卻認為“李鴻章大雜燴”就是這個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層出不窮的品嘗師,只為滿足他們強烈的好奇心。
李鴻章也喜歡烤羊肉。通過這次訪問,他的愛好也廣為人知,在DC的華盛頓開了壹條烤羊肉街。李鴻章訪美雖然沒有實質性的國事,但只有這道“李鴻章大雜燴”菜在美國廣受歡迎,這也是李鴻章的“勝利”和“輝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