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的質量直接影響辣椒的抗逆性、成熟度和產量。
辣椒壹般養在陽床和小拱型膜中,具體方法如下。
1.建在向陽邊的苗床做成半地下式,北墻高60-80厘米,南墻高20-30厘米。塑料薄膜、草席等。可作為太陽床的覆蓋物,蓋膜後可覆蓋草席或麥稭。
2.壹般小拱棚的膜寬為1.2 ~ 2m,拱高為1m。薄膜蓋好後,晚上就要蓋草了。
3.壹般用肥沃的園土7-8份,腐熟的糞肥或雞糞2-3份來配制苗圃土,並添加適量的三元復合肥。每平方米50%多菌靈粉劑8-10g和10%辛硫磷顆粒劑25g混合,充分攪拌後鋪在床面上,要求床面平整,苗圃土鋪勻。
4、種子處理用50~55℃溫水壹邊攪拌種子,直到水溫降至30℃,停止攪拌,浸泡種子12~24小時,保證種子充分吸水。在浸種過程中,種子可洗2~3次,換水1~2次。種子泡好後,取出種子瀝幹水分即可種植。也可放在25~30℃下催芽,4~5天後多數種子發白時播種。
5.春播苗壹般安排在農歷二月底左右,無霜期長的地區可適當提前,最遲不超過3月5日。播種前,用水澆灌腳底。壹般種植前用大水灌溉,床面無水時播種。把種子均勻地播在苗床裏(種壹畝地需要15平方米),然後蓋上細土,厚度約1 cm,再蓋上壹層地膜。種子發白時及時暴曬,然後用透明度好的薄膜覆蓋陽光床,晚上用草或麥稭覆蓋。第二,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有三個環節,即前期做好保溫防凍工作,促進早出苗、滿出苗;中期合理調節溫濕度,防止幼苗燒閃;後期加強幼苗鍛煉,防止徒長,提高幼苗適應性和抗逆性。
1,間苗、拔苗應在無風晴天中午進行,隨時覆蓋塑料薄膜。4~6片葉在畦內中午氣溫升高時進行通風,風口從小到大逐漸加大,防止氣溫變化過快引起閃苗。種植前5~7天,全天揭膜,進行適應性鍛煉。
2.水肥管理苗床壹般不澆水,但中午表土幹燥,秧苗萎蔫時,可在中午噴壹點溫水。基肥不足的秧苗發黃時,可噴0.4%尿素水。第三,栽培技術
1,施足基肥,精心準備辣椒,適合連作和低窪地。施腳肥,再施磷鉀肥,每畝用優質土肥3000-5000公斤,二銨2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尿素10-15公斤,或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0-25公斤,尿素20-30公斤或碳酸氫銨40公斤。
2.起壟覆膜整地時要進行深耕細耙,做到平整、精細、無雜物,深耕25 cm左右為宜,然後起壟覆膜,壟高10~15 cm。覆膜時,要把膜紮緊,用土封好。應在移栽前7~10天完成,根據土壤墑情可適當提前。
3.移栽壯苗合理密植①移栽時間。春播壹般要求在5月1前完成,無霜期長的地區可適當提前,最遲應在終霜凍期後5天內完成移栽。②移植大而壯的幼苗。大苗壯苗移栽快,抗逆性強,有利於高產。③移植法。移栽前壹天要給苗床澆水,多帶土,少傷根。運輸幼苗時要小心輕放,以減少幼苗損傷。每壟種植2行,按株距挖種植穴,每穴種植2株,用土壓實幼苗,種植後立即澆水。如果澆水條件差,就往洞裏倒點水,然後種幼苗。④合理密植。辣椒株型小而緊湊,應密植於田間,平均行距40-45cm,穴距20-25cm,每穴兩棵,每畝6500-7000穴。第四,加強現場管理
1,肥水管理壹般采用壹次性施肥法。生長期壹般不用追肥。保肥差或幹除肥差的地,開花期配合中耕施尿素20公斤。根據地表的幹濕狀態,及時澆水,盡量在陰天或傍晚澆水,不要在烈日下洗澡,嚴禁漫灌。
2、中耕除草慢苗應及時中耕,以提高地溫,促進早苗。
3.朝天椒產量主要集中在側枝上,約占80%~90%,主莖上約占10%。晚打頂影響側枝生長,所以在幼苗延遲後5~7天內,約8片葉打頂結束,從而限制主莖生長,促進側枝生長,提高產量。
4.病蟲害防治辣椒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病毒病、疫病、細菌性角斑病、日曬傷等。在高溫幹旱、蚜蟲發生的情況下易發生病毒病,可通過噴灑病毒A和冰之靈結合蚜蟲防治來控制;高溫高濕下易發生細菌性角斑病和青枯病,可使用抗病毒明礬和殺菌劑防治;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天氣轉晴,高溫易引起流行性疾病,宜使用科博、抗病毒礬等化學藥劑進行防治;天氣幹燥,強光照射,容易曬傷。應及時噴灑氨基酸鈣、氨鈣寶等化學物質,預防和增強抵抗力。害蟲主要有蚜蟲、飛虱、棉鈴蟲等,宜先用蚜蟲、虱。敵鼠和溴氰菊酯的噴霧控制。